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2018-09-10杨志娟
杨志娟
摘 要: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都是用来解决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的,牛顿第三定律是用来解决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本节课是在农村高中开展的,像力传感器这些仪器都没办法让学生接触,所以运用了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制作本节课的教学仪器,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关键词: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事例引入,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再进行复习引入,提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引入,让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普遍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学的角度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并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问题。
2.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2.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器材
气球、小车、磁铁、弹簧测力计、水杯、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
1.事例引入:引导学生拍手鼓掌,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得出鼓掌时两只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并引出这节课的研究课题: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2.设疑: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呢?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
(二)实验探究
提示: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另外高中还学习了磁场,如果我们能够分别设计实验,证明在这些情况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一种普遍现象。
【演示实验1】把遥控汽车放在滑板上,启动遥控汽车时,遥控汽车向前运动,滑板向后运动。
提问:“小车为什么向后运动?”可引导学生得出是汽车给了滑板一个向后的摩擦力,即小车与滑板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2】把一个装满水的大杯子放在秤上,让学生观察秤的示数;再用弹簧测力计把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提起来,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弹簧测力计将小瓶子提起放到大水杯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計及秤的读数。
提问:“弹簧测力计及秤的示数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引导出在液体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3】把一些碎纸屑放到桌面上,将一个封口的气球松开,看到气球冲到空中,而纸屑飞舞。
提问:“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引导得出在气体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4】将两个U形磁铁绑到两个玩具车上,让两个U形磁铁的同名磁极相对,用力将两个玩具车靠近但不要接触,然后松开手,让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刚才两个小车没有接触,为什么还会分开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在磁场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引导学生基于四个演示实验事实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进行讨论,提出合理猜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结合实验现象讨论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提出合理猜想
通过四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点分别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等猜想。
2.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验证猜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绳等)设计实验,并进行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四)通过多媒体播放用力传感器对牛顿第三定律的验证实验
(五)设疑引入和事例引入,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设疑1:拔河比赛到底比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拔河比赛的两方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得出拔河比赛比的是两方队员的最大静摩擦力。从而得出拔河比赛的技巧:增大静摩擦系数(穿防滑的鞋子)和增大正压力(挑选体重大的队员)。
设疑2:我们手持水杯的时候,如果松开手,水杯会掉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那么,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
以日常生活中的手握水杯为例进行设疑,这是一个误区。教会学生找反作用力的方法(将施力物与受力物反转)。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并归纳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六、课堂小结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
七、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1,2,3,7”。
参考文献:
[1]宁江稳.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变得“活灵活现”[J].数理化学习,2011(9).
[2]胡明,杨国金.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8.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在农村高中开展物理趣味实验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70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