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8-09-10覃月娟
覃月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课前导入、创设生活化情境、利用生活实物、开展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非常重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初步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不断增强自身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断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識,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内容
1.教师课堂备课生活化
教师应当转变以往传统的备课方式,注重“小课本,大生活”的教学理念。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生活资源进行挖掘,并将其中有价值的资源合理引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做教学的有心人,可以将日常报刊杂志、网络视频、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等作为生活化资源引入课堂备课环节。
2.引导学生用知识指导生活
我们所说的生活化教学并非是单纯将生活内容生搬硬套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在课堂上不断循环重复这些内容。学校教育其实质就是社会教育的缩影,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多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生活化教学的核心。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精彩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小学数学课只有短短45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精彩的课前导入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学生感兴趣的层面入手,通过精彩的课前导入,让课堂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例如,在开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图形的运动》教学时,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吧?你们最喜欢玩什么项目呢?”学生一听游乐园都非常兴奋,叽叽喳喳不停地说着,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坐摩天轮,可以在最高的地方看着这个城市的上空。”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开碰碰车,非常刺激。”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坐旋转木马。”……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物做导入,一时间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游乐园项目的图片,有翻滚列车、旋转木马、摩天轮等,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哪些项目是围绕着一个点运动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分析出了“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开展运动的。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引导,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生活蕴含数学知识的感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生活化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如果没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那小学数学的教学是较为枯燥的,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要想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就应当大胆突破课本的限制,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在数学知识海洋中尽情翱翔,享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依托、借鉴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来进行情境创设。这也是真实教育的本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开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除法》单元教学时,我就通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和学习。课堂中,我对学生说道:“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充实课堂教学,老师决定周末带大家去游乐园游玩。”学生一听要去动物园都表现得异常兴奋。此时,我继续说道:“可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动物园的门票是5元/张,我们全班一共22个同学,老师现在这里一共有112元,大家帮老师算一算够买门票吗?”在这样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都纷纷开动脑筋思考。
学生A:够买门票,因为5×22=110(元)<112元;
学生B:够买门票,因为112÷22=5(元)……2(元);
学生C:够买门票,因为112÷5=22(人)……2(人)。
从这堂教学实践课中可以看出: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更加积极,思维更加丰富。
3.善于利用生活实物,让学生体验数学价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数学知识。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发现现实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例如,在开展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轴对称》教学时,本章的知识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同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后,我就带领学生来到我们熟悉的校园,让学生去仔细观察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并在此过程中不干预学生的分析和判断,以期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有操场的五星红旗、四叶草、蝴蝶……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更进一步以后,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剪纸发给大家,要求学生将长方形纸进行对折,并在折好的其中一个侧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将它们剪下来,然后再将长方形纸打开,观察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并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将这一过程呈现出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生活实物的展示、动手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不断将知识进行内化迁移。
4.回归生活实践,提升学生感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根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对小数有了更加精准的认知,也为元、角、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巩固了加减法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用知识去学会生活,因此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奥秘。
三、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也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还会将学生推入思维困局中,严重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总结和分析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深入生活之中,去挖掘生活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萍萍.小实例大数学——论生活化实例运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探索[J].当代教研论丛,2016(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