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整本阅读,提升习作能力
2016-10-29卓莉
卓莉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课外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是培养初中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从引导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习惯开始,教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读写结合点,并通过改进作文评价方式,真正唤醒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习作能力 作文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但实际上,学生往往视写作为“畏途”,具体表现在学生观察生活不够,觉得没话可写;写不具体;假话、空话、套话多;语言积累差异大。
由此可见,习作可教。但不是凭空讲些写作技巧,而是与阅读结合。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以读启写,以读促写。因此,加强课外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是培养初中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1循序渐进,走进整本书阅读
相对于短篇,长篇作品铺展开的视野更大,人物更多,语言更丰富,情节更复杂,走进整本书阅读,就如站在地平线上遥望远方,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积累语言,培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但是中学生接触长篇时,难免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引导和督促是必要的。如何引导学生按计划读书?
活动一: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每个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写好推荐理由,在班上展示并推荐书籍,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十本书。推荐人可获“好书推荐奖”喜报和奖品——书。当学生看到自己推荐的书被张榜公布,学生也在看自己推荐的书时,那种喜悦和自豪溢于言表。
活动二:学生拟定阅读计划——了解了很多的好书后,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教师趁势引导他们拟定学期阅读计划。计划读书最多的达到了十多本,少的三本。再通过交流阅读计划,是学生明白计划不是给别人看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于是,学生们修改了自己的阅读计划。
活动三:阅读周记录——通过记录自己每周的阅读情况,可以检查自己是否按计划阅读。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习惯的培养就在其中。
活动四:读书会——围绕读书会的主题,学生提前做好阅读的详细记录,课堂上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读书会的气氛是轻松的,更多的是分享和思考。
2穿花拂柳,在阅读中寻找读写结合点
2.1在整本书中走进鲜活的人——建立“写人”的框架
学生们每天都在与人接触,但是,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缺少新奇感,观察不细,思考不深。加之人是复杂的生物,要真实地写出人物的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写好人物?教材中不乏生动的范例,但教材中写人的篇幅不多,且所写之人与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利用好课外阅读的书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触摸人物的心灵,了解人物的变化,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的多样和立体。
案例:读书会——《腰门》里那些可爱的人。
师:《腰门》里,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学生甲:沙吉,这个小孩有着快乐的童年,我也很羡慕这个女学生,因为她遇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虽然都带有点悲伤……不管什么时候,你有了困难或挫折,不要去躲避它,去挑战它。战胜了它,苦难就会变成幸福,就像文中的沙吉一样。
学生乙:我不喜欢青榴的妈妈。她为了自己,在靑榴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她。等到靑榴的养父母把她抚养大,她妈妈又来把她接走,还把靑榴的旧衣服扔到了垃圾桶里。我觉得她很势力。
……
教师总结: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以独特的魅力,给我们深深的震撼。这些人是平凡的,也是可爱的,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后记——这次读书会之后,我们以“童年生命中那些人”为话题写了一篇作文,学生普遍写得较好,涌现了多篇佳作。
2.2串起散落的珍珠——写景文的示范作用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面对一处美丽的风景,如何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出它的美呢?中学生已经写过有关游记或景物的文章,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写景文的特点,自己总结写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丰富的课外书籍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案例:我们眼中的美景。
读书也如旅行,可以看到一路好风景。围绕如何写景,可以把握如下四个环节:
朗诵美景。从读过的书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写景片断,练习朗读,可以配乐,自由组合进行班级朗读比赛。
描绘美景。在家庭作业中摘抄自己朗读的写景片断并赏析,再配上插图。
写作美景。老师先提供范文,如拓展阅读课文《雨港基隆》,全班学习如何把各个散落的景点组合在一起,犹如串起散落的珍珠。然后写出自己曾经看过的风景。
最后,全班学生的作文汇集成册,取名为《优美的风景》,封面上写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走过,看过,记录着……
2.3往事并不如烟——把事件转换成慢镜头
有的学生说:我们的生活太平淡了,没有什么事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写出的文章就不具体。那么,是否随着时间的流逝,往事都如烟了呢?当然不是。罗丹早就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出小事的细节,就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而把事件转换成慢镜头,就是写出细节的一个好方法。
2.4想象与现实的结合——给想象以生长的土壤
想象作文是学生喜欢的作文类型,因为可以写得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但是,如果想象脱离了现实的土壤,往往会导致文章写得散乱,甚至写着写着就跑题了,不但形散神也散。在现实的土壤上大胆想象,想象就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案例:从诗中学习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作为诗的一个分支,诗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我把诗上成了一个系列:
(1)感受诗;
(2)想象与童趣;
(3)饱满的情感,优美的意境;
(4)巧妙的构思,天真的语言。
2.5多读多想——有感而发写读后感
山从来不说,禁止攀登;水从来不说,禁止游泳;书从来不说,禁止阅读。冰心告诉小朋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写读后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案例:《读后感集锦》——又一本自己的作文集。
读后感的五段式结构包括:引、概、转、析、结。最重要的是“析”,即联系实际或借助联想,阐明、抒发自己的感受。但讲过了方法,一开始学生写的读后感还是质量不高,最易犯的毛病是,把读后感写成了作品简介,自己的感想则很少。当学生们书读得多了,获得的感受、体会,受到的启发、教育自然也丰富了。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读书会,写摘录赏析后,学生“读书并思考”的习惯有了较大改善。对读后感写法的领会也变得容易,还有一些学生则能有所创造,写出构思新颖、见解独特的读后感来。《读后感集锦》,是学生自己的又一本作文集。
3改进评价,读得深入,写得快乐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法,同样离不开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但是,少一点分数和等级的评价,多一些描述性的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在与同学的比较、交流中获得体会,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中,我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改进学生作文评价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读得深入,写得快乐。
(1)阅读鉴赏课:通过小组共同鉴赏,再共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从学生身上学到新知,并学习评价。
(2)读书会:开放的话题,开阔的视野,师生平等交流的气氛,有“润物细无声”之效。
(3)电影欣赏:好多文学作品都拍成了电影,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读书与电影欣赏的结合,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4)作文比赛:没有什么方式比“竞赛”更能激发最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5)作文集:写书也并不神秘,看着一本又一本的班级作文集问世,学生们对写作的信心也倍增。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同一本集子里,学生自能比较优劣。受班级作文集的启发,学生自己的第一本作文集也像模像样地诞生了。
总之,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而“读”与“写”的问题,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它们是一个天使的两翼。读写并重,则能比翼齐飞,风动而行。这“风”就是探究世界的渴望,对母语的热爱,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