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资金“火焰”还能燃烧多久
2018-09-11高志良
文/高志良
2018年,以摩拜投入美团的怀抱为标志,中国共享单车的故事正式结束。
仅2017年,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总额就达258亿元。“烧钱”,给共享经济带来了什么?它把一些年轻人送上财富的巅峰,然后放手让他们自由落体坠下;给一些单车制造企业带来如潮订单,如今市场停摆,企业急剧减产而面临倒闭;它给街头巷尾添上一道新的城市风景,而今如掷废铜烂铁,成片的残车成为环保难题。
盘点过去两年红红火火的共享经济,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仓、共享雨伞等等,都装进了共享经济这个“筐”;而未来前景,等待他们的可能都是一个个难以逃避的倒下的命运。
共享单车:几乎全军覆没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2017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ofo再融资8.66亿美元(近55亿元),摩拜卖给美团计37亿美元(约233亿元),滴滴接管小蓝单车耗资不详。仅对看得见的金额进行统计,加上占用的押金,共享单车累计投入应该会超过600亿元。
随着摩拜投身美团、阿里加码ofo及投资哈罗、滴滴接管小蓝,共享单车领域的第一阵营公司基本宣布全部缴械,成为巨头生态中的一枚棋子,至此,独立共享单车的故事基本结束。想一想去年那些相继倒闭的第二阵营公司,投身或依附巨头对还能存活的第一阵营共享单车公司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目前这些公司依然能够出现在公众视野,已经算是幸运;更多的共享单车企业,很多消费者甚至还没有见过它的颜色、听过它的名字,就已经销声匿迹“流产”了,而实际上,资本也没少投入资金,只是没有“烧”起来而已。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共享汽车开始受到资本关注。去年下半年以来,共享汽车融资明显加码,其中,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共享汽车品牌新一轮融资金额都突破一亿元,PonyCar的C轮融资金额更是高达2.5亿元。据相关媒体数据统计,去年共享汽车总共融资近15亿元人民币。
目前,共享汽车的融资金额远不如共享单车行业多;但共享汽车所需要的资金应该远超过共享单车的需求。由于共享汽车前期投入的成本要远高于共享单车,一直没有看到巨头们参与其中。受资金限制,规模很难快速扩大;此外,共享汽车还面临停车费用高、充电困难等诸多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因此,用户的使用便利程度不高,加上共享汽车的盈利问题可能更加遥遥无期,因此,后续资金“熄火”。
去年,有两家共享汽车宣告寿终正寝。友友用车创始人李宇曾对媒体表示:“共享汽车目前难盈利,费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尽管有预测共享汽车会是个大市场,但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如果最终要进行大规模投入,那必将是一场比共享单车“烧钱”更厉害的消耗战。
共享充电宝:“风力”渐弱
要不是王思聪与陈欧关于共享充电宝打赌,很多人可能对这一共享产品还不会特别关注。实际上,借势共享经济的“风口”,共享充电宝也融资达20亿元。去年,该行业还一度创造了“40天达成12亿元融资”的商业奇迹。
然而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共享充电宝开始洗牌。伪需求、不符合手机发展趋势、行业混乱,共享充电宝尽管还在顽强证明自己的存在,但业内人士认为,从现状看,未来它甚至不可能有一个像共享单车那样被巨头收编的可能。
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底开始至今,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昙花一现的“边缘共享”
对于共享雨伞,人们最深刻的记忆应该是共享雨伞成为了一门变相买伞的生意。
流传在网络上的段子是这样说的:繁华路段,最近出现了一批共享雨伞,共计3万把,押金19元,半小时收费0.5元。可投放没几天,雨伞就全部被人拿回家!这将是一段经典的营销案例,必将载入中国销售史册!最主要的这还是无人销售。
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现了“共享睡眠舱”服务,半小时6元,里面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备。但因安全隐患和治安隐患等因素,共享睡眠仓几乎都已经被公安部门叫停。
就连衣服也都打起了共享的概念。尽管有报道,有共享衣橱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真的是格局限制了我的想象,真不知道什么样的用户,是要靠租衣过日子的。即便她们会租一阵子,这个生意烧钱和盈利的问题,恐怕也是个大难题。
去年11月,号称融资了8000万的多啦衣梦共享租衣APP显示无法正常运营,页面呈空白状态。面对退钱要求,多啦衣梦抛出一句话:“要钱没有,用衣服来抵。”其失败根源,无非是用户对共享租衣的需求并不刚性、盈利模式不清晰、服装和快递等成本巨大。
接下来,甚至还出现了共享电脑、共享手机......共享几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一剂“春药”,短暂的激情过后,必然是萎靡不振甚至一败涂地。
“三大痛点”决定共享经济命运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1159.56亿元投资。该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2017年共享经济行业存三大痛点:一是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二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三是资源掌控能力不足。
同时,该研究报告还指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
但是,无论共享经济领域涌入了多少投资、市场规模有多大,摆在我们面前的恐怕还是看似大而美的市场,能够有效地整合成清晰的商业模式的并不多,能够带来一个个行业真正可持续繁荣的模式,至今还没有出现或令业内达成共识。
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却只是:投进去1000多个亿,最好不过一个滴滴,以及只能委身巨头的摩拜、ofo及哈罗们。
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创新,需要必不可少的资本投入,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监管,逐利的资本只会一心挣快钱;而失去耐心的资本,往往却成为市场或实体的灾难,“狂风”过后,谁来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