APP下载

山东省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

2018-09-12宋晓慧

山西农经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山东省

□宋晓慧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山东省的文化贸易经过不断发展,进步可喜但尚有改进之处。山东省文化产业结构尚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较差,供给仍有缺口,有效需求也不足,具体体现在:结构不合理,缺乏骨干企业,高层次文化产品少等。为了增强山东省文化贸易的竞争力,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努力。

1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

山东统计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省的固定资产投资达25 927.1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分别占到了2.1%、47.9%和50.0%,较2012年有所改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产业仍然稳居主导地位。山东省自2012年就启动了“文化项目社会办”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山东省文化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2014山东省又组织了“文化项目社会办”项目推介会,该项目也旨在吸引各企业、金融机构对相关的文化项目进行投资[1-4]。

2 山东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现状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据文化部统计,2013年底全国共有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而在这其中山东省仅具有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区这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可见山东省在文化产业园区数量方面上并不占优势,而山东省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其文化产业发展的阻碍之一。山东省是文化产品的制造大省,附加值更高的文化服务业却只占到了30%的比重。

3 山东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山东省一直靠丰富自然资源谋发展,文化产业算是后起之秀。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依赖单一的传统文化制造业,其所占份额达到了89.2%。山东省国有经济对民营经济一直是压倒性优势,GDP中仅有54.1%为非公有制经济。反观江苏、浙江等文化产业成长迅速的省份,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都达到了60%以上。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就是这一情况的缩影,其中民营企业少且弱。虽然该结构是由山东省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必会限制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3.2 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欠缺

山东省都一直以齐鲁文化、孔孟之乡为傲,历史名人及其所遗留的文化资源亦是辉煌灿烂。然而,这些文化资源未被有效保护和利用。首先是忽视文化资源的占有,例如耳熟能详的水浒文化被无锡抢先标注所有权;其次是文化资源的包装与利用落后,例如济南市曾在2006年取得了亚洲杯足球赛的主办权,但在此期间却未抓住机会生产、销售具有文化特色和纪念意义的产品。最重要的是省内资源尚未得到专业评估和盘点,许多文化资源尚处在闲置、内部竞争的状态[5-9]。

3.3 供给存在缺口 有效需求不足

据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公布的文化消费指数所显示,山东省这一文化大省的文化消费能力分和文化意愿分指数仅位列第九,即使是GDP只为山东省一半的四川省也位列第八名。由此可见,山东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极大地不平衡,文化供给极为不足。并且,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足。据调查结果所示,受访者每年文化消费不足2000元,文化消费仅占到了可支配收入的12%。文化能力消费指数和文化消费意愿分指数见图1、图2。

图1 文化能力消费指数

图2 文化消费意愿分指数

4.1 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贸易竞争力是一国(地区)贸易的文化产品或其文化产业具备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占有能力和获利能力,其涵盖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种竞争力,是一国生产力、政府政策、文化市场、文化传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现实竞争力是指文化产业的经营者对所处环境以及市场的掌控能力,潜在竞争力是指文化产业本产业内的经营和发展实力。充分利用丰富资源,提高山东省文化贸易竞争力关键在于“价值创造”,急需解决的是增强山东省文化贸易的竞争力[10]。

众多研究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来衡量某国某类商品的贸易竞争力。TC指数是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与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若该比值越大,代表这类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当其为负,值越小则国际竞争力越弱;特别的是当TC指数等于零时,这表明此类商品是产业内贸易。

4.2 山东省文化贸易竞争力状况与分析

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贸易总额为274.1亿美元。而出口贸易额为251.3亿美元,达到了2006年出口额的2.6倍。TC指数=(251.3-22.8)/274.1=0.833 637,接近1,表明我国文化产品贸易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像新闻出版等产业,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报纸、图书、期刊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达2 387.43万册(份、盒、张),比2012年增长了14.3%;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0 462.42万美元和金额48 070.97万美元,相比上一年都有所增长。但进出口逆差大的惊人,竟达-37 608.54万美元。我国该类产品的TC指数为:-37 608.54/(10 462.42+48 070.97)=-0.643,接近-1,表明我国的新闻出版业产品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新闻出版业进出口情况见表1。我国出版业出口状况见图3。

