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副词“倒”的主观性英译研究
2018-09-11翁义明
翁义明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0 引言
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仅要表达命题意义,还要表达对命题内容的主观情感和态度,这体现了人类语言的主观性。Benveniste(1971:225)把主观性在语言中的体现作为语言本身存在的方式,把主观性看作说话人将自己作为主体的一种能力。正是因为主观性,语言才成为可能。Lyons(1977:739)认为主观性是指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是指说话者在说话的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所说话语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印记。在国内,沈家煊(2001)最先对国外学者关于主观性的研究进行系统介绍,认为过去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角度:言者的视角(perspective)、言者的情感(affect)和言者的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与此同时,国内翻译领域对主观性的关注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代表性论文论证充分、视野开阔。但是从现有成果来看,对翻译和主观性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上,如翻译的主体意识、翻译主体的界定、翻译(或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主观化对等、文学翻译主观性等。代表性论文如许钧(2003)、胡庚申(2004)、周领顺(2007)、曹明伦(2008)、王明树(2010)、何峻(2015)等。这些研究课题取得了相当成就,使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得以发掘和体现,为翻译研究开阔了领域。
然而,国内目前对主观性语言、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观性语言的翻译研究并不多见,从平行语料库的角度系统考察语言主观性的翻译研究更鲜有人涉足。本研究试图在文学语言主观性的翻译方面做一些尝试性探讨,运用语料统计的方法对现代汉语小说作品中副词的英译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观察源语中语言的主观性在译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0 现代汉语副词的主观性
现代汉语表达主观性的手段多种多样,语音、词汇、句子、篇章都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感受,副词与语言的主观性表达也密不可分,说话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或感情等往往都可以由副词来完成。“副词不影响话语命题,只承载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态度、对话语事件的评估或对话语信息的信任程度,因而是主观性的体现”(冯光武,2006:26)。如:
(1) 人与车都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骆驼祥子》 (老舍,2015:2)
例(1)因为有“也”的加入,语句传递了说话人对命题陈述的态度:说话人对“保持住相当的尊严”有自己主观上的看法,副词“也”使共现的语句显得委婉,起到对命题添加委婉语气的作用。
(2) 辛楣道:“这个年头儿,谁有闲钱结婚?我照顾自己都照顾不来!” 《围城》 (P460)①
例(2)中副词“都”表“甚至”义,是一种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情态,加强讲话者因为“照顾自己”很困难而不愿意结婚的评价语气。
比较话语中副词的有无,可直观地呈现出副词在表达说话者主观语气上的语用效果。
(3) a.结婚后三年多,马威降生了。
b.结婚后三年多,马威才降生了。《二马》(P38)②
(4) a.马则仁在事前给哥哥写信要钱,以备大办满月。
b.马则仁在事前就给哥哥写信要钱,以备大办满月。《二马》(P38)
例(3)a、(4)a所表达的命题意义和所传递的基本信息分别与例(3)b、(4)b相同,但前者只是客观地介绍情况,不含主观性语气成份,而后者所包含的主观语气则清晰可见。我们可以通过词汇的添减变换判断出这种主观语气是由语气副词“才”与“就”带来的。
3.0 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3.1 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文以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Julie Jimmerson英译本及钱钟书名篇小说《围城》的Jeanne Kelly和N.K.Mao英译本为例,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两译本中现代汉语副词“倒”的英译状况,以揭示副词主观性在英译过程中的表征形式和使用手段,并试图从翻译对等的理论层面探讨文学作品中语言主观性的翻译运作机制。拟就以下问题展开深入探讨:1)源语中副词“倒”的主观性表意在英译后呈现怎样的语言形式,表现出哪些规律性的特征?2)译文是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来进行语言主观化协调和补偿,进而达到翻译的主观化对等的?3)英汉语言系统差异对副词主观性的翻译有哪些影响? 4)原文中由副词带来的语言主观性在翻译文本中是否有语义亏损现象?主观性语言在译文中语义缺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来进行主观性协调和补偿?
