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让课堂灵性跳动

2018-09-10陈海群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草塘语言文字语感

陈海群

一、通过朗读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朗读是书面语言和其潜在意义的中介。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能够在一定的背景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学生朗读越多,思维就越活跃,智力发展也就越快。离开了朗读,就会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理解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一定要教会学生好好朗读。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因作品创作年代离我们学生较远,学生们未必能体会到作者及五壮士的爱国豪情,指导朗读时要以读为主,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让学生读出激昂的语调,豪迈的感情,从读中体会到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先抓住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火柴的语言,反复朗读品味,再从事情的结局分析理解,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在上述两例中,学生对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还可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情感与认知相互制约的规律告诉我们: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促进的。有些学生之所以未能在朗读中很好地表情达意,是因为他们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还未达到一定的阶段。这时,朗读成了检验学生认知水平的标尺。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进行比较性朗读训练。重新设计词句内容,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具体方法主要有删、换、添、调、补充等。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课中有一句“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删成“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与她告辞”,在对比朗读中学生更加感受到作者当时心情的沮丧和失落;教《秋天的雨》这一课,我出示卡片,以补充的形式,如:“它告诉大家, 。小喜鹊 ,小松鼠 ,小青蛙 ,松柏 ,杨柳树叶 ,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让学生把文中语句补充进去,增强语感,在读中发现生活的美。在比较过程中,学生逐渐地进入角色,在朗读中传达出感情,从而训练了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培养了语感。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的繁琐分析所不能达到的。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重点也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加以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培养语感、掌握语言规律的主要途径则是朗读。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解分析,更重要的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如《可爱的草塘》一文,草塘的特点就蕴藏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可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去理解。在教学第5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反复仔细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草塘的美丽景色,归纳出草塘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翠绿”、“鲜绿”、“墨绿”、“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抓住描写草塘动态的语句:“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让学生读出草塘色彩美、动态美。学生在读到“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綠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一句时,引导学生明确该句不是真写浪花,而是写草塘的色彩美。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教师及时引导大家评议,明白作者只有观察细致,喜爱草塘,才会发现绿竟然也有那么多种颜色,才觉得“草塘的草会欢笑,会滚动着向前”。接着可进一步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并互相读给对方听。这样,让学生在细读中能自主地圈画出有关语句,在抓关键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草塘景色的美。通过反复多次细读课文,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和谐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学生也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学生也逐渐学会使用这些语言文字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诗歌。诗歌的语言是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如在教《山雨》一课时,应引导学生抓住“声”和“色”来指导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课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另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黄山奇石》、《火烧云》、《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到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入情入境,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管哪个年级,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更要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促使学生对课文由表层的理解上升到创造性的理解。就如叶圣陶说的“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灵性跳动。

猜你喜欢

草塘语言文字语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夏
画里的草塘
冀东地区草塘坨航磁异常的查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