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修订

2018-09-11范云歌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文版基层干部共情

范云歌,石 川,马 宁,王 勋,马 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 100191

职业生活质量是指身为助人者的个体感知到的工作质量[1],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积极方面即共情满足(Compassion Satisfaction,CS),指助人者在提供帮助时产生的满足感;消极方面即共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CF),指随着助人者接触创伤事件的程度加深而造成自身心理上的恶化,包括职业倦怠(Burnout)和二次创伤压力(Secondary Trauma Stress,STS)[2]。Stamm编制的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ProQOL)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职业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但其中文版仅在护士[3]和消防战士[4]群体中进行了修订,运用于其他助人群体的研究较少。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发生的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后灾区基层干部成为当地救援和灾后重建的主要力量。在此过程中,基层干部的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心理健康状况较差[5-8]。由于其本身也是受灾者,在救援过程中会增加共情疲劳发生的风险,对其职业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并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9]。因此,开发灾区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评定工具,并对其进行持续检测,以便进行及时干预,从而促进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将中文版ProQOL应用于灾区基层干部群体,并对其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以期为灾后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的评定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四川省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安县、都江堰市六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的基层干部(村支部书记及村妇联干部)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9月-11月,即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5~17个月内,共发放问卷835份,回收问卷795份,问卷回收率为95.2%。将中文版ProQOL中缺答题项累积达到或超过1/3的问卷作为无效问卷,剔除后得到有效问卷7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4%。随机选择其中的370份问卷作为样本一,其余393份问卷为样本二。本研究获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灾区基层干部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评定工具

1.2.1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ProQOL)

该量表目标人群为自愿或有偿的暴露或二次暴露于创伤环境中的群体,包括共情满足、职业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三个独立的分量表。共情满足代表积极维度;职业倦怠与二次创伤压力同属共情疲劳,代表消极维度。英文版共30个条目,各分量表均由10个条目构成:共情满足分量表包含条目3、6、12、16、18、20、22、24、27、30;职业倦怠分量表包含条目1、4、8、10、15、17、19、21、26、29;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包含条目2、5、7、9、11、13、14、23、25、28。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1~5分分别代表“从不”到“非常频繁”。Stamm认为,由于三个分量表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所以英文版的三个分量表各自独立,不能计算总分。Stamm对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检验结果显示,共情满足、职业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0.71和0.80。同时,测量了量表的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表明该量表测量了不同的结构[1-2]。本研究以ProQOL繁体中文版为基础,经授权,根据我国汶川地震后灾区基层干部群体的特点进行文字调整,最终形成本研究所用的中文版ProQOL。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版ProQOL三个分量表评分两两相关,故将共情满足分量表各条目评分转置,与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中各条目评分相加,作为该量表总评分,总评分越高表明被试在职业生活质量上越消极。

1.2.2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7-item Screening Scale for PTSD,PTSD-7)[10]

PTSD-7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PTSD诊断标准编制而成,共7个条目,包括5个回避和麻木症状条目、2个过度警戒症状条目。以“0”或“1”计分:“1”表示在过去1个月内存在症状,“0”表示症状不存在。以4分作为界值分定义PTSD可疑阳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98%[10]。Liu等[11]在湖南省水灾幸存者中进行了该量表的信效度检测,采用3分为理想界值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97.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98.7%。马宁等[12]使用PTSD-7评定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精神痛苦状况时,考虑到地震属于快灾,与水灾类慢灾对幸存者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仍采用4分作为筛查界值分。本研究中亦采用4分作为界值分。该量表可用于区分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两个消极维度的分量表和积极维度的共情满足分量表,在本研究中作为效标工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81。

1.2.3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innaire-20,SRQ-20)[13]

SRQ-20共20个条目,以“0”或“1”计分:“1”表示在过去1个月内存在症状,“0”表示症状不存在。其临床参考指标为7或8分,即总评分在7或8分及以上的受试者存在情感痛苦,需要精神卫生帮助。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80.0%[14],总体信度系数为0.79[15]。马宁等[12]调查汶川大地震后受灾群众精神痛苦状况以及谢永标等[16]研究汶川大地震后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时,考虑到地震对受灾群众会产生重大的精神创伤,情感痛苦症状出现的比例更高,均采用10分作为SRQ-20的筛查界值分。故本研究采用10分作为界值分。该量表在本研究中亦作为效标工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6。

1.3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量表评分结果

最终共调查763名基层干部。随机选择其中的370份问卷作为样本一,其余393份问卷为样本二。

样本一:男性347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46.4±8.7)岁;婚姻状况:已婚343人(92.7%),未婚13人(3.5%),丧偶4人(1.1%)(其中2人为震前丧偶),离异4人(1.1%),再婚6人(1.6%)(其中4人为震前再婚);地震受伤情况:在地震中自身无躯体受伤361人(97.6%);在地震中无家人或自己残疾358人(96.8%);受地震影响房屋倒塌情况:完全倒塌199人(53.8%),部分损毁仍能居住142人(38.4%),未受影响19人(5.1%);在地震中去世的亲人数(0.2±0.7)人;地震后搬迁次数(1.6±1.3)次。

样本二:男性365人,女性28人;平均年龄(46.6±8.1)岁;婚姻状况:已婚375人(95.4%),未婚10人(2.5%),丧偶2人(0.5%)(均为震前丧偶),离异5人(1.3%),再婚1人(0.3%)(为震前再婚);地震受伤情况:在地震中自身无躯体受伤381人(96.9%);在地震中无家人或自己残疾370人(94.1%);受地震影响房屋倒塌情况:完全倒塌189人(48.1%),部分损毁仍能居住178(45.3%),未受影响16人(4.1%);在地震中去世的亲人数(0.2±0.6)人;地震后搬迁次数(1.6±1.5)次。

