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初探
2018-09-10李风
[摘要]在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问题和新任务,其中又以组织力的提升为重点。高校党支部①必须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立足于自身发展的任务和形势,以政治建设为首位,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制度严格规范、落实及创新为保障,以支部及成员主体作用发挥为动力,通过全方位的提升路径推動高校党支部组织力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李风(1988-),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文理学院2017年度党建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对策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6-0053-03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全局,更要纵深发展,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基层、深入支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力是将组织内各项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合力,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组织力概念的具体化,指高校下属各党支部和直属党支部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凝聚支部所有力量所形成的整体力或系统力。高校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最基本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意义重大,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主体作用发挥、学科建设与党建结合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
一、以新时代高校党支部承担的任务和面临的形势为立足点,重视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必要性
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支部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高校党支部肩负的职责则是党的任务在高校环境下的具体化。高校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②新时代高校党支部所有作用的发挥都需要以提升其组织力为基点,围绕高校中心工作,依托高校各学院和学科,凝聚支部所有力量,才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宏观上,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微观上,存在着党支部功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具体来说,当前一些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不强,政治立场不坚定,党组织生活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少数党支部书记或者支委班子的领导力不强,工作方法和机制的创新不够,一些支部不能切实解决普通教师的实际困难,得不到基层党员的拥护和支持等。这些问题意味着当前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面临着紧迫形势,只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抓好组织力建设,就是紧抓凝聚党支部的各种力量。
二、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必须以政治建设为首位
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建设,首先需要正本清源,突出政治功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建设是高校党支部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建设的好坏关系着高校党支部的发展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是否能真正得到提升以及高校党支部是否能肩负起战斗堡垒的作用。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需要将政治力的提升放在首位,才能保证方向不偏,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前,高校党支部在新时代发展中仍然存在政治建设不足、政治力不强的问题,严重干扰并影响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高校一部分党员教师只重业务忽视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定在政治上的理解不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理解不足;一些党员教师在生活中政治灵敏度不高,不注重生活中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无形之中违背政治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党员教师在育人方面也出现政治性不强的表现,在课堂中或者与学生交流中出现政治上的言论不当现象;少部分的支部书记或者支委班子成员则表现出政治方向和政治规矩的确立不足,面对某些党员教师的错误认知无动于衷,在政治方向上的引导力不强,在支部政治建设上下的功夫不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紧抓政治建设,从政治学习、典型引导、监督考核等方面下功夫,提升高校党支部的政治力,明确支部建设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原则,提升支部的政治组织力。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并形成常态,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转变以往将政治学习和党的理论学习作为形式而敷衍对待的局面,真正将政治学习作为常态化推进。一是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高校各支部要有计划地组织党员教师集中观看并对其中重要内容所涉及的资料进行分享或者开展专题讲座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明确政治方向,形成党支部在政治认知上的政治力;二是要集中并常规学习党章和党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两学一做”真正落实到党组织生活中和党员日常实践中。
其次,运用正反典型人物事件,引导高校党支部和党员群众重塑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一是树立正面典型,对严守政治原则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事件在党组织生活会上或者高校党支部成员所在的网络平台上予以通报,对其精神予以宣扬,引导高校各党支部和党员群众了解、学习并认同其作为,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和政治认知;二是对国家、省或者学校通报的因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原则而受到处罚的典型人物事件进行公布,并在教师大会或者党支部会议上对所有的党员群众予以警示,以反面典型引起高校各党支部党员群众的重视,尤其是某些容易忽视的问题造成政治错误的反面事件更是需要着重强调。通过正反事例引导,树立积极的政治意识,纠正错误或有偏颇的政治认知,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敏感性,形成高效内部党支部齐聚一心的政治力。
最后,运用政治监督,将政治表现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方面,提升高校党支部政治建设的实效。一是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导,及时发现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政治方向偏离情况并予以纠正、处罚;二是加强工作中的监督,对高校各党支部书记、党员进行监督,党支部书记应当加强思想交流,及时纠正出现的政治错误,党支部对支部成员“两学一做”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年终考核中将政治表现作为标准之一与工作绩效相挂钩,进一步提升高校党支部政治建设的约束性和实际效力。
三、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需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
政治建设为高校党支部提升组织力把握了方向和立场,是首位;思想建设则为高校党支部凝聚一切内外部力量提供了动力,是核心。思想建设直接关乎高校党支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影响着政治建设的成效,引领着意识形态的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内部存在一些教师的思想意识不强、用商品交换原则处理一切事务的思想;存在从思想深处对党组织依赖感不高、认同度不强的情况;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潮的渗透,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党员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导致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制约”③。因此,通过提升支部成员思想意识来提升凝聚力和组织力还需要有进一步的完善举措,以提高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工作的实效性来提升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力。
