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探究

2018-09-10罗菲菲

南北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探究策略生态课堂小学数学

罗菲菲

【摘 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由“教”向“学”回归的表现。生态课堂的精髓在于从实践操作角度切入,在教育生态理论的指导下,优化师生行为,提升教学品质。笔者通过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一些典型案例,并提炼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五项内涵特质,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操作范式,旨在让理論与实践对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态课堂 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49

何谓“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建立在郭思乐教授创立教育思想之上的课堂。“生态课堂”是一种理念,是一个改革,更是一个目标。理念更新是首要条件。抓住课堂的点滴,立足根本拓展视野。苏教版的实验版教材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加大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教师就应在数学教学中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地创设“生态课堂”,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在理解和联系中构建知识

学生的知识建构离不开理解与联系,教师如何利用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沟通,最终达成正确深刻的表象,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例如,“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也就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因此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知常用秤上的数值,进一步强化实际测量的经验并理解质量观念,建立1千克=1000克的联系。让学生应用知识、拓展思维,认识测量物品轻重的工具——秤并进行简单的相关测量,进一步巩固质量观念,让学生合作交流,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课后回家用秤称一称其他物品的质量,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二、深刻体验生态课堂

数学生态课堂是返璞归真、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它的实现更取决于学生的深刻体验、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安排了几个环节的合作探究学习。笔者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游戏棒,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袋中有几根游戏棒,然后提出活动:采用什么方法能让大家清楚地说出小组内有几根游戏棒。各组的活动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有小组把十根扎一捆的,也有小组二十根一捆的……很快,他们都得出了小棒的总根数;接下来,笔者把刚才若干小组捆扎的小棒放到了讲台上,还是先让他们猜测,而后让他们再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结果。各小组出现了100根捆扎的、200根捆扎的等方法;最后,安排各组根据刚才交流的方法,择优而用。把每相邻4组的所有小棒进行了捆扎,然后学生们能将小棒的总根数数了出来。

三、将生活融入课堂学习

课堂没有必要非得在教室内、学校内进行。老师可以把同学带到郊外去上课。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来验证数学问题。有一个朋友是数学老师,他曾经在一片一亩见方的人工湖里撒了100只鲶鱼。后来他带领学生来这里郊游,并亲自撒网捕鱼玩耍。大约每网可以撒5条鱼,每十网能捕到一条鲶鱼。于是朋友让同学们计算人工湖鱼的总数。如此一来,学生们既和老师交流了感情,还在玩耍中验证了数学知识。这种上课方式对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独特的作用。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在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有着很大助益。一般而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并没有很多的助益,具体体现在数学教师只能够单一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无法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态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其结果就是呆板的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此外,因为素质教育时代强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个性的培养,因此生态课堂能够张扬学生个性并在创新中孕育学生对于数学的新理解,最终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并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陈述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生态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生态课堂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明确教学目的,更要了解学生特点,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才能激发学生课堂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探究,通过同学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构建了优质的数学生态课堂。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知识时,知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将会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有20支铅笔,每4支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学生通过动手理解了20÷4的含义。再问,如果有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各自动手操作并说出自己分铅笔机的过程与结果。因为剩下的2支不够分,所以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多出2支。趁机讲授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作为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朴实有效,这也是进行生态课堂教学的过程。

六、总结

在打造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改的需求与学生情况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时突出对于“人”的关怀,为学生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时怀着兴趣,学习时有动力,参与课程后能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这样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才是适合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课堂,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珠.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师,2014(30).

[2]王有光.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J].吉林教育,2010(2).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生态课堂小学数学
论探究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