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衔接期段落写作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2018-09-10陈默

南北桥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

陈默

【摘    要】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从中了解到第一学段使用的词语是“写话”,而第二、三学段把“写话”改为“习作”,说明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习作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第二学段的“习作”是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期。所以对衔接期的学生,教师的习作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衔接期  段落写作  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043

对于段落写作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一、让学生理解段的概念,掌握构段的基本能力

一个段落应该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不同于一般的自然段。当然,有时候,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一个段落,但很多时候,段落通常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般说来,一个表述完整而意思丰富的段落的构成大致包括三个部分:(1)起始部分——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中心,确定全段涉及的范围或主要意思(常以话题句或中心句的形式出现);(2)展开部分——围绕起始部分,提供实例、细节或理由,使主要内容充实可信;(3)终结部分——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重申主要意思而避免用语雷同,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深化段的中心思想。

通过搭建“段”的概念框架,使学生明确段的概念,认识段的意义,掌握段的起始、展开、终结的方式与方法,打好由句到段过渡的坚实基础。

二、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名家名篇中获取养料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要让学生从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魯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该怎么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不能领悟。”(鲁迅:《不应该那么写》,见刘国正、陶伯英编:《中国近现代名家作文论》,文心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而作为教师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教会学生“该怎么写”。作品中的一个场面、一种景物、一席对话、一幅肖像都可以是段落训练最好的参照,可以通过仿写、改写、扩写来进行训练。

譬如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林遐的《海滨小城》后,仿写了一段话:“我心中的小屋坐落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谷里。小屋没有围墙,因为它有大自然的天然屏障。屋门朝南,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远方。路的左边是一片梅林,每到冬天,我爱在那里踏雪赏梅。路的右边有一片翠绿的竹林,每到清明时节,竹林里弥漫着淡雅的幽香,吸一口,沁人心脾。竹林外的山坡上种着四季常青的松柏,满眼的苍翠,衬托着天空的蔚蓝。走在无人的小径上,有一份在闹市中求之不得的幽静。”

这段文字有形有色,有灵感,有情趣,充满着新奇和向往,仿写得相当成功。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灵感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影响写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学生写作文找不到素材是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于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生活”一时成为一个响亮的作文教学主张,也有不少教师将其付诸实践。但令人尴尬的是“接触生活”并未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当我们反思这一现象的时候,不难发现,其实还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了,有意无意地在强调观察生活要“全面”。由于阅历、能力、时间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观察范围大而泛,观察效果大为降低,直接造成对生活的“视而不见”,提笔写作时必然生搬硬套、人云亦云、套话连篇。例如,观察春天,不一定要写春天的各个方面,而仅仅着重其中一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色也是很有价值的,万紫千红是春,一片春叶也是春;一池春水蓄满春,一枝红杏也报春。重庆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在全国高考试卷中首次出现了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的小作文,虽然只是10分的题目,但终于使“段落训练”走上了高考检阅台。车来车往的喧嚣中,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这“一瞥”,你捕捉到了什么?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回家的喜悦?

允许学生观察某一片段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文章充满创新;可以通过日记或小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段落训练,例如,写一段话,写出自己生活中某个瞬间的感受;写一段话,通过联想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写一段话,运用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给出一篇记叙文,要求添加一个开头或续写一个结尾;写一个表现人物连续动作行为的段落,要求用词贴切;写一段话,针对一则新闻,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练笔本上设置“人物素描”、“我与家庭”、“校园故事”、“学科随笔”、“心灵轨迹”、“世事五味”、“四季风情”、“影视观感”、“放眼全球”、“美与丑”等栏目,随时充实“小段子”,不断积累。

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系统化,提高作文成篇能力

段落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要求,能够缀段成篇,表达完整的意思。这既是层次上由少到多,篇幅上由单薄到丰厚,更是内容上逐渐丰富和完善,意旨上逐渐丰满和深刻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不同方法。记叙描写类文章常常以时间、空间,景物、事件的不同分类来逐步展开;说明类文章一般按照总说和分说,重要和次要,事理发展过程,物品生产或制作过程等来展开;议论类文章则常常紧扣中心论点,围绕论点来写。

总之,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段落写作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段落重演、并列、对照、层递等比较容易迁移,容易操作的方法提高作文成篇能力。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堆砌段落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技法上训练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自觉关注世界、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的需求和发展,培养以我手写我心的观察习惯、思考习惯和写作习惯。在引导学生“悟法”的同时,要进一步使之夯实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底子”,实现写作技能训练和生活积累的同步发展。

段落训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有效降低作文难度,更在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留下思考和选择的空间。教师应通过清晰、针对性的段落写作序列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段的基本展开方法,使作文训练的方式更为灵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段落写作能力,要不断研究和改进训练的方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师作文训练水平,让段落训练成为学生作文成功的起点。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要善于运用兴趣效应
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同步发展的有效整合
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