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坎普拉德和田家炳的典范人生轨迹

2018-09-11袁南生北京西城

21世纪 2018年8期
关键词:样板间田家炳宜家

文_袁南生(北京西城)

坎普拉德

英格瓦·坎普拉德是世界级家具品牌“宜家”的创始人,田家炳博士是香港人造革大王,田氏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是瑞典人,一个是中国人,为什么把他们俩放在一起写呢?因为他们都在今年去世,都是高寿的老人:坎普拉德活了91岁,田家炳活了99岁。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世界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是最成功的两位富豪、最节俭的两位富豪和最慷慨的两位富豪。他们的去世,引起了千千万万人的怀念;他们的事业赢得了千千万万人的赞颂;他们的人生理念引起了千千万万人的思考。

最成功的两位富豪

坎普拉德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出生于瑞典南部的一个农庄中,17岁就创办了宜家,他聪明,很有商业头脑,主要经营钢笔、皮夹、手表、尼龙袜等物品。10 年后,逐渐转向家居行业,以设计精美、实用可靠和价格低廉的家居产品打开了市场,并提出可组装家具的概念,让购买者可以在家自己完成组装,因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从卖火柴到卖家具,他一生狂赚400多亿美元,王健林和马云都排在他后面。

生于1919年的田家炳,祖籍是广东大埔。16岁时,因父亲亡故,他不得已弃学从商,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1936年,他远赴越南推销瓷土,后与同乡合办瓷土公司。3年后,日本侵华战争打乱了瓷土生意的节奏,汕头沦陷导致运输中断,他迫不得已又转向印尼从事橡胶业,并创办了超伦树胶厂和南洋树胶有限公司,以及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1958年,在印尼排华风波日盛的影响下,他开始转移业务重心,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创办田氏塑料厂、田化化工厂有限公司,逐步将公司经营成全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20世纪80年代,田家炳已是知名的亿万富翁,被称为“香港人造革大王”。

最节俭的两位富豪

作为亿万富翁,坎普拉德最大的特点是节俭,活像一个钱包空空的糟老头。他可能是这世上最“穷”、最古怪的富豪。任谁第一次看到他,如果没有人介绍这是宜家创始人的话,一定都以为他只是宜家仓库的看门老大爷。

为什么?因为他全身上下没有一件能彰显身份的服饰!他从不戴昂贵的手表,也几乎不穿考究的西装;一双鞋穿到磨烂了表皮,他还在穿;一副老式眼镜,员工们就没见他换过;上班时就在宜家总部吃工作餐;从钱包里掏出钞票,买个三四美元的热狗,他倒吃得津津有味;如果你在他家附近的超市偶遇他,他多半在挑选减价面包;下了班,开着他的沃尔沃回家;那是一辆开了20多年不变的老式沃尔沃;价值2.2万美元;同事劝他说“年纪大了,换一辆好车才安全”;他压根儿没听进去。家中的家具,也多是从自家的大卖场中淘回的;其中还有好多还是卖不出去的滞销货;如果遇上节假日要买蜡烛,他一定会去宜家买!因为,出示工作证可以获得内部员工优惠价;在公司上班时,他要求员工用纸的正反两面写字;如果谁下班忘记关灯了,一定会被他痛骂一顿;到了要出差或旅行的时候,廉价航空的低价票是首选;而且经济舱是底线,绝对不坐商务舱;坐火车只坐二等车厢,谁给他买一等座,他就跟谁翻脸;出外住酒店从来都选经济实用型,总统套房一生和他无缘;但更夸张的是,他将整个宜家董事会从瑞典搬到了芬兰,因为瑞典的税太重!赋税额太高!

