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讲政德
2018-09-10肖铁岩
肖铁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政德,必须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领导干部讲政德是建立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基础。政治生态既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领导干部确立了良好的政德,才可能建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讲政德,就能够形成“头雁效应”,风行草偃,蔚为风氣,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能端正风气、振奋精神,坚持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反腐倡廉激浊扬清,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否则,受到污染的政治生态必然会恶化党风、政风,从而涣散党心、民心,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领导干部确立良好政德才能引领社会道德方向。“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政德水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方向,影响民德民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来。”社会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的政德就是风向标。因此,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由于领导干部失德而导致的社会道德风尚败坏的情况,任其滋长蔓延,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将会受到阻碍。由此可见,政德之重,关乎人民福祉、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命运,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治官必先治德。
具有良好政德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力。领导干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清正廉洁,就会形成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的优秀政德,就会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有效举措狠抓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就能有效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立政德如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先贤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正因为北辰(北极星)亘古不变,才成为人们的指路明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精神上的“北辰”,就是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带领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多次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领导干部确立良好的政德,首先就要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增强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不为各种错误观点和干扰所左右,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守公德必须确立全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始终全心全意服务于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始终致力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得到了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因而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忠实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严私德必须保持无私清廉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无私清廉是领导干部良好政德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干部能够动员和领导群众的基础。清廉的干部才能形成健康的政治生态,才能汇聚民心,才能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迈向新的征程。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回望中国数千年历史,凡清正廉洁的官员无不万民景仰,流芳百世;凡徇私舞弊的贪官无不万民唾弃,遗臭万年。领导干部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始终不放纵、不逾矩,拒腐蚀、永不沾。
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培育
立政德需要加强教育。加强政德培育,首先需要各级组织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政德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多种形式的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具有科学理论武装、践行党的宗旨、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坚持辩证统一的干部队伍,构建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立政德需要提升修养。良好政德的形成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政德学习。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领导干部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增强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升华、上升到精神境界,其道德品质也会得到提高。所以,领导干部要加强政德修养,必须要好好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立政德需要强化监督。政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领导干部自觉加强政德修养,充分发挥“自律”的作用,又要各级组织着力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中,充分发挥“他律”的作用。各级组织应建立起党内监督、社会监督、部门监督相协调的系统监督机制,对各级领导干部政德修养方面的情况进行督查与考核。同时,要在监督的基础上构建惩罚处理机制。
(作者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