再来看一下山东省的新闻出版业。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等7个经济规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31个省的总体经济规模,山东省综合评价排名第五,综合评价得分是广东的1/2,可见山东与广东等地区的差距。我国各省新闻出版业综合排名情况见表2。

表1 我国新闻出版业进出口情况

图3 我国出版业出口状况

表2 各省新闻出版业综合排名

计算山东省这几年的的TC指数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该指数增长不稳定,特别是2012年山东省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很大,TC指数为-0.25,贸易竞争力较弱。2013年文化产品进口和出口都有突破,TC指数才稍有回涨。说明山东省核心文化产品贸易增长不稳定,而且其国际竞争力也有波动。2010—2013年山东省文化贸易TC指数见图4。

总之,山东省文化产业依靠先天文化资源优势,借助品牌资源、人力资源,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撑条件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等。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山东省的文化贸易竞争力正在日益增强,但山东省的文化贸易还存在许多问题,山东省的部分产品的出口额偏少,总量小。新闻出版等产业,形势依然严峻[11-12]。

4.3 影响山东省文化贸易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4.3.1 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山东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历史名人、著名历史事件璀璨斑斓,构成了山东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伴随着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变迁,文化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却未被有效利用。以山东省的蒲松龄文化为例,虽然《聊斋志异》标志着古代短篇小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亦早被译成英、法、德等多种版本,但是其和四大名著的命运相同,只是被反复搬上中国银屏,没有更进一步挖掘内涵。相反,中国本土的花木兰故事、功夫文化却被美国抢先利用、加工,其制造的电影等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取得了成功,如何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为傲的五千年历史文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4 2010—2013年山东省文化贸易TC指数

4.3.2 科技水平不高和创新能力不高

过去,大到整个中国,具体到整个山东省,都是依赖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资源逐步被消耗,劳动力优势消失殆尽,过去的发展路线不再可行。在这种情形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想使文化产业发展,就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属于自己的创新成果。虽然山东省是GDP大省,但是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却与经济发达大省称号不符。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额相对较低,为305.55亿美元,仅为全国出口总额的3.38%,甚至是江苏、广东等省份的1/5。

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法宝。反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发达国家,都是积极对文化产品进行包装。纵然美国历史不算悠久,它的民族文化却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当快时尚取代了中国本土地服装,汉服文化难以发展;当更多的人吐槽传统节假日失去了本色,圣诞节等洋节日被年轻人津津乐道;我们不是要去盲目、粗暴地复制西方文化的成功案例,更应该反思我们本民族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哪。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正是本土文化要培养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产品的强大助力。以美国为例,纵使其没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其借助各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等传统文化为素材,运用创新的技术,依然为全世界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产品。

4.3.3 缺乏具有山东特色的品牌文化产品

虽然山东省有众多国有文化企业,例如齐鲁传媒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出版集团等企业,但是其产品在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却很小。从中可以看出,山东省的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较弱,缺少优质文化产品,而且尚未培育品牌产品。缺少代表山东省文化的品牌产品也是制约山东省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之一。只有创造出山东省特色文化品牌产品,才能提升山东省文化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

4.3.4 文化产品出口渠道单一

山东省的文化产品目前有两大途径销往全球:一是通过各种产业博览会,如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法兰克福书展和日本东京电玩展等平台;二是依托国外的发行公司。这两种途径各有利弊;首先中国获得UFI认证的综合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只有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这一个,其他博览会的展览地点和展期对于中国企业有很大的限制;而通过国外的发行公司,表面上是成本低、风险小,实际主动权在国外,中国企业获利少,开拓属于中国文化产品、山东文化产品的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的文化贸易已经跨入了一个新时代。首先,经济全球化致使文化产品的生产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其次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不仅限于传统的文化产品,各种虚拟、智能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再者是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蓬勃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然后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复制国外文化产品的成本增加。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谋得一席发展之地仍是山东省文化贸易所面对的严峻问题。

5 结束语

利用山东省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贸易竞争力,不仅能够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经济实力,也能使山东省的文化精华走出国门,提高国际认可度,增强国际影响。因此,发展山东省的文化产业迫在眉睫,需要相关人士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竞争力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山东省即墨市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