对源语中副词“倒”的各义项的分布状况及其在译文中的呈现方式,我们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倒”的各种义项的使用方法及其在译文中的具体表现策略,我们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说明。
3.2 研究对象
“倒”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气副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繁,其语义复杂多变,且衍生出丰富的语用功能。“倒”的意义可从语气、情态等主观性角度进行描述、确定,在句中起增强相应语气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是表达中的一种重要的语义和语用补充手段。关于副词“倒”的语法及语义描述,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吕叔湘所著《现代汉语八百词》(1996)释义为主,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的解释及彭小川(1999)关于“倒”的相关讨论,并从语言实践出发,详细归纳并列出“倒”的以下8个基本义项:
①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反而,反倒。如:妹妹倒比姐姐高。②表示跟事实相反。用于“得”字句。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③表示出乎意料。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④表示转折。“倒”后用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语。如:房间不大,陈设倒挺讲究。⑤表示让步。用在前一小句,后一小句常用“就是、可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⑥舒缓语气。用在肯定句或否定句。如:咱们能一起去,那倒挺好。⑦用于追问或摧促。有不耐烦的语气。如:你倒说说看!⑧表示明显的对比语气。如:理想中倒不是苏小姐读这封信,而是唐小姐读它。
经过统计,我们在《二马》和《围城》两部小说中共计得到158个含有副词“倒”的7种不同用法的实例(见表1)。副词“倒”在两部小说中的用法自由度高、灵活性强,能够表达说话人多种主观语气和主观情态。例如,在《二马》中,共出现28例副词“倒”的①③④⑤⑥共5种不同用法,其中半数用法是用来表达说话人“舒缓语气”(用法⑥)的功能;而在《围城》中副词“倒”一共130例,表达了除用法②和⑤之外的其它所有6种功能,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用法⑥“舒缓语气”及用法①“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的主观语气。
表1 《二马》和《围城》原文本中副词“倒”的各义项分布情况
以下用两部作品中的例句详细说明“倒”在表达主观语气和情态上的语义及语用功能。
(5) 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而且最不喜欢小孩子,可是听了这些话,心上高兴,倒和气地笑道:“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 《围城》(P10)
例(5)中,从句子前部分可以看出,“瞧不起寒碜的孙太太”和“不喜欢小孩子”是苏小姐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心理常态,句子后部分的副词“倒”增强了“跟平常一般情理相反”的主观语气。
(6) 方鸿渐道:“唐小姐,你表姐真不识抬举,好好请她女子参政,她倒笑我故作奇论!” 《围城》 (P104)
例(6)中,“请唐小姐表姐参政”和“唐小姐表姐笑我故作奇论”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事件,“倒”用在这里表达“转折关系”加强了方鸿渐对唐小姐表姐这一行为的不满语气。
(7) 温都太太用“眉毛”看了看他们父子。看着:这俩中国人倒不象电影上的那么难看,心中未免有点疑惑:他们也许不是真正中国人。 《二马》(P70)
例(7)中,温都太太发现在电影上看到的中国人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中国人不太一样,实际情形与说话者的预期形成明显的对比,副词“倒”在该语境中起到添加“表示出乎意料”的主观语气的作用。
(8)马太太活着的时候,小夫妻倒有时候闹起来,可是和夫人开仗是另一回事。《二马》(P476)
例(8)中,如果没有副词“倒”,作者似乎只是平淡地叙述一个客观事实,副词“倒”的运用“舒缓”了说话者对当时“夫妻吵闹”这种现状无可奈何的主观性语气。
(9)孙小姐道:“声音放低一点,人家全听见了,有话好好的说。只有我哪!受得了你这样粗野,你倒请什么苏小姐呀、唐小姐呀来试试看。” 《围城》(P548)
例(9)中,“倒”的使用在该语境中明显起到增添说话者对对方的一种急切不耐烦的、愤恨的“追问或催促”的主观语气。
4.0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副词“倒”的英译语料统计
我们利用自制《二马》及《围城》汉英平行语料库,检索出两部小说英译本中158个含有语气副词“倒”的英译实例。英译策略如表2所示:1、对原文本中的大部分副词“倒”的主观语气,译者没有进行翻译。两部作品共计158例中有97例(占比61%)译者采取了不译的处理手段;2、在副词“倒”的英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不同的原作品基本采用相似的翻译策略,且两部作品对“倒”的译出比例大致相同,分别为40%和32%;3、在副词“倒”被译出的文本(占比39%)中,两位译者都采用了多种语言形式手段对“倒”的主观语气进行异语转换,如词汇策略(占比26%)、短语策略(占比7%)和句法策略(占比6%)。
