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大国重器 挺民族脊梁

2018-09-12赵铭思

中国新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洋山复兴号动车组

| 文·赵铭思

从“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到国产大飞机首飞,从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到世界最大集装箱码头的智能运行……它们承载着国人梦想,凝聚着中国智慧,也彰显出中国交通不断增强的实力。

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跃而起、直上云霄,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C919作为国之重器,既显著改善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面貌,又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锻造着蕴藏巨大潜力的产业脉络。

研制和发展大型飞机,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2007年12月21日,历经16年艰辛探索,ARJ21-700新支线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线上国产喷气客机零的突破。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自此承担起研制民用大型客机的重任。此后10年,C919大型客机项目先后历经了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全面试制等阶段,接连攻克了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最终得以顺利进入试飞取证阶段。

航空工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一架大型商用飞机集成3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需要数千个供应商生产。发展大型客机,能够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十年来,C919飞机的研制始终坚持“中国定义、中国适航、集成创新、面向全球”的发展道路,“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打造了以中国商飞为平台,包括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我国民用飞机研制核心能力,形成了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的民用飞机产业链,大幅提升了我国航空产业配套能级。

据预测,今后20年全球新机交付量将达到4.3万架,中国市场便占其中的1/5,价值约1.2万亿美元。可以想见,庞大的市场需求将持续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复兴号”:驰骋中国新时代

中国高铁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从2008年到现在,十年间发展迅速,在世界上早已经获得了较高的声誉。2018年6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乘坐“复兴号”动车组前往天津,出席中俄友好交流活动。

2018年6月2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1318公里、时速350公里和4.5小时,这几个数字充分表明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京沪高铁设计建设速度为时速350公里,是中国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成熟的高速铁路。高速的交会试验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高铁动车组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

2018年7月1日起,加长版的“复兴号”正式启用,列车编组16个车厢,总长414.26米,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全球最长的高速列车。加长版“复兴号”的一等座席从56个增加到148个,每两个座位就有充电插座,充电插座的位置更加突出并增加USB接口,便于乘客使用。WiFi全车覆盖、座位更宽敞。

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适应运行需求,“复兴号”进行了60万公里运用考核,比欧洲标准还多了20万公里。整车性能指标实现较大提升,“复兴号”的设计寿命达到了30年,而“和谐号”是20年。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超过420公里的时速在郑徐高铁上交会,创造了高铁列车交会、重联运行速度的世界最高纪录。“邂逅”瞬间,相距仅1.6米的两车产生的压力波相当于1平方米瞬时受重近200公斤,如此高的压强,却未给车内人员带来不适感。通过这次极具意义的试验,我国探索出了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系统关键技术参数变化规律,为发展高等级高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复兴号”动车组刚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时,一段短视频在网上热播——将一枚硬币立在“复兴号”列车的窗边,9分钟内,高铁以300公里的时速飞速行驶,硬币却始终不倒。一位外国朋友不禁赞叹:“既快又舒适,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全球高铁的佼佼者!”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我们从中国高铁短短数十年的发展变化,看到了中国在交通领域的飞速发展,相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中国高铁将为全世界带来福音。

LNG船: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造船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一度造船效率低、增长方式粗放,船型以散货船、油船等常规船型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具备实力的造船企业主动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摘取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液化天然气(LNG)船,便是重要目标之一。

LNG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难度的“三高”船舶,造价也十分昂贵。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国家的10多家船厂能够建造。2004年,我国签署了首艘14.7万立方米LNG船的建造合同,中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承担了这一任务。

要实现LNG船建造“零的突破”,必先跨过一道道技术难关。为此,沪东中华投入巨资,攻克了超低温液货围护系统、耐超低温液货驳运系统、动力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成功了绝缘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最终使我国首艘LNG船于2008年4月3日成功交付,掀开了中国造船史上崭新的一页。

技术难关一旦突破,后续订单接踵而至。时至今日,沪东中华已累计交付了18艘大型LNG船,每年为我国各地运送超过2500万吨液化天然气。以17.4万立方米LNG船为例,其装载的一船液化天然气经再气化后,体积达到1.07亿立方米,足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一个月的用气量。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鼠标轻点昼夜吞吐超万箱

茫茫天海间,数十台红色桥吊、轨道吊依次排开,巨大的集装箱被轻轻地抓起、放下,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不声不响运送着集装箱,繁忙中透着些“冷清”。而远处的控制室却颇有人气,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操控码头作业,轻松驾驭那些巨大机器。这便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的日常一景。

上海洋山四期于2014年12月开工,2017年12月10日开港试生产,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与洋山一、二、三期码头相比,四期无人码头岸线短、占地少,但其吞吐能力却远超几位“前辈”。

而能完成这项重担的原因,主要是依靠锂电池驱动的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它除了具备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等当今最前沿技术,还支持自我故障诊断、自我电量监控、智能换电等功能。同时,港区地面敷设的6万多个磁钉宛若一个个路标,通过无线通讯设备、自动调度系统以及磁钉引导,AGV可自如穿梭,通过精密定位准确到达指定停车位。此外,洋山四期码头的主要装卸环节均实现了全电力驱动,真正是一座“安静绿色”的现代化码头。更值得一提的是,码头从设备到“大脑”,均为“中国制造”。洋山四期采用购自上海振华重工制造的自动化装卸设备,整个装卸过程所涉及的三大机种全部中国造。而码头的软件系统,主要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设备控制系统和码头方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组成,这使得洋山四期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拥有“中国芯”的自动化码头。

2017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保持世界首位。洋山四期码头的建成和投产,是上海港从大港走向强港的志向所在,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和重大变革,更为上海港进一步巩固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加速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动力。洋山四期果然不负众望,2018年7月18日,主要负责洋山港四期运营管理的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其昼夜集装箱吞吐量首破万箱,达到12258标准箱,这是对洋山四期码头高位生产时的组织能力、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技术保障可靠性的最好检验。至2018年9月底,自动化码头将形成16条作业路、44个自动化箱区的生产规模,昼夜吞吐量超1万箱,将成为这个举世瞩目的无人码头的常态。

猜你喜欢

洋山复兴号动车组
复兴号
我的“复兴号”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从孤岛变身 世界第一大港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复兴号
震撼全球的洋山“魔鬼码头”开港奠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战略位置
“复兴号”提速
中国最大无人码头年底开港 吞吐能力系全球最高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