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乐自知
2018-09-10刘应福
刘应福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是才智的源泉。读书是对思想的净化。读书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读书的体会和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闲暇之时,唯好读书。
一把椅,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静静地,伏案而读:或咏哦,或默记,或圈点,或遐思。两耳不闻窗外雨,一心与先贤、古圣们晤面,谈心,切磋,砥砺。用情读,用心品,用神悟。陶醉于书香,泅游于墨海,不知不觉中,名言警语驱走了身心的疲惫和烦恼,趣闻轶事剔除了欲望与忧伤。这时候,尽情地汲取知識营养,悄悄地洗刷心灵的骄纵与轻狂,于是,心变平了,脑变灵了,眼变阔了,志拓远了,情酿浓了,劲添足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变得高了,实了,美了。
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书读得少,读得粗,读得浅,读得觉得自己与古人、名人、圣人差距极大,品位极低。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得多谦虚呀!我读了一两本书,就喜欢张扬,喜欢引用,喜欢炫耀,喜欢卖弄,想一想多浅薄多可笑呀!
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读书读得多勤奋呀!我呢?《唐诗三百首》读了一学期,也没有背下来几首。
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的毅力多坚强呀!司马光为使自己多读少睡,以圆木为“警枕”,身动枕转即醒,读书的欲望多么迫切呀!我呢,书有时读有时不读,可玩手机、发短信特勤快。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与古人相比,怎能不羞怯?怎能不惭愧?忍不住自己对自己一声断喝:“此时不读,更待何时?”
书越读越觉得书该读。高尔基说:“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确,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之窗。无怪乎邓拓多次呼吁:“有书赶快读!”“不要空喊读书。”
书越读越觉得有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只是封建士大夫们从故纸堆里读出的铜臭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是真正的读书做学问的人从书中读出的新味、鲜味、甜味。
读屈原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我们又仿佛嚼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郁积于胸的那一腔苦味。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品出了诗人看破红尘,热爱自然的清味、醇味。读林黛玉的《葬花辞》,喉头则溢满了酸味、腥味。读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肺腑里涌起一股股浓浓的辛味、辣味……
“发愤识遍人间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潇潇雨夜,习习睌风,无俗人打扰,无俗事拖累,无俗念侵扰。一旦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心情便变得恬淡、清澈、宁静、充实。这时候,品一口茶,茶香诗更香,捧一卷书,书痴人更痴。躲进小楼,忘怀得失,或坐或卧,或点或圈,或吟或笑,或唱或思。或一时兴起,为远方的友人和一首诗;或文思喷涌,为学生示范一篇下水文。在静谧的春夜夏夜秋夜冬夜,畅游书海,勤敲键盘,将稍纵即逝的灵感定格成文字,把蛰居心底的情愫物化成诗篇,谁说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把书翻烂,把诗吟遍,总有一天,人们会对自己“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
读书之乐,唯读书者自知。
学生赏评
刘老师此文,联系自身读书实际,写出了读书之乐、读书之获、读书之趣。真情实感,颇为动人。
文章旁征博引,思路开阔。
作者思维敏捷,读书积淀深,用行动表现了读书给人带来的好处,给人启发极深。
(李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