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大学:高校智库让扶贫更精准

2018-09-11

云南教育·视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云南大学魔芋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问题,是云南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扶贫工作是云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云南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全校共识、形成精准扶贫最大合力,体现着责任与担当。

扶贫道路上,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何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脱贫?两年多来,云南大学通过实践给出答案:把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与培育当地新型农业相关产业结合起来;把文化扶贫、人才扶贫与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起来……

在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河边村,在会泽县、勐海縣、泸水市、独龙江乡,云南大学举全校之力,聚全员之智,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成效日益凸显。

勤调研 让帮扶切实扶到点子上

平坦的乡村大道,产量颇丰的核桃……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大山深处的河边村的美丽“蝶变”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2015年8月,省委确定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河边村为云南大学“挂包帮、转走访”的挂联点;2016年2月,省委又确定云南大学加挂帮扶会泽县,同时协助省直有关部门对勐海县、泸水市和独龙江乡开展专项帮扶。

这些交通不便,土壤贫瘠,村民世世代代依靠种植粮食作物为生,守着薄田艰难度日的贫困村贫在哪里?如何帮扶?云南大学迅速建立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并进一步调整充实学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云南大学精准扶贫工作行动方案(2016—2020年)》,高位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扶贫要看贫,看贫要“认亲”。确立帮扶对象之后,云南大学带着情感访“穷亲”,党委书记杨林、校长林文勋等校领导纷纷带队深入河边村,听取各级干部意见建议,实地入户走访群众,掌握村情民意,理清扶贫思路。

与此同时,学校选派1名队长带领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前往扶贫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取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撰写出多份调研报告。

“经过对河边村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农学院提出当地具备发展核桃、茶叶、魔芋等产业的条件”;

“河边完小校舍陈旧简陋、教学设备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住宿生活设施等情况,需研究援建方案”;

“河边村三面环山,出村道路凹凸,步行需4个多小时,必须协调改善道路情况”……

经过一系列调研,针对症结,学校开出良方、对症下药,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工作总思路,推动实施了“12345”精准扶贫工程:“1”即始终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这一中心;“2”即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科学扶贫”两个关键;“3”即紧紧围绕2017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对扶贫点切脉问诊;“4”即重点实施“全校动员机制、驻村帮扶机制、持久保障机制、定期回访机制”四项行动机制;“5”即切实形成既“输血”又“造血”的“教育扶贫到位、产业扶贫到位、资金扶贫到位、技术扶贫到位、专项扶贫到位”5个到位。

扶产业 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近日,记者跟随云南大学回访工作组前往“挂包帮”挂联点,对扶贫点的扶贫工作成果进行回访。

7个多小时的行驶后,车下了祥临高速公路,又经过2个多小时的二级公路来到凤庆县,再经过3个多小时狭窄的环山公路才到达河边村。

“段文光家的新房已入住,陈自学拿到了驾照,河边卫生室和校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已投入使用,云大自主研发的烟叶节能环保烤房即将投入建设……”车内,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河边村的变化。

“我给你说说这条进村路的历史,过去一下雨你就别想出门了,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平时出去还一脚深一脚浅的呢。现在好了,柏油路修到家门口了。”刚进村,云南大学扶贫办主任崔茂乔告诉记者,山区要致富,先要修好路,为此杨林书记和林文勋校长多次与省直相关部门联系,协调资金修建了这条路。

“种植的核桃、魔芋产量怎么样?香猪合作社怎么样?……”回访组一路向村民询问情况。

“一地多种收入多,魔芋摇身变作钱。”村民李玉华说,如今鲜魔芋价格4块多1公斤,在自家核桃树下套种了3亩魔芋,能有好几千块钱的收入。“多亏有了云南大学扶贫队教我们在核桃树下套种魔芋。”

产业脱贫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为此,云南大学根据实地调研,对河边村的村民进行各类产业技能培训,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核桃从栽植到成林的收益周期一般需要7年以上,在土地没有效益之前,核桃树下套种魔芋可以形成有机互补,弥补了核桃在产生经济效益之前的‘空巢期。”第一期培训班上,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杨智仙就根据调研当地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告诉本就种植核桃的村民再套种魔芋来增加收益。

“培训后,杨智仙立即带领村民套种魔芋。目前,全村核桃套种魔芋350亩,平均产量每亩2 000斤鲜魔芋。”村支书李正勋激动地说。

来到村委会,驻村扶贫队队长汪广明正和河边村香猪合作社老板杨再龙再次确认月底把猪卖了村民分红的情况。

“2016年,通过调研云南大学拨款20万元参与投资建设河边村香猪养殖场,香猪合作社的猪仔是我们协调的新品种,养猪方式是自繁自养、吃熟食如玉米叶等。”汪广明说,合作社的猪非常受欢迎,可以卖到高价。预计春节前河边村能有3万多元的分红。

除了河边村,云南大学还结合学校师生多、农副产品需求量大以及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难的实际,继续拓宽直供通道,在呈贡校区启动了“凤庆县扶贫爱心茶推介义卖”等活动;在会泽县大井镇建成云南大学食堂蔬菜大井直供基地等。

