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基于《Cinema and Nation》一书的讨论
2018-09-10刘凯陈松昭通学院党委宣传部云南昭通657000
刘凯 陈松(昭通学院党委宣传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
一、《Cinema and Nation》中对民族文化多远发展的框架梳理
丹麦学者METTE HJORT在其著作《Cinema and Nation》一书中分4个部分讨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概念。
1、在序言部分,作者提出那些跨文化传播过程,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接收端的倾向之间被重新诠释和改造,以符合在自己精神领域里的视角和观点,与自己的解释和行为相融合。(相同的影像在不同的地方引起不同的反响);国家(民族)的历史自动填补,以消除潜在的“空白”,为了伪造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连续性;民族身份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以“好莱坞模式”为例作为研究探讨对象,实证分析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国、法国、丹麦的影像传播,论证国家(民族)的“有意义的解码”,与民族文化特征、美学、哲学等具体的衔接。电影文化是隐藏的好莱坞,阐释他国电影好莱坞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开始全文讨论的话题的建立。
2、第二部分民族文化融于全球化的框架,公共空间与象征分析师;提出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对称性,从国家性质将是相等的不同的核心单位,现实中的政治等因素的影像,导致民族文化的强弱之分;但是影响力较小的不一定是自我欣赏,他们更坚定的始终贴上特异型国家的标签,比别人自信和成功;强大者倾向于一个普遍性的意义(作为世界跨国采纳的国家文化货币)。全球化在一种水平的场之上的对称;接着阐释文化霸权的历史性,阐释当今美国霸权的时代性(英国、中国、俄罗斯)。即使是在今天,美国的霸权也不是线性的,美国并不是唯一的文化“软实力”(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等)。通过案列举证;丹麦的奥尔森刚电影在丹麦取得巨大成功,原版引进挪威却毫无影响,之后返工与复制后加入挪威演员、挪威国旗才取得巨大成功。案例说明;第一,国家层面的感知和接收在重新规划的情况下,出现一个新的相似文化(国家层面的限定与修改)。第二,电影评论的重要作用(反思与再造)。
3、阐释第三民族:“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在欧洲有怎样的反应”;作者以拯救大兵瑞恩在欧洲的影响分析——关于争取自由以及美国大爱的价值观(参与欧洲的自由之战),解释影片所展现的是人类的基本素质。叙述和建构一个人类普遍的道德、礼仪和勇气。(明确的战争叙事,历史的真实感,全球范围、有代表性的结束——美国国旗),但是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有不同的阐释:法国人批判美国人是是滑稽的,误导的,琐碎的,代表不足的道德主义。用心良苦的技术来兜售自己的本土道德,没有法国文化,历史。尽管美军在对法国的解放战争中有巨大的贡献,但很难找到任何的感激话语来承认电影的这一呈现方式。美国的爱过热情和其全球野心的嘲讽与不屑一顾。丹麦分析斯皮尔伯格是要受众承认美国拯救西方文明的情绪,而非电影的特质。其意图“不讨好”或“自娱自乐”。
4、结语,阐释全球化不会对民族文化带来灭亡的后果。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之下,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与保持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衍生与传演的生命基因,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价值展现。
二、公共空间与第三文化产生的必然性
那些跨文化传播过程,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接收端的倾向之间被重新诠释和改造,以符合在自己精神领域里的视角和观点,与自己的解释和行为相融合。在这种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文化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就是文化再生的“场”。在这种空间理论之下来看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无论如何,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适应全球化、享用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能利用文化交融过程中的公共空间场,不是一味的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而是在这个“场”中能有力的讲自己的文化影响他人。所以中国呈现给世界的,应该是它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不是单调的“ 民族性” 、“独特性”。伴随着文化的交融,外来文化+本地文化而延生的第三文化就是必然的,这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文化的再生。但是这种文化的再生是一种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再生,是一种传统文化延生与发展,所以,传统文化只是换了一种更适合和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式存在,而非消亡。
三、象征分析师的把关
文化的传播过程是人在传播,媒介只是技术。在一种外来文化要进入到当地,会受到国家、文化精英等文化把关人的重重检验。他们会选择性的将某些文化引入达到当地文化的借鉴式发展,而非文化的涌入式侵占。加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国家主体的意识作用,国家层面的文化保护必然会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比如法国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提出文化多样性, 希望以法律的形式就文化多样性制定一项国际公约承认文化的特殊性,保证各国决定本国文化政策的权利, 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和语言的单一威胁。另外弱势的民族文化不一定是自我欣赏,他们更坚定的始终贴上特异型国家的标签,比别人自信和成功;民族本身的自我意识,民族本身的自我意识才是民族文化发展、创新的真正决定性因素。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 自身天赐的文化传统是其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源泉,也是其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国家层面的把关,文化精英的批判,民族自身认同感,都是支撑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入侵只是是不会消亡的。
四、结论
当今美国的文化霸权的具有时代性,曾经的中国文化,英国工业文化,一度都成为世界的文化领衔者,历史证明,这种文化的核心圈是无法将其他弱势文化所消亡的。文化精英的对抗,国家意识的拒绝,都是民族文化能够生存的巨大保障。文化的灭亡或发展,归根结底不是文化全球化或外来文化入侵所能决定的。一种文化要消亡,外力是无法作用的,只能是某一天文化的持有者发现这种文化阻碍了他自身的发展,那么这种文化不用其他文化的入侵就会自动瓦解,反言之,若是这种文化对于文化持有者还有极高的满足意义,那么外来的文化必会受到无限的排斥与拒绝,文化精英如此,文化大众也是如此。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灭亡的担心是多余的,其实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去更多的研究民族文化更好的发展方向,而非将视角停留在如何抵御外来文化。国家层面的把关,文化精英的批判,民族自身认同感,都会促使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强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