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渗透

2018-09-10王金民

南北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王金民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数学因其独特的抽象性而更显得复杂,创新思维对于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需要数学教师的积极培养,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指导。文章从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进行切入,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066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思维是高中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思考,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开辟新路径,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具备优秀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其他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于知识传授,把传授性教学放在核心位置,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大多数是缺乏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体现。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静动结合,给学生以实感和立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效果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和谐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互动性教学,可以把枯燥烦闷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質,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应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讲,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及应用数学知识的天地,而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及应用中可较好地发展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恰当地找出期与生活之间的衔接点,从而将教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深切感知到数学知识学习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感知到数学课堂学习的价值,以便推动他们主动思考与探究数学知识,最终获得创新思维的大发展。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让高中生在积极而深入地探究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把概率问题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推动学生思维活跃性的提高,使得他们都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中掌握计算概率问题的一些知识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投掷硬币”问题引入课堂上,使得学生在探究中明白随机事件的规律性与随机性,并在摸索中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并从频率推算概率计算的思想方法,最终在扎实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还可实现创新思维的明显提高。

三、大胆的猜想是创新思维的起点

高中生的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常常充满好奇,教师应当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数学这门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点相当抽象,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及动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利用学生对待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好奇心能带来一系列思考及猜想,而大胆的猜想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教师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大胆猜想。但猜想活动并不是“无根之树”,而是源于过往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过去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对新旧问题进行合理的联系及猜想,并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严格的推理求证,实现数学知识充分内化,进而建立创新思维活动的起点。

四、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许多高中学校都出现了同一个问题,作业量多,时间少,作业完成情况不好,质量不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毫无帮助,还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针对此类现象,广大数学老师可以改变一下原来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老师可以让班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轮流在班里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之间互相出思考题,然后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更改,这样既减少了作业量,还能激起同学的兴致,让同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空间与时间都留给学生自己,既锻炼了学生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同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思维的限制,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语

数学不是知识性、经验性的学科,而是思维性的学科。所以,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只有学生对学习拥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现如今,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相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8(2):45-46.

[2]邓丽.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8(18):74-74.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