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道德教育对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启示
2018-09-10郭锐
郭锐
摘要: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各种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现代网络的发展与形势,对中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以我们需要从网络道德教育的各主体力量的角度出发,探寻网络道德教育的的新思想和针对困境的解决方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网络道德;困境;出路
随着网络运用的日益广泛运用和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可畏势在必行。中学生中学生中学生网民群体也日益扩大,网络道德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和挑战。传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观念和方式都应该适时调整改变,才能真正构建起新时代下的和谐网络。
一.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首先,网络社会的产生和正常运性需要网络道德理念的支撑。互联网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在中学年龄段的人的上网时间逐步增多,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快速增长的中学生上网人数会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虚拟群体,这个虚拟群体以信息的交流传播为介质,既可以展开形式上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信息的互通形成实际的社會活动。既然网络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其必然有具体的模式与套路,而这种有形态和模式的社会,就会成为开展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和现实可能。同时,人在创造网络时,也将各种观念带劲网络之中【1】,网络不仅是知识文化的载体,更是各种道德规范的载体。网络的发展产生了网络道德问题,而网络道德问题要实现和解决就需要网络道德,网络不可能与道德排斥和对立,需要把道德观念融入其中并加以引导。
另外,信息化时代社会和学校面临各种新问题需要靠网络道德教育加以解决。信息化时代社会和学校道德面临着一个核心的问题与困境,这就是社会道德教育的主导地位应该怎样应对网络社会开放性特征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多种网络信息有可能会对社会道德信息形成压力与“覆盖”,很多来源广泛而未经伦理道德论证的信息来到人们身边,造成了人们信息空间的爆满,从而对很多传统价值失去判断。另一方面,人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络上,造成对现实道德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下降,社会和学校要传达给人们的道德教育的要素很难在人的内心深处起作用,道德教育在人们尤其是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因此,为了保证接触网络的人们保持并发展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素质,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二.当代中学网络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当代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是由于具体的网络道德问题和网络道德体系运行的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等众多原因造成的。网络道德问题同样涉及到中学生的道德认同、道德实践和修养等方面,结合网络道德自身的特点和网络社会环境的特点,当代中学生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网络道德的滞后性和网络环境的有限可控性导致网络文化优先主义、庸俗主义和文化霸权的的滋生和传播。网络道德是依托现实社会道德而产生和发展的,所以人们在道德认知上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网络的不良思想和信息就会抓住这个漏洞对人们的思想施加影响。同时网络环境具有有限可控性的特点,所以大量的垃圾信息、黄色信息等极易在网络中传播,这不仅仅会腐蚀人们原先树立的正确道德价值观念,还会危急传统价值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2、网络道德的差异性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导致网络主体道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丧失。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得中学生中学生网民具备了极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抛开现实中的许多伦理道德束缚,从而造成了部分逾越伦理道德的行为,使中学生丧失了社会责任感。
3、网络道德的有限约束力和网络社会的隐蔽性使得从道德实践的角度上看,网络上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和网络暴力、谣言等现象频繁。
道德的约束力相对于法律要小而且没有强制力作为保证,而网络道德作为新型道德的约束力就更为可想而知了。由于约束力有限,使得中学生不会顾及或者很少顾及到自身网络行为的危害性。
4、网络交往是一种新型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久而久之会铸就新的文化模式,而文化模式的虚拟化又使人们具有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和网络社会的人格,二者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人性的异化,致使人们对道德的漠视和自身修养的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中学生在生产与生活的交往与交流中形成了稳定的性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使得很多人长时间的停留于电脑前进行非语言非实践的符号交往,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淡薄与对网络的依赖,一旦离开网络,就会产生孤独、寂寞、暴力倾向、冲动等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由此进一步产生了网络色情、暴力、沉迷等一系列的负面现象,这不仅是网络人社会认识扭曲的体现,也违背了符合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观念,更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当代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出路探究
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中学网络道德教育应该以何种方式和方针取得更好的成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关各个方面从制度、方式等方面并结合网络道德自身的发展规律加以大力改进。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才能把这一系统工程办好。
(一)网络道德教育要增强示范与推动力量
1、积极运用制度与法律的力量促进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以制度和法律促进网络建设已成为全球趋势,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早已制定相关法律确保网络和谐发展。为了应付越来越泛滥的网络色情暴力信息,保护青少年不受互联网上不良和明显令人厌恶内容的影响,时任总统克林顿批准了《通信规范法》【2】。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也都通过了类似法案。这些法案对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和谐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2、切实加强网络道德资源的培育与开发,形成我国特色的中学网络道德教育体系。要积极整合道德资源用于网络道德教育,大力促进扶植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现实道德资源的整合与创新,能够进一步加强道德资源的整合功能,并对道德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这不仅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美德伦理资源,而且也为网络道德资源的开发、培育与整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3】。政府和社会府应通过相关专业部门和机构将众多优秀传统美德伦理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网络道德资源。