扶教育 让更多的山里娃走出大山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走出大山,无须重复父辈们低效的生产方式,过闭塞落后的生活。”崔茂乔说,只有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接受教育,才能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云南大学帮助补齐教育这块扶贫攻坚中的短板,就是牵住了逐步脱贫致富的“牛鼻子”,让山里娃走出大山走向新生活。

一大早,追寻着课堂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回访组一行人沿着一条刚修建好的水泥路走过去,一个崭新的河边完小出现在眼前: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图文并茂的电子白板、摆满图书的书架……

“河边完小是大山深处的学校,学生均为留守儿童。”驻村队员童露说,两年前,云南大学在“挂包帮、转走访”遍访时看到校舍陈旧简陋、教学设备匮乏、卫生条件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住宿生活设施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负責人研究援建方案,并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河边完小的建设。

经过两年的援建,河边完小的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校舍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20平方米扩大为目前的766平方米,配置了课桌椅、电脑、校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修建了全新功能完备的食堂、住宿和办公楼、卫生间及洗澡间、进校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如何利用这些设施推动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云南大学还给完小配置了LED交互智能一体机及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让远在昆明的云大附小与河边完小实现远程同步互动教学,使山村的孩子享受到与省城学生一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实施教育扶贫,云南大学实施“校际交流”的互助战略,采取单向支教、双向互派及送课下乡等形式,开展“带教、送教、支教”活动。2015年以来,云南大学校团委已连续派出3支共18名研究生支教团奔赴怒江州独龙江乡支教;云南大学与会泽县茚旺高中合作共建“云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并建立了云大附中与会泽一中结对帮扶机制;向凤庆县捐赠电脑90台、航天神通云教学机2台,书架70个;3次组织专家组到勐海县开展“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推广并向当地幼儿园赠送微波炉等设施;在云大附中星耀校区举办凤庆县高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云大附中、附小各科教师送教上门为凤庆县2 300余名小学、初中部分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在云南大学就读的凤庆县鲁史籍在校大学生除享受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外,还对他们实行学费、住宿费全免;软件学院专家赴会泽对全县62所中小学84名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和网络管理维护培训。云南大学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打开了一扇亮堂的门。

扶文化 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扶贫不仅仅扶物质,还应扶精神、扶文化。促进贫困地区文化发展,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

2017年10月17日,云南大学向鲁史镇云大书院捐赠了价值近50万元的上万册图书,并为设立在鲁史镇的“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采风创作实践基地”授牌。至此,书院藏书量超过5万册,为当地老百姓提高文化修养,改变落后的观念意识提供更为方便的平台。

凤庆鲁史古镇是滇西茶马古道第一要塞,2006年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5月,列入第七批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助推鲁史古镇打出“旅游名声”也是云南大学扶贫工作中打出的“组合拳”。

走进云大书院,礼殿、先贤祠堂、学门、讲堂、藏书楼组成的建筑群让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书院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云大书院建设地点位于鲁史中心校址(原历史建筑兴隆寺)内,是云南大学与临沧市战略合作项目,集茶马古道研究、藏书和教育培训为一体,建设项目占地13亩,拟藏书5万册,每天可容纳游客3 000多人。书院对进一步提升鲁史古镇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位,助推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鲁史镇党委书记杨绍宏说,“助力建设鲁史‘云大书院的同时,云南大学还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深入到扶贫一线调研、采风及开展师生‘三下乡活动,为我们送来先进文化、送来时代思想、送来新风正气。”

在7天6夜云大书院七彩营地夏令营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感受了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几百年的历史内涵。

“不断推进文化,帮扶丰富贫困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学校将‘扶志与‘扶智有机结合。”汪广明说,学校还先后出资130余万元为河边村硬化了部分村组道路、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建设了两所村级活动场所,配有篮球场、乒乓球台、音影像系统、文化活动室与卫生间,并装有4盏太阳能路灯;其中一个活动场所还配备了集农民技能培训、农村信息服务及电商平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室,常常邀请专家集中授课,培育“科学种养、电商销售”产业链。同时,学校向鲁史镇捐赠了《一缕阳光》儿童绘本等图书9 000余册,用于建设“书香书屋”和“农村书屋”。

云南大学还在扶持人才、培训干部方面下足功夫,两年多来,学校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不断加强对贫困地区人才队伍的扶持力度。2016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180余万元在临沧市、怒江州、会泽县、凤庆县、祥云县、丘北县等地共举办15期1 900余人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脱贫攻坚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班等各类培训班,提升了干部综合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创新推进当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选派优秀驻村扶贫工作人员到贫困地区驻村,让脱贫攻坚“前线”成为学校教师成才的平台。加大对贫困地区人才队伍的支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有效地解决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人才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了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扶贫脚步不会停歇。云大还将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升“造血”功能,增强贫困户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在科技、人才、教育、智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贫困地区干部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援助等方面为扶贫点提供大力支持。

站在新的起点,更加奋发有为。眼下,入选“双一流”大学的云南大学正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之势帮助贫困群众迈上幸福生活的新台阶,确保各扶贫点整体脱贫,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云南大学魔芋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朱柳阳、张旖、王媛媛、唐敬岚作品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减肥“神器”――魔芋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een and the Unseen in Howards End
Oscar Wilde’s Triple Personalitie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魔芋不可盲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