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8-09-10王卓

南北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课程标准

王卓

【摘 要】通过解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探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习惯,完善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课程标准 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70

新《课标》以十九大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为指引,规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直接在教育领域体现国家意志,在很多方面对2003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03版《实验稿》)进行了改进和提升。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原有的“马列、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基础上,突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关键要素。在基本原则上,也再次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四种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此外,与03版《实验稿》相比,更加强调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獲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体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运用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新《课标》增加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两个模块,删减了旧版本中的情感态度的内容,并调整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排列顺序,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在此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整合学习内容,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要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小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有效互动,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对学生终身的发展意义深远。学习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品质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英语学习并非单一的死记硬背。相反,英语学习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塑造,对逻辑思维的发散作用十分明显。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英语素养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识渗透。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习惯得到了提升,同时完善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03.

[4]张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英语教师,2016(16).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