表2 《二马》及《围城》译本中副词“倒”的英译策略
以下分别从词汇、短语、句法和未译等四种副词“倒”的翻译处理方式对《围城》和《二马》两个英译本中的部分译文进行分析与比较,通过宏观对比及微观个案讨论的方式探讨副词“倒”乃至整个汉语主观性语言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4.2 副词“倒”的英译个案分析
1) 词汇策略
汉语副词“倒”的多种主观语气和情态意义有些可以直接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表达方式,这种最直截了当的直译手段能使译文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同时又保持原文形式。从数据统计来看,使用词汇直译“倒”的比例为26%。其中英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使用最为频繁,如but、though、yet、however、while等。如:
(10)这些学生真没法对付,缠得你头痛,他们黑板上写的口号,文理倒很通顺,孙小姐该引以自慰。 《围城》
Those students really were impossible —enough to give you a headache.The slogans they had written on the board were quite grammatical,though.She should take that as a consolation.(P426-427)
例(10)是“倒”的第4种“表达转折意义”的用法,而译者翻译该句时所用的英语连接副词 though具有相同的表达转折的语义功能。
(11)方老太太生性懦弱,两位少奶倒着实利害。《围城》
Mrs.Fang was meek by nature,while the two young mothers were both quite shrewd.(P232-233)
例(11)是“倒”的第8种表示“对比语气”的用法,说话者通过副词“倒”的使用,加强了对“方老太太”和“两位少奶”截然不同性格的主观对比语气。而译者直接把“倒”翻译成英语连接词while,也能恰当传达源语的对比语气。
除转折关联词之外,两译本也分别使用英语中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或连接副词对“倒”的各种语气进行恰当传递,如just、really、even、instead等。如:
(12)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 《围城》
While in the small town,he was afraid of getting pushed out in a power struggle; now that he was in a big city,he hated the callousness of people and felt instead that getting pushed out was at least an indication that people had some respect for him.(P626-627)
例(12)是“倒”的第1种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的主观语气”的用法,有“反而”、“反倒”的意义,译者用英语连接副词 instead表达了基本相同的主观语气。
(13)孙小姐道:“……只有我哪!受得了你这样粗野,你倒请什么苏小姐呀、唐小姐呀来试试看。”《围城》
Miss Sun said,“...I am the only one who can put up with your rudeness! Just ask this Miss Su or Miss Tang to try.”(P548-549)
例(13)是“倒”的第7种用法,表达了说话者孙小姐对听话者的一种“极不耐烦”的主观语气。译者所选择的just一词虽然不能完全传达出孙小姐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但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态意义。
2) 短语策略
副词“倒”能表达多种多样的主观语气和情态意义,更能借托语境衍生出丰富的语义特征,而英语中有时很难找到一个单独的词语同时具备以上所有功能。在缺少与“倒”的意义和用法高度对等词语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恰当使用短语手段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围城》和《二马》两部作品中有7%的译文是使用短语手段传达副词“倒”的各种主观语气的。如:
(14)他本领比我大,仪表也很神气,将来一定得意。我看他倒是个理想的人。《围城》
He is more capable than I and has a very dignified bearing.He is sure to be a success in the future.I think he is in fact an ideal man.(P166-167)
例(14)是“倒”的第6种“舒缓语气”的用法,同时表达了说话者对“他”的一种赞许的主观语气。译者使用了意义与功能与之相近的副词短语in fact同时表达“舒缓语气”和“赞许”的主观情态意义。
(15)放了暑假,报告单来了,倒有两门功课不及格,不能升班,这孩子又要面子,不肯转系转学。 《围城》
Then when school let out for summer vacation and her report card came,it turned out she had flunked two subjects and couldn’t be promoted.She wanted to save face and wouldn’t transfer to another department or school.(P568-569)
