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害了,我的国》票房过三亿背后

2018-09-10冯宗泽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习近平时代文化

冯宗泽

《厉害了,我的国》作为一部银幕少见的“纪录片化”的电影,视角独特,题材新颖,用影像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的华美篇章。影片中大量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地球卫士”奖的塞罕坝林场等一系列中国贡献;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崛起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我国的大国风采,用影像为观众呈现了一组组难得一见的震撼画面。影片将大事件微表达,将大话题通俗化,将中国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以及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是一幅细致入微的工笔画,真实客观地呈现了五年来共和国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不为人知幕后奋斗者的故事,为娱乐至上的电影市场注入一股清流,让观众看到了祖国强盛背后奋斗者的身影。影片为观众呈现了伟大祖国新时代的新风貌,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观众仿佛置身祖国建设最前线,慷慨激昂,心潮澎湃。

长期以来,喧嚣与浮躁一度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一味追求视听震撼、特技镜头,观众感叹电影场景绚烂的同时,对影片的情感认同缺失。事实上,电影的价值有赖于人类情感的深度,直接源于创作者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认同。德尼·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内容是否独特地、清晰地、真挚地传达了主观情感。《厉害了,我的国》之所以成功,源于它看似冷静客观的镜头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自强不息的乾之德、厚德载物的坤之道。

《厉害了,我的国》在彰显国家硬实力的同时,将艺术创作同百姓紧密结合,借助影院仪式感的观影环境,用电影特有的光影魅力,带领观众共同感受五年来的发展变化,共同激发观众内心的价值认同。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发展思维到国产大飞机的问世,再到“蛟龙”入海、“动车”入世、“天宫”入轨,观众对五年来发展成就赞叹的同时,也是对生逢盛世的敬畏。

影片一次次定格在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一线的画面。从对C919科研人员的勉励,到红色老区的慰问;从动车生产一线的动员,到边疆哨所的视察;从发射中心的现场指挥,到贫困山区的具体指导,《厉害了,我的国》内容朴实公允,资料翔实充分,为观众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在一线的身影,给观众呈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以前所未有的气概和魄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珍贵影像,为我们描绘了中华大地迎来新时代的全盛景象,是一部有无尽韵味的时代大片、文化大片、民族大片。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17日)

品读

影片启示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打造精品力作,用“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艺作品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要结合基层受众需求创新表达方式,抓活基层新媒体建设,从小角度讲述大道理,用群众语言讲好地方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祖国的辉煌成就讲得通俗易懂,生动鲜活;要加快推进文化惠民,把基层特色文化资源整合盘活,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不断推进文化小康建设。

猜你喜欢

习近平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标题党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