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舞蹈文化源流考

2018-09-10江王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10119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乐舞崇拜时期

江王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10119)

一、北朝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

北朝所在的北方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所提到的北方是指北朝时期地理范围,北达蒙古,南至秦岭淮河,西至青海甘肃,东北至辽宁,东至山东半岛沿海一带。北方的舞蹈文化诞生于原始时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乃至旧石器时期。

(一)原始时期

原始舞蹈伴随着人类史的进步而诞生,在蒙昧的时代,宗教构成了生活的极大部分,作为沟通人与神灵的手段,舞蹈不可避免的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宗教意义。对于原始先民来说,任何艺术形式总是带有一定的实用目的,原始舞蹈具有更为强烈的功利目的,并且更多的是作为原始人物质生活的直接体现,从而反映出原始舞蹈不同的社会功能。位于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和乌兰察布岩画,较为集中的记录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祭祀等活动。在宗教舞蹈方面,两地的舞蹈侧重反映了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三方面。动物崇拜是北方民族先民最为普遍的崇拜方式,这类的舞蹈都与狩猎的成功与牲畜的增殖有关;图腾崇拜由游牧民族多将鸟兽作为图腾,到后来畜牧业的发展,先民需要风调雨顺的气候环境,而将天体中的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视为又一崇拜对象,神灵的崇拜与部落中的重大事件、维系团结,有重要的关系,这时的巫占据主要的位置,可能是部落首领才可担任的角色,巫一面象征神权,一面表达人的意志,即“谐人神,和上下”。

除去上面三类的崇拜舞蹈,还有一种不得不提的生殖崇拜舞蹈,在生存恶劣的原始时期,氏族部落的繁衍生存,是先民们的重大事件,所以出现了岩画中仿生育的舞蹈形象,以及一些模拟真人绘制女神的形象,以此来表达原始先民的性崇拜。

(二)夏商周时期

在《竹书纪年》中有所记载,早在夏朝第六代与第十六代王,少康和发即位时,就有四方民族投其所好为之献乐。四方诸夷的舞蹈固然促进了各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反映出帝王醉心于乐舞享乐。夏桀,据说为夏朝最后一位统治者,拥有女乐三万人,每日清晨噪于端门前。商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命师延作“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男男女女裸体嬉戏,通宵饮酒,歌舞淫乐。这样的奢侈享乐,一方面使得统治者耽于声色,荒弃政治,另一方面从乐舞艺术自身而言,又促进了乐舞艺术的发展,使得舞蹈从原始社会的生命形态发展成为一种欣赏娱乐活动,女乐作为专职的乐舞伎人,为舞蹈成为一门艺术提供了条件。

西周在取得政权建立国家后,为巩固统治进而武王命周公制礼作乐。礼与乐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使得人们将外在的规范化为内在心灵的愉悦。统治者以此期望达到天下大治、社会稳定。但是繁缛的礼节和过于严肃的用乐过程,使得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富有感情活力的郑卫之音的冲击,造成了礼崩乐坏。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不仅喜好乐舞,而且极为重视乐舞将其作为政治手段来炫耀或者瓦解敌国的统治。此时的舞蹈作为表演性艺术迎来了正式的大发展时期,各国女乐的相互交流使得舞蹈艺术在技巧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四裔乐舞》是周代散乐,即周朝四边少数民族乐舞。历史传说周穆王西征犬戎,疆域扩大到今天的甘肃平凉一带。古本《纪年》中记载:穆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虽是神话传说,但也反映出周朝与边地民族的交流。类似的记载还出现在《拾遗记》、《列子》中,都对周朝周边民族乐舞交流有过说明。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宴享宾客的礼仪乐舞《四裔乐舞》。

(三)秦汉时期

秦汉代时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次高潮,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特别是胡舞胡乐对北方的影响更为深远。在胡舞胡乐的传播中,为其伴奏的乐器也相继传入,如箜篌、琵琶、筚篥、胡笳、胡角、胡笛等。

在史料记载中,笔者还没有发现当时描绘胡舞的舞容舞貌的完整记载,但我们可以从相关出土文物和零星记载中窥的一二。如贾谊《新书·匈奴》中描述,汉初已有自匈奴传入的“胡戏”,在表演时“令妇女傅白墨黑,绣衣,而待其堂者二三十人,或薄或揜,为其胡戏。”这里胡戏演出,不仅有经过化妆、着绣衣的女主演,还有为之伴舞的群舞演员烘托气氛,这是汉代较早传入的胡文化,侧面说明了,历史上的民族交流,早已开始。

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乐舞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鼓吹乐。鼓吹乐原是戎、狄、羌、胡等民族中流传的以管乐和打击乐为主的乐舞,既是含有歌和舞的马上之乐,也是宣扬军威、权利,充满威武气概的乐舞。后经张骞带回,由李延年改编,用作仪仗军乐。成为汉乐府中的重要种类,并经过发展形成不同形式的鼓吹,在宫廷和民间广泛流传。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曹魏居于北方,设“清商令”、“清商丞”专管清商乐。史料记载清商乐原是铜雀伎表演的歌舞,流传甚广。清商乐自形成起,内容不断丰富。在东晋南迁后与当地吴歌西曲相结合,受人欢迎,广泛流传。南朝梁时设“清商署”专管清商乐舞。后在北魏统一十六国后,南进到今江苏安徽等地时,才重新得到“中原旧曲”即清商乐。

早在东汉初传入我国的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异彩,在当时的洛阳就有不少的西域僧人,以及印度伊朗的僧人。僧人不仅带来了佛学,同时也带来了情调各异的佛教乐舞。龟兹乐受到天竺乐的影响,颇具宗教舞蹈的特色,乐舞中充满大量的抃掌、弹指、各种手姿,S形和三道弯。西凉乐是中西融合的代表作,吸收龟兹乐舞的特色,又结合中原文化。“西凉乐”中的《于阗佛曲》,“天竺乐”中的《天曲》等,就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吸收后形成并流传的。如若没有现实的舞蹈创造,那么就不会有北朝各大佛教石窟里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舞蹈表现。

结语

北朝舞蹈文化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其历史发展和地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北朝所在地域,进行舞蹈文化的溯源,纵向梳理北方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进入到北朝时,民族交流融合成为时代的必须。多个民族的政权同时存在,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东晋的南迁,北方民族的中迁,人口大规模的迁徙,使得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加快速的侵入北方。北朝舞蹈文化的独特之处就是与北方民族的舞蹈文化,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的相互影响,逐渐的融合。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北方文化一直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少数民族的马背精神,雄健浑厚的风格也被北方常年遭受战火的人民所接受。所以居于北方的北朝,虽政权混乱,却使得文化得到交流,北朝的舞蹈文化更是带有北方民族的威武、彪悍,同时也具有西域地区的异域风情。

猜你喜欢

乐舞崇拜时期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龟兹乐舞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西夏天崇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