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一把手成会议“必需品”

2018-09-11胡海军湖北襄阳

21世纪 2018年8期
关键词:老大难莫让副职

文_胡海军(湖北襄阳)

如果到一个单位找主要领导,往往会落空:单位工作人员十有八九说是“在开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成了“一把手”的工作常态。

党委的会,政府的会,部门的会,等等,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会议重要。为了显示会议的重要性,确保会议精神得到落实,习惯都要“一把手”来参会。“一把手”有决策权,有领导力,人财物都能调得动,所以工作一旦推动起来,相对其他人来讲,力度要大得多。“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遇到“重要”的工作,开会都会让“一把手”参加。

事关全局的会,重要的工作会,让“一把手”参加,本身无可非议。但是,让“一把手”参加的会过多,过滥,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每个单位的“一把手”只有一个,会多了,他们也没有分身术。有的“一把手”一场会议接着一场的会议,疲于应付,都说自己的工作重要,“一把手”即使参会了,内心也很难引起对某项工作的足够重视;有的实在不行,只得安排副职参会,但显然又与会议的要求相悖;也有的“一把手”认为,有的会议并不重要,或者只是某项专门的业务会,自己也不愿意参加,干脆让具体办事的人直接去。这样就形成一种现象:本身要求“一把手”参加的会,而“一把手”参加的并不多。该“一把手”参加的会议,“一把手”却不参加,结果是方方面面都有意见:从会议的组织方来讲,认为“一把手”不出席,是不重视、不尊重的表现;从“一把手”来讲,啥会都要“一把手”参加,总要开得过来呀!代会的人也有意见,本是“一把手”的会,自己参加是费力不讨好,有时还得挨组织方的批评。

其实,“一把手”参加的会,并不都会受到重视,也并不是一定能落实好。“一把手”大多只是“二传手”,回到单位,全交给了副职,由他们去落实。有的“一把手”因为事情有人去做,所以并不会认真听,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开会只是凑凑热闹,拿份材料。副职因为没有参加会议,对会议精神理解不深不透,落实起来也可能走样。也就是说,“一把手”参加的会,并不一定比副职参会落实得好。

有时让“一把手”开会,是为了研究问题。因为很多“一把手”并没有直接参与具体工作,对情况并不熟悉,所以,“一把手”一旦要参会,往往就会忙坏一批人:一是要让下属写汇报材料,自己照本宣科;二是要让分管的和经办的人参会,以便随时召唤,及时应对。结果,“一把手”一人开会,一个单位的人都要忙起来。

一个人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一把手”整天忙于开会,陷于会海而不能自拔,咋可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沉下身子调研工作,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

凡会都要“一把手”参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些地方组织在推波助澜,强调“一把手”的权威,夸大“一把手”的作用,容易导致“一把手”权力膨胀,形成“家长制”“一言堂”,甚至成为“一霸手”。与此同时,在单位也容易形成任何事情都看“一把手”,凡事都找“一把手”的不良风气,导致副职的作用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

如此看来,“一把手”会多,也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一项工作能不能引起重视,能不能得到落实,因素很多,不是“一把手”参加一个会就能解决的。相反,“一把手”会议太多,倒是影响工作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把“一把手”从会海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精力用在谋划工作,真抓实干上,一方面要精减会议,压缩会议,尽量少开会、开短会;另一方面,要按照分工负责的要求,谁的会谁开,谁的事谁办,将会议规范化、科学化。莫让“一把手”成为会议的“必需品”,进而成为会议的“牺牲品”。

猜你喜欢

老大难莫让副职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当好常务不简单
——从一句官场顺口溜说起
浅谈副职如何与正职融洽相处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莫让“说”“秃头”
做官不识字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副”字解读与副职心境
饭桌上的“老大难”问题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