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手可热的小语种人才

2018-09-12刘爻寒

中国新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多语种语种人才需求

| 文·刘爻寒

面对井喷式增长的掌握全球通行双语乃至多语的人才需求,相关语种人才供应纷纷告急,小语种人才变得炙手可热。

中欧班列、中巴经济走廊、匈塞铁路、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趋高涨,与国外贸易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人才,成了这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语言人才则显得尤为重要,小语种人才无疑是先锋。

然而,公开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3种官方语言,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语言。来自相关招聘数据显示,双语乃至多语种人才市场中仅翻译人才缺口就高达90%。

资深海外移民专家王瑜表示,以泰国为例,对于会泰语的人才需求非常大,但现在国内这方面的小语种人才非常稀缺,这为她的考察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面对井喷式增长的掌握全球通行双语乃至多语的人才需求,相关语种人才供应纷纷告急,小语种人才变得炙手可热。

抢手的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小语种人才需求呈井喷态势,并向复合型人才倾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宇明曾说,“我们在‘一带一路’上行走,行囊里边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语言人才。”

小语种人才到底有多缺?

统计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和工程承包方。然而遗憾的是,中国懂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的人才却一直寥寥无几。直到2013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才率先设置阿姆哈拉语专业,正式培养相关人才。

沪江网校通过调研发现,英语优异的人可以涉足许多领域,但具备两种以上外语语言能力的人才可以进入一些非常专业而且有趣的领域,比如航空领域、奢侈品领域、珠宝领域、金融领域等等。一些大型的中国企业在为新方案招募员工时,并不满足于招聘只会英语的求职者。

“尽管中国目前215个院校有翻译硕士授予点,但能够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化的职业翻译人才及语言服务人才仍十分缺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指出,中国参与国际治理才刚刚起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60多年来首次提出的一个涉及60多个国家的国际合作倡议,让沿线国家民众知晓和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和意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拥有一支精通当地语言文化的人才队伍。

人才的缺乏使得小语种专业的应届生就业数据喜人,“毕业等于就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发布的2017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上外1500名本科毕业生和1004名研究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3.26%,其中本科生为97.27%,研究生为89.24%。值得关注的是,上外本次调查的本科毕业生中,含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泰语、希腊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了100%。招募上外毕业生前往海外及境外就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日本、法国、美国、葡萄牙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等,体现了招聘市场对多语种国际化人才的青睐。

另一方面,供求不平衡,也使得小语种人才的薪资比较可观。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8应届生专业竞争力观察》显示,葡萄牙语首次入围薪资前30位,这是由于葡萄牙语专业人才数量不大,使用范围涵盖巴西、葡萄牙等贸易大国,竞争力上升最为显著。该调查抽取了86万份2018年应届生样本,包括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毕业生,涉及871个高校专业。

热门的专业

面对小语种人才的短缺,近几年来,全国各主要外语类高校已经普遍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加快速度培养小语种人才,预计2020年将达到100种,覆盖所有和我国建交国家的母语和官方语言。

教育部2018年3月21日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北京外国语大学此次新增审批专业14个,全部为之前没有的小语种专业,包括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卢森堡语、桑戈语、比斯拉马语、达里语、德顿语、迪维希语、隆迪语、卢旺达语、纽埃语、皮金语和切瓦语。

这延续了最近两年新增专业的一个趋势——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增小语种专业为11个,同样均为新专业。此外,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分别新增13个、8个、 6个小语种新专业,包括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等。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才需求的急剧变化,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中央编办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高校可自主设置专业;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实行备案制;除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四类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国控专业,高校可根据专业培养实际自行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方向。

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事实上,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牵头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可能性。中国各大语言类高校也纷纷增设小语种专业,并为小语种人才设置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

不容忽视的培训市场

为补足人才缺口,各大高校近几年来将小语种作为重点新增的专业,大力培育人才。但人才的系统性培育周期较长,短时期内依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亟须来自社会的力量补充。第二外语的语言培训市场借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入融入全球化体系,加上在线教育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地区而向更广泛的区域开放。近两年,在线外语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就是多语种、小语种开始受到重视。

根据艾瑞咨询近年来的数据,中国语言培训市场中除英语、汉语外,其他语种的占比在26%左右。如果语言培训市场规模以2000亿来计算,小语种培训市场的整体规模约在500亿左右。

沪江网校发布的《沪江网校多语种学习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95后学习用户总人数占比从原来的19%猛增至35%,成为整个多语种学习的主力军。整个用户群体中又以女生居多,占比达到68.32%,且学历较高,九成女生和八成男生都是本科学历。

一些年轻人或因为工作需要,或为了寻得更大的发展机会,或仅仅是因为个人喜好,纷纷投身到充电学习小语种的队伍中去。

另一方面,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生人数持续上涨,虽然上涨幅度不大,但总数已经突破60万人,是当今世界主要留学国家(英美澳加)的最大生源国之一,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37个小语种国家也成为当下出国留学的另一个热点。

这也就意味着,几年以后,随着这些留学生的回国,也将带回来大量了解当地语言、文化、风俗等的高端人才。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小语种人才的黄金时期已经在路上。

猜你喜欢

多语种语种人才需求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多语种《中级军事汉语》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指导思想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是多语种史料考辨互证的实证学术还是意识形态化的应时之学?(上)
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我的留学规划和多语种学习之路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