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为例
2018-09-11吴彬才沈宏格
卢 军 吴彬才 沈宏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1]。2018年教育部发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建设。随着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需求也发生显著变化,“工匠”精神、企业的真诚度、务实的作风等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内容,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企业对口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发展,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依托现代学徒制改革,进一步整合校企资源,培养和拓展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全国高职示范校重点专业,也是目前国内培养和输送殡仪专业人才最多的专业,本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就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本文就取得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
从2014年开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与天津永安公墓、武汉石门峰人文纪念园和长沙唐人万寿园等三家校企深度合作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协议,开展合作育人。双方选择了近60位学生做为试点对象,并遴选了殡仪服务、遗体火化等4个关键工作岗位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岗位,聘请近10位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师傅。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重点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在遵循知识学习与技能养成的规律上,突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和学生与学徒“双身份”的作用,在强调传授给学生各岗位对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显性知识外,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从业的隐性知识,即职业素质,如心理承受能力、与丧户家属交流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该模式的内在机制如下图所示: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殡葬企业的服务流程、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的要求,专业建设委员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解构与重构,构建了三大能力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组成如下图所示。
殡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侧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能力。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限选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课程是根据殡葬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又设置为四个方向:现代殡仪服务、现代殡葬设备、遗体防腐整容及陵园设计与管理方向,同时每个专业方向课程又与四个殡葬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课程相对应,实施课证合一。个人职业延展课程模块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取向,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整个课程体系设计都是围绕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保证了学生对殡葬企业不同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掌握。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成效
一般而言,学生的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高职院校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能力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国内高职生职业素质类型通常指专业性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2]。相对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而言,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试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素质培养新模式
现代学徒制突破了原有传统单一教育的办学主体模式,将校企优势资源有效整合,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实践经验单一、学习场所单一、培养质量评价单一等的不足,实现了“双主体”育人,创新构建“双主体”办学机制[3]。同时,现代学徒制实施为职业素质的养成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通过跟岗学习和企业师傅的亲身示范,对未来工作岗位职业素质的要求理解更为具体,感受更为深刻,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如殡仪专业学生通过跟岗实习后,其心理承受能力、与丧户家属交流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都有了显著提升,进一步增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2、构建了基于专业特色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根据殡葬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职业素质的建成要素,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包括专业性职业素质与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个部分。
(1)专业性职业素质
专业性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殡葬各岗位应该具备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应用技能等,如殡仪服务员、遗体火化师、陵园设计师等岗位知识与技能,这部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基于专业课程模块来完成,在“双主体”育人模式指导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以典型服务流程为基础,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共同实现学生专业性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专业建设委员还制订了详实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估方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精确地评价,确保学习质量。
(2)非专业性职业素质
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从事殡葬服务工作的职业道德、人格和通用能力等三个方面应具备的素质。
在职业道德培养方面,殡仪专业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跟岗实习等方式,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到现代学徒制培养全过程,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尊重逝者,敬畏逝者,把“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的服务理念内化于工作中。
在人格要素及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殡仪专业通过殡葬礼仪、殡葬文化与习俗研究、书法等13个学生协会,针对性开展体能、吃苦耐劳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与丧户家属交流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的系统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利于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发挥自身职业价值。
职业通用能力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的培养内容,职业通用能力一般包括学习、交流、适应、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殡仪专业充分利用拓展课程、专家讲座、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和毕业设计等形式,结合企业工作实际,着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3、打造了基于真实环境的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以往针对殡仪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主要通过理论教学来完成,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习缺乏主动性,尤其是对心理与身体素质的训练没有积极性且缺乏勇气。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后,校企双方共同整合资源,构建了学习与工作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将学生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企业,将学习环境从实验室对接到了实际岗位,学生通过老师和师傅的共同引导,边看边学边练,学习的内容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都有明显增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提升素质,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三、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需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依托,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进,才能形成长效机制。但在专业实施“学徒制”人才模式改革试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国家层面对“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导致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体制与机制问题难以突破;二是由于国家与地方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合作企业主动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三是现代学徒制改革在学校层面还停留在试点阶段,相应的政策、制度、经费与项目等配套没有及时跟进,影响了改革进程。
对策:结合国家最新的政策与国外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破解学徒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一是从国家层面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分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徒等参与各方关系,扫清角色障碍[3];二是国家应在制度与税收等方面出台政策,提高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主动对接企业,建立一批优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就业一体化等方式,实现校企共育人才;三是学校层面应尽快出台“学徒制”改革的文件与经费配套制度,鼓励各专业在体现专业特色的前提下,积极研究与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双导师”教师团队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影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双导师”教学团队的能力水平,但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的师傅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教学水平低,特别是从殡葬企业中聘请的师傅,普遍学历都很低,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不到50%;二是学校的专职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验,导致讲课内容抽象,实际案例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三是对高级别或高水平的教师不足,专家级或技能大师级的教师太少,教学团队无法形成核心力量。
对策:结合殡仪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校企双方要制定“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培养机制,定期安排学校老师下企业实践,企业师傅到学校进修,不断提升“双导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双方要成立专业委员会,共同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素质培养及课程教学改革等进行深度研讨,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指导“双导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二是学校要制定教师下企业顶岗挂职的制度,让专业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能有较长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老师不懂行的问题;三是校企双方要共同出台政策与措施,鼓励和培养教学团队成员成为行业的专家或技能大师,打造教学团队的核心骨干力量。
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通过调查中发现,当前国内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如殡仪专业的学生中90后占32%,而00后占58%,这些年代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多数具有自我意识过强、个性较突出、道德观念差、心理素质低、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等特点,所以在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可能难以短时间内让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策:结合殡仪专业对学生教育与培养的经验,主要解决的措施有:一是组建专业社团,通过社团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团队精神。殡仪专业共成立了13个社团组织,包括殡葬礼仪协会、书法协会、插花协会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协会。协会每年都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将平时岗位的技能及素质融入训练全过程,如礼仪人员的基本姿式训练、体能训练等,较好地克服课程训练不足、学生纪律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团队意识与集体凝聚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二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职业素质培养,使职业素质教育从院校模式向企业模式转变。殡仪专业在全国建立了近70家校外实习基地,制定了相应的实习制度,每年寒暑假和清明节期间,企业都会主动接纳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并每月给学生发放一定的生活津贴,学生们也十分乐意到企业去实习,企业也可在学生实习期间选择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与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目前国家将创新创业教育做为当前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全国展开,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4]。学校要因势利导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从2014年至今,殡仪专业有多名学生分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三等奖、湖南省创新创业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现代学徒制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研究与探索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