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策略

2018-09-10陈素娟

南北桥 2018年19期
关键词:幼儿园问题策略

陈素娟

【摘 要】《纲要》指导要点中提出对幼儿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幼儿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探索,为幼儿社会性教育提供理论佐证与依据。引发幼儿园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视。确定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结构框架和活动,通过有效途径及手段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社会性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97

一、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对幼儿而言,人际交往就是学习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交往规则和技能。实施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教育,使幼儿接触、观察和关心周围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纲要》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现在,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问题相当普遍、突出,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在不改变生活原有物质的前提下,将与生活内容或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教育的目标结合进去,运用幼儿园这一环境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性教育。

二、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中现存问题

(一)教师忽视幼儿社会兴趣的培养

曾有笔者认为幼儿对社会及社会中的人的态度和兴趣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而我国一部分幼儿园在社会领域教育中却忽视对幼儿社会兴趣和态度的培养,过分强调知识性、规则性、外现性。不重视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的培养,没有从培养幼儿对社会环境、社会现象、社会中的人的兴趣。

(二)教师教学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

我们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忽视了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许多内容脱离了幼儿的现实生活。教师往往热衷于在课堂上创设一些脱离幼儿生活实際的“情境”,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造成幼儿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说教多的现象。

(三)教师对幼儿交往的限制

我国的许多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着怕乱而禁止幼儿插话的现象,每次上课期间必须举手才可回答问题等,大都处于教师监督的状态中。为了避免幼儿发生冲突,维持班级秩序,一些教师会简单地采用直接命令幼儿在交往中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的方式来管理幼儿。有些幼儿因此会违抗教师的命令,故意与其他幼儿相互打闹来反抗教师,而有些幼儿会害怕触犯教师的命令而不敢与他人交往。

(四)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及家庭的包办

现代居住环境不断变化,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城市中开始出现“高楼综合症”,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电视机、游戏机、手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逐渐侵占了他们的游戏时间,这无疑是孩子们自私、孤僻、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滋生的“温暖环境”。孩子进入幼儿园,“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便显现出来,外在的交往环境与幼儿的内心世界产生了种种矛盾,从而影响人格的健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遇到问题都是大人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发展,同伴间互相不理解、不尊重、自以为是。

三、结合对幼儿的实际教育观得出有效教育策略

(一)社会领域教育应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的发展是儿童的社会性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具有社会兴趣,那他对自我、同伴及整个社会环境感兴趣,并对自己、同伴均持一种信任、关心的态度。我们不能忽视对幼儿社会兴趣的培养。对于幼儿的社会兴趣的培养可以从角色游戏入手,通过角色游戏扩展幼儿的社会兴趣。

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可巩固幼儿的角色意识,使幼儿尽可能以角色身份进行相互交往。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商店等角色游戏,教师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人人有角色,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应让该儿童在游戏中学会服从,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

(二)幼儿园是生活的学校,其社会领域教育应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不应远离幼儿的生活,而是应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注意所选择的社会性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应经常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细致的观察,把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情作为教学内容。小捣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幼儿园应该让孩子们习惯处理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这是为幼儿进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做准备。让幼儿在这些丰富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积极主动地体验、动手、思考、观察、交往、表现,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条件

幼儿天生就有与人倾诉、交谈的欲望和需要。幼儿园作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主要场所,幼儿一般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伴的交往实践来获得一些基本的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的。在这些时间段教师可以允许幼儿之间进行小声地交流或用手势进行交流。而在室内游戏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教师更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自由接触与交往。

(四)幼儿是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主体

幼儿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幼儿社会性发展不能被简单地视作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规范的过程,而应是一种以幼儿主动的和创造性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幼儿自身选择、接纳和实践的结果。教师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中应始终将幼儿看作是社会性教育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练习将社会规则、技能内化。让幼儿主动学习,帮助幼儿不断调整原有经验。社会行为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只有教师和家长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使孩子的人生快乐、幸福和成功,我们一定要努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明确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价值性十分有利于防止课程超载及幼儿负担过重。幼儿社会性发展绝不是靠几堂、十几堂专门的教育活动课就行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师平时的随机教育、各学科之间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对幼儿而言,最有价值的应是精选的生活经验,而不应是广泛的知识体系。如何纠正幼儿家长与教师只注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唤起他们重视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实是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幼儿园问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爱“上”幼儿园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