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
2018-09-10张贤军
张贤军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做到知识的系统化,充分进行学科的整合,综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有利于整个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有效性 系统化 整合情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20
一、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组织的好坏,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优等生和差等生知识组织是不一样的。差等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和孤立的,而优等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和系统的,知识按层次排列,而且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一个层次网络化系统,即所谓“知识系统化”。这样,在学生提取知识时,会准确而有效。
那么,如何使知识系统化呢?在生物学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概念图法”。所谓概念图是以综合、分层的形式表示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它通常是将关于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内或椭圆内,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它是一种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图形化表示的技术,便于学生思考、表达。由于生物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多,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生物课有效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学时,学生对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知不很明确,我给学生提供一串名词:细胞核、细胞、dna、染色体、基因,让学生区分概念范围的大小,和学生共同绘制概念图,明确概念。又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光合作用”等内容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点比较零碎,在授课中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多层面的理解和记忆,也是生物课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好方法。
二、倡导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
操作是一种手、脑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可以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节教学中,关于“肺的容积到底有多大”的问题,我告诉学生,直接测出肺的容积比较难,不过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手段进行大致测量。我提供了圆气球、软尺、细绳等,并提示:①如果用c代表圆气球的周长,则圆气球的体积=c[3]/6π[2]。②如果周长以cm为单位,则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正好是毫升。请动手测量并计算出自己的肺的容积。我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分组讨论确定测量的方法:先深吸气,然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吹进圆气球内,接着用软尺量出气球的周长(注意测量),代入圆气球的体积公式,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到肺的大致容积。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合作。通过测量和计算,学生对自己肺的容积大小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师指导下经过统计还能计算出全班同学肺的容积的平均值。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类似的还有:学习细菌和真菌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培养霉菌、酵母菌;蚯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学生用矿泉水瓶灌注水来感知人内体总血量等。
三、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实现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高参与为前提,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高参与的有效策略。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家不畏艰难、奋勇探索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恰当运用科学史教学,开发科学史的多维教育价值,不仅能展示科学发展过程,还能把科学巨匠独特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利于实现有效教学。同时科学史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科学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在“历史长河悠悠,智慧闪光熠熠”的科学史叙述中,就把学生带入那充满曲折的探索之旅中去,唤起了心理共鸣,使学生情绪高涨,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轻松地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利用成语、诗词、谚语、俗语辅助教学
成语、诗词、谚语、俗语是脍炙人口的精炼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哲理和生命现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诗词等,挖掘语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突出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又可以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也满足了学生对美的欣赏需求,引发愉悦的学习心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生物的变异时,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连母十个样”的俗语来教学;讲条件反射时,用“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讲生态平衡能量金字塔时用“一山不容二虎”来说明;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哈密瓜果格外甜是因为哈密白天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昼夜温差大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的结果;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讲食物链;用“金蝉脱壳”,“作茧自缚”来说明昆虫发育过程中蜕皮和化蛹阶段;用“狡兔三窟”来说明野兔的生活习性;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来讲明蒸腾拉力的作用;又如,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让学生体会植物生命的周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这些做法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抓住了学生心理,维持了学习热情,奏响了课堂思维共鸣曲,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振华.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B版,2014,(10):105-105.
[2]袁玲.浅谈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8,24(18):194.
[3]汪咏梅.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107-107.
[4]吴水胜.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3):175-175.
[5]常志敏.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新疆教育,2012,(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