这么一看,和其他亿万首富们相比,坎普拉德确实显得“穷酸”!不仅没有豪车、没有名表、没有豪宅、没有貂皮大衣、没有私人飞机,次次出门还要挤地铁、挤公交、挤经济舱;想尽办法合理合法地少交税。作为一个亿万富翁活到这把年纪了,还把钱看得这么重要是不是有些失败?同时,他也是精明的,1982年,他成立了基金会,并决定将公司捐给宜家基金会管理。

田家炳的生活也以“吝啬”闻名。从小熟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的田家炳,一生都保持着勤劳、简朴的生活习惯,从不铺张浪费。他生活节俭,不事应酬,清茶粗饭,以步代车,乘坐地铁,然后走路上下班。在生意场上,他从不搞铺张的仪式。儿女婚嫁一切从简,自己80岁大寿也不摆酒,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他戴的电子表,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他每次外游,都自带肥皂,而不愿拿酒店的肥皂用,因为怕“用不完很浪费”。他外出吃饭,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一位香港记者问他何因?他回答道,全港七百万人,若每人少开一罐饮料,一天就省下七百万个罐,也省了七百万个罐堆填的面积。他连一个矿泉水瓶都要循环使用,由此可见他的节俭程度。

最慷慨的两位富豪

坎普拉德赚的钱,主要用在了慈善事业上。他所创立的宜家基金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拯救儿童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最大企业捐赠者。

20世纪70年代后期,坎普拉德在荷兰成立了宜家慈善基金会,从此,宜家的一切商业利润皆属于宜家基金会,他做起慈善来一掷千金,毫不吝啬。现在,宜家慈善基金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2013年,向来以样板间闻名的宜家,突然出现了一个让人不怎么舒服的样板间。这个仅有25㎡的样板间里,泥渣垒起来的墙面凹凸不平,整个房间显得破旧不堪,甚至连个像样的窗户都没有。样板间的外墙上,依旧挂着宜家标志性的价格标签。只不过这个标签上,没有价格,没有材质;有的仅是这个样板间的名字:“25㎡叙利亚”。这是完完全全复刻了一个叙利亚难民家的房子。每周会有4万人走进这个样板间,感受难民们沉重的生活环境,再一一拿起手机,输下价格标签上一串显眼的捐款链接。这样一个还原难民生活的样板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筹款活动,最终为红十字会在叙利亚的工作,筹到了2200万欧元!但这早已经不是宜家第一次做慈善了。

同年在坎普拉德的号召下,宜家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为叙利亚难民捐赠了5万张宜家床垫。甚至还为他们设计了居住的小屋。比起难民帐篷,这些小屋没有了棚户,取而代之的是像样的“门”和“门锁”,它更像一个“家”的样子。

从2003年起,每年11月和12月期间,宜家商场每售出一只毛绒玩具,宜家基金会就会向救助儿童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1欧元,用于支援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教育计划。而这些玩具的原型全都出自小朋友之手。小朋友们把他们心中的玩具画出来,宜家再从这些画作中挑选10幅,并做成玩偶。这便是宜家推出的一个公益活动:“Let’s Play for Change”。自首次举办以来,一年一度的宜家毛绒玩具义卖活动已为教育活动捐出6700万欧元,帮助46个国家超过1100万儿童获得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2013 年,宜家基金会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向叙利亚难民捐赠了5万张宜家床垫,并和联合国难民署、难民住房机构一起共同开发太阳能照紧急避难屋,只需要4个小时就可以搭建出一间17.5平方米、可容纳5个人、适合一个小型家庭生活、寿命12年的难民房。

此后,坎普拉德还先后设立了各种公益基金,帮助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其中包括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的时候,宜家公司总部的员工们都会向这家基金会捐款。

