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凝聚力量 回村振兴家乡
2018-09-11刘先星杨微
刘先星 杨微
达州市达川区属省定贫困区,下辖行政村597个。目前,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平均年龄46.2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0%;村主任队伍平均年龄47.9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1%。为破解村级带头人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等突出问题,从2012年开始,达川区探索引导公职人员回村任职,通过“回”当其时、“任”当其位、“干”当其长,形成了“回引一名干部、引领一村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链式效应。
好政策 引人回
一大早,龙会乡花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里的塘坝管理员便开始忙碌起来,巡塘、喂草、补氧、冲水,再进行捕捞并运往50公里外的达州北外鲜货市场。花石岩村“三湖一库”在本地小有名气,生态养鱼年产量约10万斤,市场供不应求,这可忙坏了村干部和参与入股的农民群众。
2013年5月,先后担任过达县(现达川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的吴传全,在即将卸任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收到了乡亲们的联名信,邀请他回花石岩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为了不负乡亲们的深切期盼,也为了留住那抹“乡愁”,年过花甲的他立即走马上任。
到任后,吴传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人才”。“挖”来了1名无花果种植技术人才,“架”来了1名年轻聪明的养殖能手,还“请”来四川华信能源集团老总,为村里捐资60万元建起了学校。同时,他发动村民搞生态肉牛、土鸡养殖、传统酿酒,积极发展“畜粪入沼气池,沼气农肥养果树”的环保循环经济链产业,让花石岩村甩掉了“贫困村”“上访村”“后进村”这几顶帽子。
针对农村带头人难选的问题,达川区从卸任和离退休领导干部入手,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在政策上出真招。出台《关于加强卸任领导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意见》,鼓励支持卸任干部、在职机关干部等回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等职务,并成立专门办公室抓好管理服务。
在宣传上出实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活动和工作,依托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着力营造以回村任职为荣的浓厚氛围,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反响强烈。
在管理上出硬招。明确要求公职人员回村任职后,编制所在单位原则上不再安排工作任务,逐渐由“半脱产”转向“全脱产”,让其全心谋村务、全力抓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回村任职公职人员57人,全职化达100%。
好岗位 干得好
最近达川区气温高达40摄氏度,但双庙镇二东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一库五中心”建设依然如火如荼。而早期报名建房的村民早已搬进了新农村综合体的新居,住进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幸福家园。二东村是达川区城区的“菜篮子”,每天凌晨4点,当人们还在熟睡时,园区的村干部和蔬菜产业协会的群众便开始忙碌起来,将一筐筐沾着露水的新鲜蔬菜从大棚里拉出来,赶早运往18公里外的南外蔬菜批发市场。
二东村以前是传统的农业村,农民纯收入不足4000元,现在家家户户入股搞起了大棚蔬菜、住上了小洋房、过上了好日子。这巨大变化的背后,源于科技特派员何渠华。区农业局副局长何渠华到双庙镇二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后,指导当地规模种植蔬菜。随着产业发展壮大,他被推荐担任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成功打造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达川区回引公职人员到村任职,针对人情、村情差异,坚持设岗定责,实行动态调整,提升履职精准度。
助力党建引领。公职人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等职务,大力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细胞强健工程”等,着力锻造过硬组织,强健肌体细胞。5年来,先后推动44个党组织提档升级,其中1个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助力脱贫致富。在职人员担任项目带头人、科技特派员等职务,带头组建各类专业协会,扶持培育经济实体97个,有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区农业局干部王京强担任米城乡吴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后,建立米城大米专业合作社,带领24户贫困户每人年均增收3600余元。
花石岩村干部在田间倾听群众意见 供图/达川组
助力治理创新。公职人员担任监委会主任、风气督导专员等职务,推行“村民说事日”制度,帮助完善村规民约,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大树镇原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蒋艳退居“二线”后,主动申请到宝山村抓治理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六条意见,深受村民好评。
好待遇 待得住
万家镇高峰村党支部书记陈章林2014年5月到村任职。村党群服务中心离镇政府大约4公里、离陈章林的家大约6公里,陈章林每天往返于家、村委会、镇政府,由于道路坑洼,他晴天骑摩托车,一到雨天出行极其不便。
为了解决这种不便,在万家镇党委书记黄卡克的安排下,为陈章林在高峰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租下一间民房,购买了被褥、脸盆等基本生活用品,便于他日常住宿。黄卡克说:“我们镇在村任职的机关干部共3人,让他们方便地工作、轻松地生活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
针对公职人员面临工作与“念家”的两难抉择,达川区注重刚柔并济,让公职人员产生“家”的归属感。
在福利上优厚“一筹”。全区设置“支乡之家”57个,参照第一书记“五有”标准,配齐基本生活设施设备。同时,坚持“四优先”,即项目申报优先、产业扶持优先、贴息贷款优先、科技指导优先,鼓励支持公职人员到村干事创业。
在经济上倾斜“一分”。注重从经济待遇上给予补贴和保障,实行兼职兼薪、“固定报酬+绩效报酬”奖励、交通补贴三大措施,用优惠的条件解决返乡任职公职人员后顾之忧。目前,达川区回村任职公职人员在享受原有工资待遇基础之上,每月最高可领取补贴2000余元,干事热情充分激发。
在政治上高看“一眼”。把到村任职承诺、公开亮诺、履职践诺、群众评诺“四诺”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任用、晋升职级的重要参考。近年来,4人被提拔,9人当选“两代表一委员”,21人分别获省、市、区级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