地震灾区基层干部中文版ProQOL、PTSD-7和SRQ-20评分见表1。

表1 中文版ProQOL、PTSD-7、SRQ-20评分(n=763)

注:中文版ProQOL,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TSD-7,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SRQ-20,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2.2 项目分析

中文版ProQOL各分量表评分两两相关(P均<0.01),见表2。将该量表总评分排序,评分最高的27%为高分组,最低的27%为低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条目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除条目2、4、29外,其余条目的“临界比率”(CR值)均达到显著水平(P均<0.01),该量表的27个条目都具有良好的鉴别力。

表2 中文版ProQOL各分量表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n=763)

注:中文版ProQOL,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aP<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条目2、4、29外,中文版ProQOL各条目评分与总评分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r=-0.53~0.60,P均<0.01)。见表3。

表3 中文版ProQOL各条目评分与总评分相关分析(n=370)

注:中文版ProQOL,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aP<0.01

2.3 效度检验

2.3.1 结构效度

对样本二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首先,根据原量表建立模型(M1),30个题目在三个分量表上的因子负荷见图1。其中,共情满足分量表中,条目3因子负荷小于0.40;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中,条目2因子负荷小于0.40;而职业倦怠分量表中,条目1、4、15、17、29的因子负荷小于0.40。故考虑删除条目1、2、3、4、15、17、29。删除以上7个条目后的量表建立模型(M2),剩余23个条目的因子负荷为0.40~0.78。见图2。对原量表和修订后量表的拟合度指标进行检验,修订后量表的各项拟合指标均优于原量表。见表4。

2.3.2 效标效度

以PTSD-7和SRQ-20评分作为效标量表,利用样本二对修订后的中文版ProQOL进行效标效度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中文版ProQOL中职业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与两效标量表评分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27~0.42,P均<0.01),而共情满足与PTSD-7、SRQ-20评分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0.08、-0.01,P均>0.05)。见表5。

根据PTSD-7和SRQ-20的筛查界值分将样本二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由于中文版ProQOL评分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Utest),结果显示PTSD-7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共情满足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P=0.75),而SRQ-20阴性组和阳性组共情满足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3)。见表6。

表4 中文版ProQOL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注:中文版ProQOL,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

表5 中文版ProQOL与PTSD-7、SRQ-20评分相关分析(r)

注:中文版ProQOL,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TSD-7,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SRQ-20,心理健康自评问卷;aP<0.01

表6 效标量表评分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文版ProQOL评分比较

注:中文版ProQOL,中文版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TSD-7,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SRQ-20,心理健康自评问卷;aP<0.05;bP<0.01

图1 原量表(M1)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题目的因子负荷

图2 删除条目后量表(M2)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题目的因子负荷

2.4 信度检验

用样本二对修订后中文版ProQOL各分量表和总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共情满足、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和总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分别为0.80、0.71、0.76、0.83;各分量表和总量表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分别为0.79、0.72、0.68、0.65。

3 讨 论

本研究对中文版ProQOL在震后灾区基层干部群体中进行修订,并检验其信效度。修订后的量表共23个条目,包含3个分量表,其中共情满足9个条目,职业倦怠5个条目,二次创伤压力9个条目。共情满足分量表中仅条目3(帮助人使我感到满足感)被删除,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中仅条目2(我脑中经常出现一个以上我所帮助过的人)被删除。而职业倦怠分量表中仅保留5个条目,删除条目较多,且删除的5个条目均为反向计分题目。由于原英文版量表针对专业助人者,而本研究的对象为地震灾区基层干部,具有助人者和受灾者的双重身份,且救灾工作对其而言更是一种责任,故原量表部分条目在基层干部人群中的鉴别力较低。

对修订后中文版ProQOL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结果如下:在结构效度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后各项拟合指数更优。一般认为χ2/df值小于5,RMSEA值小于0.08,GFI值大于0.8,AGFI值大于0.8,CFI、IFI、NFI在0.9左右时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模型可被接受[19]。此外,修订后量表各条目因子负荷均在0.4以上,说明修订后的量表结构效度较好。在效标效度方面,本研究选用了两个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且信效度指标良好的效标量表,结果显示,修订后的中文版ProQOL职业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均与效标量表PTSD-7和SRQ-20评分均呈正相关(r=0.27~0.42,P均<0.01),而共情满足与效标量表在修订前后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曼-惠特尼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效标量表的阴性组和阳性组职业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D-7阳性组和阴性组共情满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RQ-20阳性组和阴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文版ProQOL能够较好地区分积极和消极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在信度方面,本研究检验了中文版ProQOL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分半信度,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均大于0.70[20]。一般认为信度系数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指标[21]。说明修订后的中文版ProQOL信度较理想。

综上所述,修订后的中文版ProQOL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较适用于作为我国地震灾区基层干部职业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但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分散,地震后工作负担繁重且工作地点不固定,本研究缺乏重测信度的指标,未来研究应进行重测信度指标的检验。

致谢:感谢四川省疾控中心、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德阳市卫生局、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川县疾控中心和北川县政府组织部对数据收集和核实给予的大力帮助。

猜你喜欢

中文版基层干部共情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