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要善于运用兴趣效应
2017-01-20钟琳琳
钟琳琳
摘 要: 面对日常习作教学,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并发挥兴趣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的习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生活中挖掘源泉、在阅读中获得感悟、在活动中开拓思维、在习作中真情表达等都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兴趣效应 习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组织、调动和引导。面对日常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我们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并发挥兴趣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的习作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挖掘源泉,启迪兴趣。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文字。”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活动范围窄,读的书不多,如果平时不注意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积累材料,那么习作时学生就会因肚里无“货”而难以下笔。但是为了“交差”,有些学生只好背离生活、凭空编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就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啥可写、难以下笔的问题。
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例如,我们要完成一篇习作《记一次家务劳动》,如果学生没有亲自扫过一次地,浇过一次花,洗过一次碗,包过一次饺子,那么,无可非议,他们写起习作来就是随意编造,空话连篇。“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因此,在整个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或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炒菜、煮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让学生从劳动中丰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让他们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如在母亲节,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在爸爸加班的日子,替他洗净汗渍斑斑的衬衣;在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她沏上热腾腾的茶;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其自立能力,而且能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习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的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孙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克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目的。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评出优秀者并让其担任主编,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发行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
三、从活动中开拓思维,激发兴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捉迷藏、跳皮筋、踢足球……在玩耍中,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有了对七彩生活的丰富认识,便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便有了要表达丰富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创作乐趣。祖国壮丽的河山,奇特的风俗人情,观之不完,赏之不尽。教师在抓好习作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如节假日,组织学生郊外春游、秋游,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著名作家孙梨说:“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尽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让学生观看波澜的大海,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红叶似火的香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瑕。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种花栽草,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奉献爱心——捐物捐款,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往医院看望生病的老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既发散思维,又陶冶情操,自然就对写作充满浓厚的兴趣。
四、从习作中真情表达,实践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活动之一。在习作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习作环境,才会激发他们的真情表达,使他们言之有物。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习作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习作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习作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习作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展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维碰撞。例如《你听我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空间,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经常见面但并不熟悉的卖豆腐的老伯、捡破烂的老奶奶等,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其次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要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写,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要创设新颖、生动的习作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只要给学生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面对习作训练《二十年后的我》,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自己成了大风车栏目的节目主持人,有的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新型文具盒,正准备申请专利,有的说自己刚刚写完第一部长篇小说……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却又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等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而习作。
总之,指导学生参与生活,参与活动,积极阅读,就是指导他们实践,指导他们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感知、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自己的笔赞美生活的强烈兴趣和欲望,使他们真正地在习作的天地中尽情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