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2018-09-10姜涛
姜涛
(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医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15)
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常见甲状腺疾病的一种,通常是在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基础上发展而来,促使滤泡上皮从弥漫性增生向局灶性增生进行转变,部分区域甚至还会有退行性变出现,最终因为受到长期退行性与增生性病变的影响,会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出现在腺体内部。手术疗法与药物疗法是临床上用来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治疗的两种常用方式,但是药物疗法通常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所以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手术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1-4]。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属于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本研究针对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59±2.72)岁,平均结节直径(4.92±1.42)cm;甲状腺Ⅰ度肿大、Ⅱ度肿大、Ⅲ度肿大患者分别有3例、23例、4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92±2.39)岁,平均结节直径(4.89±1.38)cm,甲状腺Ⅰ度肿大、Ⅱ度肿大、Ⅲ度肿大患者分别有2例、25例、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观察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垫高其肩部,麻醉生效后,在其胸骨上窝2~3 cm横指皮纹处作出一个长度为6~8 cm的横行切口。进行逐层切开处理之后,皮瓣采用丝线进行悬吊,采用电刀切开颈白线,一直到甲状腺内外被膜间。钝性分离双侧颈前肌群与甲状腺外科被膜间腺,采用甲状腺拉钩将舌下肌群牵开,以此来将腺叶显露出来。对甲状腺上动静脉进行处理,然后再充分游离甲状腺,将甲状腺下动静脉和中静脉分离、切断并结扎,该处动脉和喉返神经具有密切关系,需要对其进行仔细保护。对甲状腺进行充分游离之后,将甲状腺前侧大部分腺体切除,将背侧甲状腺后腺体组织、包膜保留,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另外一侧进行处理。
对照组(甲状腺全切除术):该组患者治疗方式和观察组不同之处在于将患者的甲状腺侧叶完全切除。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定 B超检查与颈部CT检查体征与临床症状、TSH(促甲状腺素)、FT4(游离甲状腺素)以及FT3(游离碘甲状腺原氨酸)等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没有任何变化出现为无效;患者B超检查与颈部CT检查体征、临床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TSH、FT4以及FT3等甲状腺功能指标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但TM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为有效;B超检查与颈部CT检查体征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恢复到正常状态,对其进行1年随访后,发现其病情没有复发为显效。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得到的总和即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3.2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镇静剂使用剂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1.3.3 并发症 对比两组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甲状腺损伤、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相较于对照组的70.00%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 更短,镇静剂使用剂量更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30 30住院时间(d)12.28±1.38 9.02±1.02a镇静剂使用剂量(mg)168.98±15.69 75.02±10.25a手术时间(min)123.58±25.85 80.22±20.28a术中出血量(ml)108.98±39.68 98.02±30.02
2.3 两组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甲状腺损伤、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上,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常见甲状腺疾病的一种,相对于男性,女性发病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结节性甲状腺肿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遗传、放射免疫以及饮食等,患者病情存在非逆转性,是甲状腺肿的后期阶段,药物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显著治疗效果[5-10]。为此,本研究中分别采用了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相较于对照组的70.00%更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镇静剂使用剂量更少(P<0.05),可见相较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促使患者更好更快恢复,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其次,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可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较高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虽然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够将病灶彻底清除,但是很容易将颈部其他组织与甲状腺损伤,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能够将病变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将其针对性的切除,以此避免将甲状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促使临床疗效提高。
综上所述,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更加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