(一)在大数据和自媒体发展背景之下创新性推动高校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以提升宣传组织力引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增强高校党支部整体组织力。高校在党的宣传工作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宣传栏、海报以及讲座等形式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快速更新的要求,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影响。因此,在大数据发展和自媒体迅猛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党的思想宣传工作需要创新,这种宣传组织力的提升首先需要的是媒介的更新,可以通过创建党支部信息平台、支部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宣传覆盖面的扩大;其次是速度的更新,及时、准确地将最新的党建讯息发布在相关平台便于受众阅览,实现政治学习和思想引领相结合。
(二)将思想建设与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相结合,促进高校党支部成员间的思想凝聚作用,提升党支部组织力。高校党支部在树立教职工正确理想信念、强调教职工党员的服务意识和高尚师德的同时,还必须深入教师实际,解决教职工存在的实际困难,真正发挥服务型党支部功能。这样,因为自身困难得不到解决而思想上跑偏的教职工才会真正扭转思想意识,信赖、依赖党支部,形成思想上的凝聚作用,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
(三)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实现党支部思想建设与院系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这是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做出的重要指示。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各项工作的展开都以育人为基础,高校党支部在以往的思想宣传等活动中,都单纯地以思想政策宣传为主,极少与高校各二级学院(系)的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很难收到实效。因此,高校党支部需要在思想宣传和建设中竭力融入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将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与各支部的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培育建设相结合,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
四、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全局性。贯彻从严治党要求,也必须落实到科学的制度体系,从而为高校党支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④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依赖制度的完善和制度的执行落实,制度“令行禁止”的功能,使党支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党支部组织功能具有实效。当前,高校党支部在党的学习、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等方面的基本制度都已具备,但是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却影响着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进一步提升。为了促进党支部制度作用的发挥,需要抓好“严格落实”与“措施创新”两大举措。
第一、实现党支部各项学习制度化并严格落实各项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规范开展教师党员党内学习教育制度,加强教师党员党性修养。”⑤在“两学一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三会一课”制度化。通过制度的制定,严格保证支部党员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内容,并进行定时的检查,对学习落实不到位的支部进行批评教育和督促改正,严格落实年度计划并完善相关考勤和缺勤补学制度,对民主评议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做好记录,保证各项基本制度的落实。
第二、保证组织生活制度化并以创新促实效。党组织生活在高校普遍存在组织不规范、内容形式化的问题,很难将支部成员的动力充分调动起来。组织生活需要首先保证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定期召开并严格保证党支部成员的参与,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形式的创新。组织生活的创新一是需要党支部设置的创新,如根据课题组、重大项目组、创新团队等来设置教师党支部,“目前在有些高校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根据学科划分支部的组织模式。”⑥二是需要内容上的创新,根据学科来开展党组织生活可以实现组织生活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各学科的发展相联系,更可以与各教工人员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三是从形式上创新,可以依托组织生活会进行教学展示、学科竞赛与学术交流等活动,改变单一的读文件、听报告等传统形式。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取得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五、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要以支部主体力量建设和主体作用发挥为长远动力
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进一步提升关键还是在于人,目前高校一些党支部存在支部书记、支委班子力量不强、组织力不高、群众信赖度不够的局面,也存在一些党支部中党员远离组织、在组织活动中主动性不高的局面。要实现高校党支部组织力长远提升就需要加强支部的主体力量建设以及发挥教职工党员的主体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优化支部书记和支委班子配备。在优化高校党支部组织设置的基础上,支部主体力量建设还需要优化支部书记与支委班子的配备。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支部书记不仅要在党务方面与时俱进,加强领导,更应该成为所在支部或所在二级学院学科建设方面较有影响力的人,以“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标准择优配备,并加强支部书记的培训以及责任监督激励机制,将党务工作成绩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在支委班子的配备上,同样应当选择在党员群众中有影响力、党建上有作为、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党员教师,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的熟悉与热爱党务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支委班子成员,为党支部储备生力军。
(二)发挥支部成员在党支部建设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支部成员在高校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提升其参与度,能够极大调动教职工党员的主动性和对党支部的信任感。如十九大召开后,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充分调动支部教师组建宣讲团队⑦,深入基层乡村进行十九大精神的宣讲,从资料收集到备课、从下乡宣讲到后期总结,一系列过程都体现了支部成员的高度参与,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增强了支部教师间的交流,在活动中提升了支部凝聚力和组织力。
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是当前高校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需要从政治方向的把握、思想意识的引领、组织制度的落实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共同构建。同时也需要认识到,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有显著的成效,它需要长远的努力和与实际结合的不断创新。
[注释]
①高校基层党支部包括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本文所称高校党支部专指高校教工党支部.
②⑤參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EB/OL].[2017-08-02].http://www.moe.edu.cn/srcsite.
③徐敏华,褚娇娇.学科平台视角下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创新思考[J].文教资料,2015(21):103-105.
④高峰,夏海州.新时期高校提升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路径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34-39.
⑥张逸阳,叶定剑,徐洲.学科平台视角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对策[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2(8).
⑦高春贵.橘子园里的宣讲会[N].中国教育报,20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