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工程扩大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2018-09-10黄雪云徐光林

环球市场 2018年19期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黄雪云 徐光林

摘要:我们国家城市基础设备建设的快速成长工程模式变得越来越大,本文在这把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相关项目做好了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技术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桥梁工程;基础扩大;施工技术

一、桥梁基础扩大施工的技术控制方法

基础扩大的种类主要包括几种类型:浆砌片石、片石混凝土、浆砌块石以及钢筋混凝土,通常应在基础开挖完成之前对基础施工的材料进行提前准备完成。

(一)浆砌块石基础的施工控制

1.在使用砌块之前,应通过浇水湿润的方式,有效清洗表面的泥土及水锈。

2.对无水状态下的砌筑施工进行保障。

3.避免有带水施工或将水通过混凝土向模板外进行赶出的灌注施工方法。

4.应采用严密隔水的方式对基础边缘部分进行应用,当砂浆或混凝土出现终凝之后,水下部分圬工则应实施浸水。

应分层对浆砌块石基础进行砌筑施工,对第一层砌块进行砌筑时,当基底属于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清洗及湿润基底表面,再实施坐浆砌筑。各层施工应先对外圈定位行列进行砌筑,然后实施里层砌筑,要求外圈砌石和里层砌块应到达连成一体且相互交错。稳定地对各层砌块进行安放,确保砌块间有砂浆饱满且粘结牢固,禁止有直接贴靠或脱空现象形成。片石砌体的工作层应由2-3层砌块构成,应大致对每层的水平缝进行找平,对各层竖缝实施相互错开,禁止有贯通现象形成。应对形状反正且较大尺寸进行选择,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及转角石,应采用长短相同的片石进行应用,与里层砌块形成咬接状态,通常情况下,气氛宽度应小于4cm。应在下层对较大砌块进行设置,应敲除石块的尖锐突出部门。当存在较宽竖缝时,应采用小石块对砂浆中进行填实。在砌筑块石砌体时,应确保每层石料高度达到基本统一,应对砌缝宽度进行控制,使其小于3cm,上下层竖缝因存在超过8cm的错开距离。

(二)片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中对片石进行填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选择石块时,应采用未通过锻炼,且不存在裂纹、夹层,高度低于15cm,存在良好抗冻性能的材料。

2.控制石块的抗压强度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其抗压强度超出25MPa即可。

3.石块的埋放熟练应达到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以下。当对片石混凝土砌体进行设计时,应对石块进行50%~60%的增加。

4.应确保石块达到干净清洗,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对一般以上的混凝土实施埋入。应均匀对石块进行分布,使其净距达到10cm以上,要求和结构侧面及顶面之间的净距达到15cm以上。当属于片石混凝土时,石块净距应达到4~5cm以下,禁止石块与钢筋或预埋体靠的太近。

(三)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工艺

1.在基底和基坑验收完成之后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中使用的钢筋实施放置及绑扎。在底部对混凝土垫块实施放置,促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得到保障,同时对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是时候安放,使其定位准确得到保障。验收钢筋的根数、直径、间距以及位置,当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应对混凝土实施浇筑。在浇筑混凝土时,运输已经拌制完成的混凝土进入现场之后,若存在较小的高差,即可向基坑内直接倒入,若存在较大倾斜高度时,为了避免有离析现象出现,应对串筒或滑槽实施设置,在槽内运用减速钢梳进行焊接,促使向基坑内运入的混凝土达到整体均匀效果,采用插入式振捣的方式使其达到密实效果。

2.应分层对混凝土实施浇筑,且达到连续施工的效果,在下层混凝土出现凝结之前,应结束上层混凝土灌注振捣。当基础灌注达到彻底凝结之后,应运用草袋、麻袋、砂子或稻草实施覆盖,实施洒水养护处理。通常情况下,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达到超过7d,对于火山灰质水泥、矿渣水泥以及掺入塑化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达到14d以上。

3.通常在排水困难时对水下实施混凝土灌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水下封底之后仍需排水并对基础进行砌筑,封底的运用智能发挥渗水封闭的效果,此时,混凝土只能发挥地基作用,而无法作为基础本身进行应用,在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中进行适用。目前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运用较多的方法则是垂直移动导管法,在施工时,当存在较大封底面积时,应采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从低到高,从四周向中间实施灌注施工,使其标高达到基本同意,确保混凝土能够对基底全部范围充满。同时,应结合封底面积、导管作用半径以及障碍物的情况分因素对导管的根数以及平面上的布置进行确定。结合混凝土的塌落度大小以及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的不同对导管的作用半径进行确定。在确定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时,应结合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浇筑面积的大小、水头的大小、混凝土拌和机的生产能力以及基底是否存在障碍物等因素进行落实。一般当流动半径处于3~4m之内时,促使封底混凝土表面不会有较大高差存在,并有一定的防水性存在。对于体积较大的封底混凝土而言,应分层分段实施以此灌注。对于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存在强度不高时,也可逐渐从一端向另一端实施灌注。通常灌注完成的水下混凝土表面只会与水相接触,其他部分所灌注的状态和空气中灌注不会有较大差异,促使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障。而和水相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在水排干并外露后进行凿除操作。

二、检验扩大基础施工质量

(一)地基的驗应达到以下的要求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一定要达到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完成之后,应会同设计、勘探部门实地进行验槽,要确认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地基处理要与专项处理方案要求相一致,处理之后的地基一定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的时候,有关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填方的压实程度标应达到规范的水平。在一般的状况之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只是它的表面和水有了接触,其他得地方的灌注形式与空气中灌注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接着这样就使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了保证。而有关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能够在排干水之后外露的时候再进行凿除。

(二)基坑回填应达到以下的要求

除去以前筑路和管线上回填土方之外,填方轻型击实压实度不应比它上网85%小。填料要符合设计的要求,不可以含有影响填筑质量的杂质。基坑填筑该分层进行曲回填、分层进行夯实。如今的浇混凝土基础质量的检验更该达到规范的要求。

三、结语

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必须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管理,必须加强基础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严把质量关,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经成型的施工经验,定会使我国的桥梁设计水平与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取得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潘晓燕.关于桥梁工程中扩大基础施工技术的探讨[J].工业C,2015,(1).

猜你喜欢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研究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