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课间活动
2018-09-11王俊晶
王俊晶
【摘要】课间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进小学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途径,对如何开展好并发挥好小学课间活动应有的作用進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 课间活动长效管理
一、开展好小学生课间活动的意义
小学生课间活动是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而开展的以体育教学为基础的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的课间活动。鉴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在经过长达50分钟的课堂教学后,大脑高度思考和紧张,身体疲惫,只有通过课间活动才能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有利于后续的课堂学习。体育课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但是鉴于小学课程的空间安排有限性,每周只会开展两到三节,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强身健体是远远不够的。开展小学课间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符合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新要求。小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和内容丰富的课间活动,也有助于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发展,开展有目标和实际的课间活动,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团体意识,同时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师生通过开展内容活泼的活动,也有效调剂枯燥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寓教于乐的课间教学文化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在积极向上,蓬勃进取的环境中好好学习,也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二、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1.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开展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因地自宜,实事求是,以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和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开展小学课间活动的项目内容要注重时效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开阔思维来创造活动器材。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间活动,还可提高小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也可打破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组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活动精神。
2.课间活动的运动量
教师在制定和安排小学生课间活动内容和运动量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发育阶段特征,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运动科学规律,科学安排课间活动的运动量。在课间活动过程中,教师除教授小学生运动和锻炼的方法外,还应重视活动的安全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使用体育教学器材开展课间活动时,应高度重视体育器材的科学使用方法,严防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在开展课间活动中学校还可通过广播系统播放一些愉快、柔和的音乐,既营造了氛围还陶冶了情操。
3.开展课间活动要注重科学性
教师在开展课间活动时要注重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既满足小学生的生理特殊性还符合新课标的体育教学要求。结合教学环境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场地和教学器材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间体育活动。通过制定和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学合理的课间体育活动符合了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还激发和培养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化管理
为保障和提高小学课间活动的实效性,学习应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分层分级的管理模式,成立以校长为领导核心,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小学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构建组成以学校行政管理为主,教导主任——体育老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为层级的课间活动管理工作机制。在日常课间活动组织过程中,每位校级行政领导负责联系和蹲点一个年级,起到对开展课间活动安全的监督和指导,每个班主任,全程参与并指导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还培养了师生感情。
四、建立教学评估和督导体系,实施长效管理
开展好小学课间活动,旨在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应秉持督导检查、措施激励、互动评估的管理模式,将小学课间活动坚持开展下去,实施长效管理的机制。重在督导检查,学校对每个班级的课间活动出勤、活动组织和安排情况进行考评,以促进课间活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措施激励,将每个班级课间活动内容的指定安排纳入年度优秀文明班级的评选体系中,保障课间活动持续开展;互动评估,通过开展活动内容的互动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活动内容的创新发展。
五、结语
伴随着现代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小学课间活动的创新开展。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也越来越多元化,既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通过学习领导和班主任的高度重视,更好的服务于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武.探析小学体育在课间活动中的有效开展[J].科普童话,2015,(39):27.
[2]黄建萍.小学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与实施的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5,(04):348.
[3]顾维红.课间活动对小学生近视的干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5,(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