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8-09-10冉兴富

南北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存在问题课堂教学

冉兴富

【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要求教师通过课堂的形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他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帮助他们形成符合一切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法治教学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思想,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化法律和道德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71

一、目前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从我国当前培养教师的现状来看,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有一些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向学生教授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道德观念没有得到及时培养,更不用说树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了。就目前而言,有一些初中思品老师对法律知识不太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准确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让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了。

(二)教材的内容不足以完成较为完备的教学

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程,归根结底是想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一些正确的价值观,而我们的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不够全面,并且其中的内容也比较陈旧,不能和我们现代发展的社会相互适应。根据调查显示,我们绝大多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都是围绕书本出发,教学的方式就是按照我们最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下面听讲,而老师按照课本照本宣科画画重点,这就与我们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初衷相违背了。在我们的“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就必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材上的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了解做人的道理,遵纪守法并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期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伴随着情意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学习兴趣作为情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认知活动起着始动、调节、催化等重要功能。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过程。

一节课是否高效,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密切联系的。著名教育专家于春祥老师说:“人是表达的动物,课堂因表达而精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也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设计教学情景问题的梯度和坡度要合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与内在动力。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这个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师角色地位降下来,向学生可以进行沟通的朋友角色发展。交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沟通,才能直观的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以及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律教育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将自身角色不断进行转化,贴近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善于做一个倾听者,不仅要在课本知识上,还应关注学生平时的生活,如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时,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谈,为学生出谋划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道德与法律教育内涵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其教育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被运用在教学中,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相对于传统板书形式而言,其具有声音、图片、视频等强大功能,可以将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道德与法治教材基本都是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学习起来会感觉到比较枯燥,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在课前制作课件,通过视频播放形式进行学习,会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比如课程《和朋友在一起》教导学生结交好友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彼此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通过多媒体将朋友之间相处的画面演绎出来,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营造出轻松和谐氛围。同时借助网络优势,搜集丰富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不断改革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學中积极探索,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要及时应用,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水平,不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成长为新时期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人才,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丽娟.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论[J].教育,2016(11):212.

[2]周泽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2):169.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存在问题课堂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