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8-09-11郭婧

新课程·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郭婧

摘 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当代人民的不懈努力,也取决于下一代的希望。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使朝气蓬勃的下一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策略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并且,这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意义重大。古诗词和名著名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并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具体如下:

一、以教科书为落脚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应以教材为基础。备课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探究教材内容,尤其认真探究教材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清晰地梳理文化语境。最重要的是,老师想办法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悄然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苏州园林》虽是一篇说明文,但展示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也是教学目标之一。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比作天堂,主要是因为苏州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既是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艺术。如牌匾、楹联、书画、家具以及山水花木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一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和文化审美情趣,无一不在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浓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产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所以,教师立足教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条件和基础。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

首先,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景教学,使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相遇”,感受文中生动画面,触摸作者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情境创设的手段十分多样,如背景介绍、演奏音乐、图片视频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如学习《过零丁洋》这篇名诗时,教师不妨把诗人文天祥的人生经历介绍给学生,然后配乐朗诵,开展朗读比赛,再通过提问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悲叹、对国破家亡的遗恨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想象在零丁洋翻滚海浪之中,诗人思绪飘飞的景象。总之,要带给学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融入慷慨激昂的诗句,激励学生涌起民族气节的呐喊。

其次,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活动教学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一条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載体,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所以,古诗词活动课将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新举措。如在《古诗苑漫步》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声情并茂唱古诗的活动,在配乐传唱古诗词中体验诗词的韵律美,感受古诗词的文化精粹,别出心裁品古诗的活动,通过绘画、舞蹈、戏剧等表演形式,不仅促进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把握古诗词意境,更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 “三观”丰富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三、以生活为切入点,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

新一轮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研究,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仁义礼智信”的家训、琴棋书画的技巧,也是民族传统文化,所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追求语文课程的综合化。例如:“红色文化”活动设置五个栏目:唱响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缅怀红色人物、旅游红色胜地、书写红色感悟、进行汇报展示。这类型的综合探究课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由课堂走向生活,学会搜集资料,制定路线方案,同时学习红色经典文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和实现中国梦而坚持不懈的人生奋斗目标。教师联系生活,拓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架起了桥梁、拓宽了道路。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必须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树立的重要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掀起一股研究与实践传统文化地渗透的热潮,进而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朱绍峰.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新课程,2017,19(35):60.

[2]马玉玺,李萍.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建议指导手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07:14.

编辑 郝全玲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