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探析

2018-09-10李忠

南北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有效性

李忠

【摘 要】初中美术教育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教学科目,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德育有重要作用。同时,初中美术课程又是新课程背景下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必修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重大作用。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转变,人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之后,美术逐渐由原来的“副科”成为初中的重要课程。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096

美术教育是实现美术完整人格的教育,如何组织学生学习美术,促使学生能够从美术体验学习活动中,获得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的激发,直接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仍旧还存在很多问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的探究,从而制定适当的教学方式实施初中美术的教学。基于此,美术教学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美术教学内容分析

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中,欣赏课程的设置,占据了整个教材的30%左右,意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素养,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基于此目标,美术教学的开展,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想象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按照新课程要求,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上,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同时组织各类美术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其美术鉴赏能力。除此之外,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上述要求,要注重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按照新课程教学要求,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做好基础知识教学外,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实际情况来说,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达到新课程教学要求。基于此,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好学情分析,立足于教学内容,合理构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路径

(一)采用通感审美模式

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活动、鉴赏课程教学活动、活动课等,利用通感审美模式,开展理论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能够使得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其能够切身体会到美术知识内涵,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譬如:在开展《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通感审美教学模式,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欣赏大师作品,了解经典作品。为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构建以抒情与写意为主题的教学情境,准备投影设备,在教学前,将班级窗户紧闭,使用窗帘遮挡阳光,在教室墙壁上投放有关自然的图片,为学生创造“自然”效果,给学生营造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受,让学生欣赏作品。在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发表关于观赏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自主欣赏事物时,能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视觉审美的刺激,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接着教授学生绘图的方法,则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采取此方法,主要是考虑到当今城市自然元素相对较少,加之作息时间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少能够切身体验,因此采取创造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导入活动,丰富理论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依托多媒体资源,开展鉴赏课程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依托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信息化教学课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因为传统的教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利用的教学素材主要是图片,更多的是书本上的作品,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3D美术作品欣赏课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采取合作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塑造力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采取合作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可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成员的协作能力。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表达各自的想法,交流自身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汇集学生的思维,获得不错的效果。譬如:开展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活动时,采取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欣赏、观察、感受、叙说,使用笔墨等工具,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绘制风景画,进而掌握构图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前导入工作,采取问题引导法或者游戏导入法,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课前收集的图片,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让学生相互讨论,选则学生代表,分析图片内容、精彩之处、感受,教师及时补充,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掌握教学信息,进而将信息运用美术创作中去,提高其塑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采取合作教学法,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地位,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从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使其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欣赏美

在美术中出创设情境能够将书本上死板、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能深入到教学过程中,感受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适时引导学生投入美术欣赏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构建观察情景,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美术作品的观察中。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认识美、发现美、观察美。比如在教学《劳动——人力创造力的源泉》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创造一个观察情景:首先用“劳动创造世界”进行课程导入,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或是世界不同时期的劳动人们创造的伟大财富,引导学生观察各个时期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然后將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就某一个时期的劳动作品进行仔细观察,对人物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观察。同时,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应的艺术渲染,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让学生探究和观察这些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化“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这一主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欣赏美,加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美术教学和其他课程不同,为达到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关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程度,增强对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等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美术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来增强学生的敏感度,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探索美和认知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友.浅谈学科整合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7(04):164.

[2]罗秀菊.通感审美模式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14-115.

[3]孙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176.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有效性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