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与伊赫希德王朝世系研究*

2018-09-10齐小艳

关键词:撒马尔罕希德瓦尔

齐小艳

(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长治046011)

撒马尔罕(Samarkand)位于中亚泽拉夫善河流域,是粟特地区的首府所在地。古典文献中,撒马尔罕被称为“马拉坎达”,在汉文文献中,撒马尔罕被称为“康国(康)”“萨末犍”“飒秣建”“悉万斤”。撒马尔罕在中亚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巴托尔德认为:“无论从面积或从人口来说,撒马尔罕一向是河中地区的第一大城……撒马尔罕之所以这样重要,其原因首先在于它的地理位置适当来自印度、来自波斯以及来自突厥人地区的几条商路干线相会之处。次则撒马尔罕的土地异常肥沃,足以供养集中于一地的数量庞大的人口。”[1]也正因如此,撒马尔罕成为各种外来势力的必争之地。历史上,撒马尔罕曾先后处于阿黑门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大月氏、贵霜帝国、厌哒等控制和影响之下。到公元630年,撒马尔罕地区逐渐摆脱了突厥人的控制,并建立了伊赫希德王朝。伊赫希德王朝的国王通过上表、朝贡等方式与中国唐朝建立了藩属关系。伊赫希德王朝承认唐朝的宗主权,唐朝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粟特地区设立了羁縻州,将这一地区置于唐朝的统治之下,自此,粟特同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强。

武德四年(621),唐高祖停止使用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钱。伊赫希德王朝的国王效仿唐朝“开元通宝”钱铸造货币。公元7世纪初期是一个短暂的仿“开元通宝”的铸币时期(图1)。这类仿造中国币的面文是“开元通宝”,背面的方孔左边是一个中间没有圆形的类似Y型徽记(tamgha),方孔右边是βγy。根据苏联钱币学家O.I.斯米尔诺娃(O.I.Smirnova)的解释,βγy(lord/god)可以理解为一个神、某个中国皇帝或者突厥可汗[2]36。从公元631年开始,撒马尔罕地区继续铸造仿造中国币,但是钱币面文变为粟特语书写的国王名字和阿拉米亚文书写的国王头衔MLK’(king)(图2),背面的徽记造型各异。由于粟特人将MLK’读作“伊赫希德”(Ikhshid),所以由这些国王统治的时期被称作伊赫希德王朝。根据钱币面文提供的信息,伊赫希德王朝时期有10位国王,分 别 是 šyšpyr、w/tz/nw/tr/k、’βrγwm’n、’Wrk wrtrmwk’、twk’sp’δ’k、m’stc’wns、trγw、’wr’kk、’Prykk、twrγ’r。这些名字被转写为西希庇尔王(Shishpir)、乌佐格王(Wuzurg)、瓦尔呼缦王(Wartramuka)、乌克·瓦尔呼缦王(Urk Wartramuk)、图卡斯帕达克王(Tukaspadak)、马斯其·乌那什王(Mastich-Unash)、吐尔昏王(Turkhun)、古雷克王(Ghurak)、迪瓦什梯奇王(Devashtich)、吐格哈尔王(Turghar)。除了乌克·瓦尔呼缦王和迪瓦什梯奇王之外,汉文文献对其它8位国王的在位日期及其与唐朝的往来都有记载,他们分别对应的是沙瑟毕、同娥、拂呼缦、笃娑钵提、泥涅师师、突昏、乌勒伽和咄曷。钱币资料和文献记载的差异使得伊赫希德王朝世系至今尚无定论,这也引起了国际史学界的关注。

图1 撒马尔罕汉文、粟特文钱币Zeno.ru 500841①本文中所使用的钱币图1-图18均来自东方钱币数据库(Oriental Coins Database)。

图2 撒马尔罕西希庇尔钱币Zeno.ru 15238

一、国际史学界对伊赫希德王朝世系的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在撒马尔罕附近的塔利巴尔兹(Tali-Barzi)遗址、片治肯特遗址(Panjikent)和阿弗拉西亚卜遗址(Afrasiab)出土了大量的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收藏了类似的钱币。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根据这些钱币的面文、形制等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以及相关的文献记载,对与伊赫希德王朝世系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成果显著。其中,斯米尔诺娃、理查德·费耶(Richard Frye)、迈克尔·费多罗夫(Michael Fedorov)和李铁生等学者对撒马尔罕的伊赫希德王朝世系进行了构建。

