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的探索

2018-09-10王昌盛

南北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应用探究微课教学小学教学

王昌盛

【摘    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快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许多小学老师们也争相加入了微课使用的行列。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课的应用,能够帮助老师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关键词】小学教学  微课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1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上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二、可以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上文中笔者曾提到过,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们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与费力的事情。而微課的引入,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进行知识点上的查漏补缺。学生们对于感兴趣的或是陌生的知识点,只需点开相应的微课视频便可以进行了解与学习。同时,微课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学生们可以重复播放自己想看的视频。微课短小精悍,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科学实验证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学校一节课的时间通常是45分钟,这就说明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必定会走神。而微课的特点便是时间短、知识点集中凝练。教师在给学生们播放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探讨,有效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可以改变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先让学生们提前预习教材上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补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十分注重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操作练习。如果学生们将课堂上的时间都用来听老师讲解理论知识,他们就没有时间动手操作了。而微课的应用,打破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提前观看小视频,或是一边看视频一边跟着操作,既发挥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小学生要在特定情境下,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育和学习资源,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上网查找地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中山旅游相关信息。方案制定和完成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8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教师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给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恰当点拨和评价,及时反馈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调动小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学生完成幻灯片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点评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和重构,逐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飞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但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好胜心较强,很容易出现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现象。当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研究时,有的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降低参与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还要提高监督意识,对学生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吴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彭开波.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郭瑞静.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认识[J]科技视界,2015(21):204.

猜你喜欢

应用探究微课教学小学教学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