3、加大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扩宽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目前,我国各级中小学和各大院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多数过于重技术、轻道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科学的、项目完善的、适用于各级学生使用的网络道德教育教材和资源。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知识教育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大力度、加以重视,结合实际地开展好这项工作。
4、要加强现实社会的道德活动实践,倡导并号召中学生开展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不应该被电脑所控制,人们应该积极摆脱互联网造成的对人们精神的空虚、寂寞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知识竞赛、体育竞赛等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走出家门,接受社会的锻炼,感受社会的美好,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各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做好配套工作,保证各项活动的及时和顺利开展,不能流于形式。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审核并检验活动所达成的目的和成效,并做出及时反馈,使中学生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增进人际交往,促进民族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道德教育需要用专业性、合理性和创新性的方法和行为
行业主体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整个网络行业都要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氛围,增强企业的社會责任意识,坚决杜绝在自身所经营的领域出现垃圾信息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1、重视信息安全,构建安全网络。网络运营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以一种中介的手段维护网络安全,让中学生在网络上接收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的、有用的网络文化信息。要实现这样的目的,网络运营商就必须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不到位、机密信息被侵犯或者被恶意破坏等现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要超越单纯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管理措施【4】。应该将网络管理、各种技术手段、系统审核等因素充分结合,构成一个社会和人们安全利益都能得到满足的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与法律法规建设相配合,整个行业与国家共同进行形成合力,建设安全网络还需要建构结构化、工程化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5】。特别需要重视的是,这个系统必须注重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引导和保护。应该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已有经验,进行网络内容分级管理,因为在网络信息高速扩展的时代,限制未成年人上网并不现实,而网络上各种不良的信息确实又让社会有所担忧。一旦真正实现分级管理,很多问题便可以解决。
2、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管理细则。网络道德教育是互联网行业的共同责任,互联网业界应该共同解决他们自己面对的问题。整个行业都要加强自律工作,制定行业应该遵守的一些公约和规范。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已经有不少互联网行业组织。我国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协会的组织和公约规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行业自身有了一些规范,原来没有;另一方面,行业人士有了一个地方可以交流和讨论问题;第三方面,他们可以把业内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向政府反映,使政府部门更好的了解业界的需求。可以说,中国互联网行业内德许多问题都是在行业自律的框架内解决的【6】。
3、中学生中学生网民个体自律行为的培养需要精神激励与情感信念养成
中学生中学生网民是虚拟化的现实的人,既然是人,必然有物质和精神利益的需要,网络作为各种文化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具备了中学生中学生网民获取精神利益的条件,广大中学生中学生网民应在网络中协调身心发展、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追求正当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解决网络道德问题只能靠人,网络技术固然是解决网络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不能指望用技术来卸掉应由人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人毕竟是网络技术的主人[22],所以,网络道德建设终究离不开广大中学生中学生网民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人们应该认真思考个人网络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认知。中学生中学生网民群体一定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信息的侵蚀,树立牢固的精神屏幕,以至养成自觉的良好习惯,并逐步发展为内心的权利与责任感,真正理解并形成自律精神。
4、中学生中学生网民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理解相关法规政策,不被网络中的虚假信息所蒙蔽,拒绝各种网络不良现象
中学生中学生网民作为网络道德建设的主体,应具备对网络空间的道德予以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广大中学生中学生网民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要自觉主动地接受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庆中学生中学生网民具备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学生中学生网民对于网络垃圾,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行为予以坚决抵制和打击,对有益的网络信息加以宏扬和创造,成为网络道德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7】。此外,中学生中学生网民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各种网络文化和信息得到妥善的采集和处理,而不是被信息所淹没或沉迷于虚拟生活不能自拔,网络生活的本质是虚拟的,虚拟的生活仅仅是生活的一部份,中学生中学生网民群体要杜绝其对真实生活的侵蚀,使虚拟生活成为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经验补充【8】。
四.结语
总之,网络社会需要道德,网络道德教育即使面临着再大的困难,也必须要以科学的、民主的、合理的态度加以对待并妥善解决。相信我国的网络道德建设会在政府、网络运营商和广大中学生网民的共同配合与努力下取得积极的成效,使网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开阔人们视野、提升人民素质的有益力量,通时候也会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全武.网络信息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
[2]刘丽平.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7(7)
[3]王允.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网络道德教育[J]教育园地.2007(6)
[4]郑淑荣,超培云.构筑中国网络信息安全体系[J].电子科技.2001(5)
[5]张福学:论信息政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1)
[6]张瑞红,孙振京.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2010(10)4
[7]吕妍.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6)
[8]王东.试论利用局域网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