例(15)是“倒”的第3种用法,表示说话者辛楣对成绩结果的微微“出乎意料的”主观性语气。而在英语译文中,动词短语turn out也正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副词“倒”的这种微妙的主观语气。
(16)汪处厚这人不好打发……。这姓方的青年人倒容易对付的。《围城》
Wang Chuhou could not be easily handled ....That young Fang fellow,on the other hand,should be easy to handle.(P380-381)
例(16)原文中说话者对“汪处厚”和“姓方的青年人”两人的性格进行比较,这是“倒”的第8种用法,在语句中起到加强对比语气的作用,而英语介词短语on the other hand正好能够传达出原文的对比语气。
3) 句法策略
语料统计显示,有6%的译文是通过强调句型、比较句式、情态动词等句法手段完成“倒”的主观语气传递的。句法转换策略虽然没有词汇手段直译那样使译文完全 “信实”,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副词“倒”在原文中的语用效果。汉译英的过程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语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陈宏薇,2004:1)。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尽可能把原文的意思作出最合适的理解”(黄国文,2018:101),借助句法翻译手段,寻找与汉语副词“倒”功能相似、语义相符,同时也能符合英文读者思维方式的表达手段需要译者扎实深厚的双语能力。如:
(17)世界上大事情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围城》
The world’s major issues can always be dealt with in one way or another; it’s the minor issues that cannot be treated carelessly.(P100-101)
例(17)中,说话者用“大事可以随便应付”和“小事丝毫假借不了”作比较,副词“倒”既能凸显对比的主观语气、又表达出与一般情理相反的语气。说话者这种既复杂又微妙的情感语气是非母语者无法理解的,译者在这里使用英语中常用的“it’s ...that ...”强调句型的转换方法试图传达出说话者的主观语气。
(18)方老太太道:“我不信柔嘉有什么本领,咱们老大留了洋倒不如她!她应当把厂里的事让给老大去做。”
Mrs.Fang said,“I cannot believe Jou-chia has any ability.How could our Eldest after studying abroad not be as good as she? She should let our Eldest have her job at the factory.” (P638-639)
例(18)原文中,副词“倒”起到加强说话者主观对比语气的作用,由于英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对等的词汇或短语,译者使用了感叹句的形式准确传递原文语气。
(19)“父亲,赶明儿个你上这儿来作礼拜倒不错。”马威说。 《二马》
“You know,Father,it wouldn’t be such a bad idea to come here on Sundays.” Ma Wei said.(P136-137)
例(19)原文中副词“倒”的舒缓语气是通过情态助词句型 it wouldn’t 传递出来的。
4) 未译
统计发现,在《围城》和《二马》两部英译作品的所有158例副词“倒”中,高达60%(97例)的“倒”字译者没有进行任何翻译文字处理。如:
(20)鸿渐想不出话来回答,对她傻笑。她倒愿意他有时对答不来。 《围城》
Unable to think of a reply,Hung-chien gave a silly smile.She was glad that she sometimes caught him speechless.(P156-157)
例(20)的汉语文本中,“倒”字表达了说话者一种跟一般情理相反的主观语气。 “倒”字如果去掉,这种主观语气荡然无存,而英语文本却没有文字信息能够传达出原作者的这种主观语气。
(21)李子荣还是笑着,倒好象要把这个小古玩铺和世界,全招笑了似的。《二马》
Li Zirong was still beaming and chuckling; his laughter had an infectious power,which seemed to invest everything around him with mirth —the shop,the whole world.(P318-319)
例(21)的原文本中,说话者通过“倒”表达了一种舒缓语气的主观语用功能。汉语读者能够通过语句中“倒”的有无,感受到表达上的差异性,但是在英语文本中,译者没有使用任何语言手段传达出能让译文读者也能感受舒缓语气的效果。
(22)那女人对他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顾先生倒臊得脸红,自幸没人瞧见,忙跟孙小姐进店。 《围城》
The woman flashed him a big smile,revealing a mouthful of fresh red gums.Ku blushed in confusion,and thankful that no one had noticed,hurried into the inn after Miss Sun.(P326-327)