在宜家2014年发布的上一财年年度报告时,报告显示,宜家基金会在2013年,向35个国家共发放了9.06亿元补助金,用于帮助贫困国家儿童的生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拯救儿童组织……在坎普拉德的领导下,宜家基金会与全球大大小小共计31个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合作!人们说他是“吝啬鬼”,但做起慈善来,他却丝毫不手软!几千万甚至几亿往里面砸!他甚至一度炒掉了以前常年为他剪头发的理发师,仅仅只是因为新来的理发师,每次只收他78元,比之前的那位便宜了几块钱。省出来的这些钱,他又可以投入慈善里。2016年,坎普拉德又从宜家基金会里拿出了30亿元,用来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们。无数处于温饱线甚至是死亡线上挣扎的穷人,因为坎普拉德的慷慨健康幸福地活到现在。

田家炳一生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 180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田家炳先后担任东华三院、博爱医院等多间慈善机构的职务,开始涉足慈善。1982 年,他捐出价值十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致力于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公益事业。晚年更决定将在香港所有物业租金收益的八成捐给基金会。2003年,田家炳曾向银行贷款以捐助香港高等院校争取政府配对,为香港公益事业中绝无仅有的义举。2005年,为提前清付落实的项目捐款,并增加资金以扩大捐资,田家炳将13万平方米、高24层的田氏广场售出,得款近三亿元,为数十所大学、中学提前付清捐款。

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之时,田氏企业收入减少,承诺的捐赠数目难以兑现,他便将自己已经居住37年、位于九龙塘的900平米花园式豪宅出售。为了快速凑齐现金,本可以卖到 1.2 亿的房子,他以5600万就卖出去了,转而租住了一间130平方米的公寓。他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他是全球第五位以名字命名小行星的华人。1996年,英国女皇在白金汉宫授予他荣誉勋章。2004 年,北京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他被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慈善人物之一。2010年,他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这是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他还被亚洲电视评选为“感动香港十大人物”。在内地,数十所大学院校授予他荣誉博士、院士称号,超过80个市县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坎普拉德和田家炳在同一年去世,许多人甚至都还来不及亲口跟他们说一声“谢谢”。坎普拉德曾说过:“如果我开始追逐奢华的生活,那么只会让其他人跟风。作为领导者,树立榜样很重要。”坎普拉德希望他的影响力,不只限于家人、宜家的工作人员以及宜家产品的使用者,他希望每个人能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2013年,87岁的坎普拉德从宜家董事会卸任,但他仍然是宜家的高级顾问和首席决策者。被问到是否会退休时,他这样说道,“我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没空去见上帝。”

田家炳少年失学,深知教育对个人成长及事业的重要,教育能充实人的智慧,教人修身立品;更明白教育能提高国民素质,将人口包袱变为人力资源,是关系文化盛衰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比什么发展科技、经济都重要,故多年来他一直义无反顾地长期致力于捐资教育。田家炳数十年来跟人交谈时,都必定提及“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渴望能唤醒大家,共同关注教育,“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这是享誉海内外的慈善家和教育家田家炳老先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教育才是改变及提高人民质素的根本方法。他坚信,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

坎普拉德和田家炳做慈善不为名利也不为赚钱,对于他们而言,慈善不是简单的捐钱,更不是一种俯视贫穷者的施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奉献,捐出来的是带有温度和心意的钱。这种奉献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捐献者和受捐者都能享有的双重、平等的爱。正因为如此,坎普拉德和田家炳都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推崇。91岁的坎普拉德和99岁的田家炳操劳了一生,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但是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永不磨灭,他们梦想为许多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而我们的承诺是把这个梦想继续下去。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坎普拉德和田家炳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典型代表。这两位辛苦了大半辈子,用每一个小行动影响家人、改变世界的“最吝啬富豪”离开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人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是有多少人因为你的帮助,生活变得更好。请为这两位最成功、最节俭、最慷慨的亿万富翁点赞!

猜你喜欢

样板间田家炳宜家
山西农谷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间”
全城瞩目! 中建·映花悦府营销中心&样板间盛大开放!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No.4 又一个高频词汇将淡出淘宝搜索栏
保利·未来大都会办公样板间
因小失大
神奇的同学录
天上有颗行星叫“田家炳星”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2018宜家春季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