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关联系
2018-09-10杨明香
杨明香
【摘 要】学习是一个“知识”内化成为“能力”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能够更为轻松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现实价值。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关联系進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94
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照着“教科书”来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亲近生活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来将所学的所学知识予以运用,令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成为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强力辅助,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一、不断发展的数学观
传统的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套已经完成的严谨结论体系,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围绕‘教科书’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这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与学生生活是不具备相关性的,故而萌生出了“建构主义数学观”。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化活动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或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为投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正是如此,小学数学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时,需考虑进一步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的问题,让数学能够更为贴近生活,令原本略显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使生活问题能够通过数学化的表达来得以更为轻松的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够联系生活来将数学予以更好地学习。
二、小学数学与生活相关联系的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提出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的关键一步。我们若细心观察便会发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问题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而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将这些巧妙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予以捕捉,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欲望能够被持续不断地激发,令学生对数学生出一种极为自然的亲近感,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的细微之处,数学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一)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去捕捉“数学素材”,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引入到课堂之中,为教学服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还需要将生活气息融入到教材之中,让原本枯燥、乏味、苍白的题材能够得以有效转化,转而以学生感兴趣、鲜活、新颖的形式来予以更好地展现,从而学生才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进而学生才会直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例如,小学教师在教学生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在照着书本将相关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让教材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实例来提出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令学生能够开始着手计算教室内部的面积总和,以此来让数学和生活建立起相关的联系。
(二)生活情景再现,强化生活经验以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引导中构建起智慧,即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前人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新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对“常识性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及运用,令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总结和凝练,使学生开始构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更为细致、深入、全面的把握,将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效地调动,促使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去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使数学知识能够与生活情景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而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这样数学知识才会由原本的“抽象”转化为“具象”。
三、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
生活本就是一个大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到最后是需要向生活回归的,以便能够将数学的魅力予以充分的展现,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更为鲜活的数学知识,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并非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漫无目的地去进行数学学习,而是要将课堂教学的作用予以更为充分地发挥,让学生能够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生活为“次要阵地”,以数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来进行更为深入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领会到数学的真谛之所在。
(一)以鲜活的生活场面来展示深奥的数学语言
小学数学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其中必然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语言,就算是教师反复讲解或用例题进行展示,学生也是不容易理解的。这个时候,若教师能够首先想到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面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展示,那么整个教学就会因真实而生动,从而学生能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更为有效地去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二)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掌握的数学知识予以有效地运用。因此,“有用数学”这一概念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性指导思想。
当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运用中去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令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所以,在学生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到生活之中,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发掘出来,转而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最后从容不迫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了“三角形稳定性”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就要适时地将学生的思维导向现实生活,让学生去思考“自行车、空调外挂机支架、电杆拉线为什么要构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不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多边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从课堂顺利地转向了生活,使学生培养起了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的良好习惯,令学生开始更为积极主动地采用数学方法来将生活问题予以解决,让学生能够深深地爱上数学学习。
总而言之,数学源自于生活,最终又会被用于生活。小学数学和生活相联系是教学的必然,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运用的现状,又可以唤起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融洽地氛围中去对数学进行学习,最终学生才会真正学到受用终身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