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体压强的产生”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报告
2018-09-10康峰
康峰
一、实验器改进思路
为了能直观形象的模拟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撞击作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选修3-3第八章第四节《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一节中,对气体压强的产生过程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即把小滚珠往电子秤盘上分次、由少而多地倾倒,观察秤的指针摆动幅度(如图1)。这个实验同样效果明显,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验时撒落的小滚珠四散难收、实验场地混乱,而且做实验时有部分小滚珠会停在秤盘上,这些小滚珠的重量也会使秤的指针摆动,这样就会使模拟气体分子撞击器壁的直观形象度大打折扣,学生容易发生误解,且用电子秤盘做该实验,实验成本较高。
为此,笔者指导学生设计了两种方案用来“模拟气体压强的产生”。现将实验装置和创新的实验过程作一介绍,愿与同行共商自制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技巧和必要性问题。
二、制作材料
一個闲置的玻璃花瓶、一长一短两段软弹簧、细线、挂钩、一个中间凸起的圆形托盘(洗洁剂塑料瓶自制)、一个圆形铁片(废弃易拉罐瓶盖自制)、一个塑料瓶盖、一个红色橡皮筋圈、一杯米粒等。
三、制作方法
方案一:
1.在一个自制软弹簧的上端拴上线并系上挂钩,下端挂着的中部凸起的圆形托盘组成一个自制的弹簧秤(如图2);
2.将其挂在一个闲置的玻璃花瓶边缘上(如图3);
3.外加一杯米粒来模拟气体分子(如图4)。
方案二:
1.将一个自制圆形铁片和一个塑料瓶盖分别系在一较长的软弹簧两端(如图5),并将其置于玻璃花瓶底部(如图6);
2.同样外加一杯米粒来模拟气体分子。
四、创新的实验过程
让两位学生上讲台互相配合操作,代替教师做演示实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验过程:
1.方案一:把自制的弹簧秤悬挂于一闲置的玻璃花瓶内(或方案二中:把自制的弹簧秤置于玻璃花瓶底部),使圆形秤盘位于玻璃花瓶中心,周围不靠花瓶壁。
2.用米粒做空气分子模型,把装有米粒的杯子拿到玻璃花瓶的正上方一定位置处,将少量米粒慢慢倒在玻璃花瓶内的秤盘上,可看到秤盘会下降到一定的刻度处。
3.再在相同的高度把大量米粒持续快速地倒在小秤盘上,秤盘会下降到较大一段距离处后基本稳定不动(演示效果:方案一见图7。方案二见图8)。
五、演示效果
1.微观变宏观、抽象变直观,化繁为简,便于观察理解。
2.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全班同学抢着上讲台争着做演示,抢不上的也安心静静地观察、思考,或相互探讨模拟实验的真谛——气体压强产生的必备条件。
3.实验演示直观形象,突破了教材难点,创设了情境化物理教学氛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用简易的自制教具做实验,更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实验后,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很快便总结出:气体的压强产生于气体分子对器壁地撞击过程,它的大小取决于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和平均动能,场面严肃,气氛活跃。
六、仪器优点
用现有的极普通的废料制作,将中间凸起的圆秤盘挂在一个闲置的玻璃花瓶内,或将带有圆秤盘自制的弹簧秤置于玻璃花瓶底部,米粒既不会停留在秤盘上,也不会撒落到地面上,绿色环保、携带方便。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制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做实验时,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用于教学实践后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以帮助师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村内容,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成本低、易操作,也可解决贫困地区中学物理自制开展难、实验教具困乏的问题,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评价、交流与应用
在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下,通过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打破了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的常规,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从旁给予一些必要的点拨和启发。同学们都感到轻松愉快,他们在欢悦的情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课本内容。笔者尝试用该自制教具做创新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要求。用小米粒模拟气体分子,使微观的东西得以宏观化,抽象的方法得以形象化,创设了情境,激发了情意,从而把通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物理演示实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