根据斯米尔诺娃的说法,伊赫希德王朝统治的时间是640—740年,共有10位国王,即西希庇尔王(640—660年)、乌佐格王(640—660年)、瓦尔呼缦王(640—660年)、乌克·瓦尔呼缦王(其中,673/674—675/676年属于无统治者时期)、图卡斯帕达克王(680—700年)、马斯其·乌那什王(680—700年)、吐尔昏王(700—720年)、古雷克王(700—720年)、迪瓦什梯奇王(720—740年)、吐格哈尔(720—740年)。费耶认为,伊赫希德王朝的时间是640—740年。他所提供的世系表中没有将乌佐格王和乌克·瓦尔呼缦王包括在内,只有8位国王,即西希庇尔王(640—660年)、瓦尔呼缦王(660—680年,其中包括一段没有统治者的时期)、图卡斯帕达克王(680—700年)、马斯其乌那什王(680—700年)、吐尔昏王(700—712年)、古雷克王(712—737年)、迪瓦什梯奇王(在712—737期间,统治两年)、吐格哈尔王(737—740年)。李铁生在《古中亚币(前伊斯兰王朝)》一书中,探讨了东粟特撒马尔罕伊赫希德王朝的钱币变化及其特征。伊赫希德王朝统治时间是642—750年,共9位国王,乌克·瓦尔呼缦王没有包括在内。具体是:西希庇尔王(642—655年)、乌佐格王(7世纪)、瓦尔呼缦王(650—696年)、图卡斯帕达克王(680—698年)、马斯其·乌那什王(698—700年)、吐尔昏王(700—710年)、古雷克王(710—738年)、迪瓦什梯奇王(738年之后)、吐格哈尔王(738—750年)。

本文所使用钱币的主要来源Zeno.ru东方钱币数据库也提供了这一王朝世系的信息。伊赫希德王朝的时间是630—755年,包括10位国王。其中,西希庇尔王和乌佐格王的统治时间均在630—645年。具体是:西希庇尔王(630—645年)、乌佐格王(630—645年)、瓦尔呼缦王(650—675年)、乌克·瓦尔呼缦王(675—696年)、图卡斯帕达克王(696—698年)、马斯其·乌那什王(698—700年)、吐尔昏王(700—710年)、古雷克王(710—738年)、迪瓦什梯奇王(719—722年)、吐格哈尔王(738—755年)。

费多罗夫根据钱币重量的变化对伊赫希德王朝世系进行了构建。他首先肯定了斯米尔诺娃对钱币重量的研究成果。斯米尔诺娃认为粟特铜币数量与铜的数量成比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钱币有固定的重量,至少有两种重量标准,并以图例介绍了钱币的重量变化[2]63-65,544-546。但是,费罗多夫认为,斯米尔诺娃的研究并没有将这些重量变化与铸造者、铸币地和国王相对应。因此,他在斯米尔诺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钱币重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伊赫希德王朝世系:西希庇尔王(1.1—6克)、乌克·瓦尔呼缦王(1.5—6克)、瓦尔呼缦王(0.8—2.9克)、乌佐格王(1.19—3.6克)、马斯其·乌那什王(1.24—3.1克)、图卡斯帕达克王(1.1—3.2克)、吐尔昏王(1.32—4.46克)、古雷克王(2.7—4.6克)、吐格哈尔王(第一类钱币重1.42—2.8克,第二类钱币重1.1—3.5克)。

从现有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术界对伊赫希德王朝世系中的一些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针对谁是西希庇尔国王、伊赫希德王朝建立和统治时间等问题,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第二,斯米尔诺娃和费耶均提出了一个无统治者时期。斯米尔诺娃认为,乌克·瓦尔呼缦王统治期间包括一个短暂的无统治者时期(673/674—675/676年),而在费耶看来,瓦尔呼缦王时期应该有一个短暂的无统治者时期,但他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那么,伊赫希德王朝是否有一个无统治者时期呢?如果有,具体在什么时间?第三,现有研究对古雷克王、迪瓦什梯奇王和吐格哈尔王统治时间的界定差异较大。迪瓦什梯奇王是与古雷克王共治,还是与吐格哈尔王共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第四,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史料记载的问题,钱币上出现了乌克·瓦尔呼缦王和迪瓦什梯奇王的名字,但汉文文献为何没有对这两位国王进行记载呢?这也是导致对于伊赫希德王朝国王数量记载不同的原因之一。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尝试重构伊赫希德王朝世系。

