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中教学一体机在数学课堂的应用
2018-09-11赵兴华
赵兴华
摘 要:时代飞速发展,科技也在进步。传统的教学课堂逐渐被新科技颠覆。而在乡村小学中教学一体机也逐渐进入到学生的课堂当中。教学一体机使得乡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有了创新性的改善。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机会,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教学一体机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学一体机;数学课堂;应用
一、教学一体机让老师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
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中,需要乡村教师拿着粉笔、圆规、直尺,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的时间,老师还需要提早到达教室,在黑板上画好需要用的图形。可以说乡村教学一体机的出现大大节省了传统的乡村小学课堂上人力和物力的资源,如今教师只需在触摸屏上用手指勾画图像,辅助作图,便可以轻轻松松地为学生讲解题目,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数学题目的含义,对于难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使得整个教学课堂能够更加轻松快速地进行下去。而且教学一体机还是联网的,老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为学生下载一些网络上的资源,省去老师课后备课的麻烦,同时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让整个课堂不再拘泥于老师的版书和练习册中,而是拓展出去,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学习。
例如:在学习一些图形绘画,证明三角形全等相似的时候,传统教学课堂,老师需要提前上课,在黑板上画下图形后才能正常上课,非常浪费时间和物力人力。然而现在教学一体机出现在了乡村课堂当中,现在可以直接用手在触摸屏上会画这些图形,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题目的立意。而对于乡村小学这一类学生较少的学校,教学一体机更方便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學习,在教学一体机进行图形的测绘,让他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教学一体机的应用让乡村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数学知识大多数是较为枯燥的,过去的课堂形式基本都是老师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一些数学的公式和理论,许多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模模糊糊地只是知道了个大概,所以在做题方面非常的困难,一直觉得数学是非常枯燥难学的,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但是现如今,教师可以运用教学一体机,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生动的课堂环境,比如老师可以将课堂内容转化为课件,加入一些图片文字甚至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融于课堂,营造一个轻松生动的学习氛围。让一些死板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故事形式,使得乡村学生觉得数学更有趣味性,更愿意去学习。同时因为是乡村小学,所以学生可能没有那么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阔视野,让他们觉得世界非常美好,学习数学可以打开他们的眼界,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简单算法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这些生硬的数字产生不了兴趣,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教学一体机加入一些动画片的元素,比如这样一题:猴子需要用五根胡萝卜换取兔子手中的一个桃子,而熊猫需要用十个桃子换取猴子手中的一根竹子,那么请问:如果熊猫想要吃到十根竹子,他需要间接向兔子交出多少根胡萝卜呢?等类似与童话故事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不再是枯燥的,从而更有兴趣听老师讲课,让他们主动思考,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一体机加深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
一般的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课和做笔记,许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仍然感到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去等情况。而在乡村数学课堂上运用了一体机之后,则可以让他们掌握数学课堂的主导权,更加有参与感,代入感。同时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性,让学生和老师有了更深的交流,以便于老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为乡村小学中的人数比较少,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减少一些自己讲解的时间,让学生来到讲台上,自己操作教学一体机,这样既不会耽误课堂的进度,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些课堂的知识,突破了传统数学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难以交流,上课内容枯燥的瓶颈。
例如:蚂蚁经过硬纸板的线路寻找最近的回家路线等这类益智型数学题目,老师则完全可以利用教学一体机在黑板上画出模型,让乡村小学的小学生一个一个上来实际操作并且讲解自己的想法。因为乡村小学的人数较少,这样既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帮助老师一起思考数学问题,也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大家更能很好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题。
农村教师要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加强他们的数学素养,利用一体机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的小学生活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3-5.
[2]张仲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