例(22)的汉语文本中,作者使用副词“倒”意为凸显顾先生和那个女人不同寻常的行为举止表现,表达对比的主观语气。但是在英语译文中却无法判断原文究竟有没有出现“倒”字,而“倒”的有无在表达中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汉语虚词的使用大多是为了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主观语气和情态愿望,以期达成某种愿望的实现。但是,由于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性,许多“倒”的语义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忠实于原文的英语表达方式来对译,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意义的亏损,而且这种亏损往往很难在译文中得到完整的补偿。
4.3 副词“倒”的英译得失讨论
英译长篇小说《二马》与《围城》分别是Julie Jimmerson与Jeanne Kelly和N.K.Mao的代表性译作,其言语优美,翻译方式得当,堪称中国小说翻译作品中的典范。结合译文的数据统计和上文的分析内容,我们总结出“倒”的翻译呈以下特征。
1) 绝大多数“倒”的译出文本传译精准,忠实原文。副词“倒”能表达多种多样的主观语气和丰富的语义特征,其各种用法中有些可以直接找到英语的对等表达方式。译者的任务就是在译入语中摹写原作,其最高标准就是忠实于原作。其中,副词或副词短语是精准传达原文副词“倒”的最佳选择,如really、just、even、only、at least、in fact、at all、somehow等在两部译作中都是翻译“倒”的常用手段。“翻译是要在接受语中重现源语信息中最接近自然的等值语,首先要在意义上等值,其次要在形式上等值”(Nida,1969:2)。
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性,对于原文副词“倒”的意义,译文也大量使用除副词之外的其它形式的转换方法作为等效补偿。而且同一意义也没有使用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而是根据副词“倒”所在上下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翻译方式。在忠实于原文副词的前提下,译文还要符合英语的一般表达方式和习惯。如常见转译手段有强调词(如do、does、did),强调句型it is...that ...,关联副词(如whatever、whoever、somehow、but),短语连接词(如on the other hand),介词短语(如instead of),连接副词(如 more...than),动词短语(如turned out)等等。
3) 在“倒”的所有8种不同义项中,表示“转折”的义项和“对比”的义项译出比例最高,而表示“缓和语气”的义项未译出比例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在英语中表转折和对比主观意义的表达方式很常见而表达“缓和语气”的用词很少的缘故。译文中最常用的表示转折关系用词是but、although、while、yet、however、though等。
4) 正如金无赤足,译文也不可能没有瑕疵,根据数据统计和上文讨论,副词“倒”的译出比例只有39%,没有译出原文副词意义的占61%。“倒”所体现出来的言者微妙主观语气很多没有在译文中以恰如其分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这种信息传递的语义和语用亏损是翻译过程中的缺憾。翻译活动中出现的原文信息简化或缺失的欠额翻译现象“是译者的职业病,是他们的变形职业,是一种冲淡词语和隐喻的倾向,是对源语中真实意义的恐惧”(Newmark,2006:59),就如普希金所言“百分之九十的翻译都是不充分的”。
5.0 结语
翻译的基本出发点是忠实于原文,首先表现在译出语与译入语在语义上力求对等,如果用此标准去衡量汉译英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我们发现许多具有丰富汉语特征的主观性表达方式在译成英文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曲解原义、信息缺损、意义丢失等等。正如Newmark(1981:7)所言,“翻译是一门用一种语言中的书面信息去替换另一种语言中相同信息的艺术,每种翻译都涉及某种意义的缺失。”这既有译者本身语言水平、知识视野、理解水平上的主观原因,也受不同类型语言间差异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汉语副词主观性强,能表达说话者丰富的主观态度或感情,既然有意义,译者就不能熟视无睹。涉及两种异质性明显的语法体系,英汉语各有其独特的表达说话者主观语气和情感的方式或手段。文学翻译的宗旨是要传达原作的风格和意境(郑敏宇,2005),这种风格和意境主要是通过主观性的语言来实现的。一个好的译者不仅要知道情感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更要知道如何选用恰如其分的词语来表现原文作者与自己的情感。如何保留作品主观情感、态度和意愿,用最恰当的方式在目的语中找到理想的表述是摆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注释:
① 全文《围城》汉、英引例全部来自汉英双语对照本:钱钟书.J.Kelly和J.K.Mao译.《围城》(FortressBesieged),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 全文《二马》汉、英引例全部来自汉英双语对照本:老舍.J.Jimmerson译.《二马》(Mr.Ma&Son:ASojourninLondon),外文出版社,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