二、西希庇尔国王与伊赫希德王朝的建立

630年之后,伊赫希德王朝开始统治撒马尔罕地区。然而,在现有研究中,伊赫希德王朝何时建立以及“谁是汉文史料记载中的西希庇尔王”的问题仍存有争议。

在斯米尔诺娃看来,西希庇尔、乌佐格和瓦尔呼缦三位国王的具体统治时间并不确定,因此他们的统治时期都看作是在640—660年间。费耶则认为,640—660年是西希庇尔王的统治时期。东方钱币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将西希庇尔王和乌佐格王统治时期定为630—645年间。在李铁生的研究中,西希庇尔王、乌佐格王和瓦尔呼缦王的统治时间分别是642—655年、7世纪和650—696年。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恰好反映了从631年到658年间撒马尔罕历史的复杂性。文献记载和钱币学资料均可以证明这一点。从钱币背面的徽记来看,西希庇尔钱币上出现了四个徽记,分别是方孔左边源自游牧部落但是最后被看作属于撒马尔罕的Y形徽记,方孔右边是三尾纹饰,方孔上方是一个倒U形的徽记,方孔下方是一个类似圆圈的徽记。乌佐格钱币上,也出现了一个类似三尾纹饰但没有左边的徽记。乌佐格国王被解读为同娥,中国史料对其的时间记载是634年,相对于文献记载的西希庇尔国王的时间(642年)而言,乌佐格的时间较早。当时突厥势力衰弱,史国逐渐控制了撒马尔罕,但撒马尔罕还有自己的国王。汉文文献的记载可以证明这一现象。根据《魏书》和《新唐书》的记载,撒马尔罕国王世夫毕和屈木支都娶了突厥可汗的女儿,通过联姻得到了突厥的保护。631年,屈木支上表,请求臣服于唐朝,但遭到拒绝。这一事件本身可以说明撒马尔罕与突厥关系的变化,撒马尔罕希望能够臣服唐朝,摆脱西突厥的控制。637年,撒马尔罕开始向唐朝进贡。直到658年,唐朝在撒马尔罕建立康居都督府,伊赫希德王朝与唐朝的藩属关系正式确立,这是撒马尔罕开始朝贡到唐朝正式在撒马尔罕设立羁縻州的时期。

“谁是汉文史料中西希庇尔王”是另外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斯米尔诺娃首先将西希庇尔王比定为来自史国的沙瑟毕王①史国是昭武九姓之一,《魏书·西域传》中出现了昭武九姓之说,即康国、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和穆国;《新唐书·西域传》中的昭武九姓指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尽管昭武九姓诸国的名称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昭武九姓共性的理解,一般被认为是指当时的粟特人国家。,后来她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修正。她认为,在史国发现的西希庇尔钱币数量远远少于阿弗拉西亚卜所发现的钱币数量,这一现象很难解释西希庇尔是来自史国的观点。因此,她提出,西希庇尔国王有可能是康国国王世夫毕[2]36-37。日本学者冈本孝(Takashi Okamota)从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斯米尔诺娃“西希庇尔王是汉文史料中的康国国王世夫毕”的观点。他认为,希西庇尔王是康国国王,世夫毕是对世失毕的一种错误拼写[3]。中国学者李铁生将西希庇尔王解读为一位未明确记载的康国国王[4]。针对这一问题,首先,笔者将以汉文史料和钱币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

关于世夫毕的记载出自《魏书》和《北史》。其中,《魏书》记载: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恒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枝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王字世夫毕,为人宽厚,甚得众心。其妻突厥达度可汗女也[5]。

这则史料虽然没有直接提供世夫毕的统治时间,但是记载了世夫毕的妻子是达度可汗之女。根据相关史实,达度可汗的统治时间大约是575—603年。唐朝铸造“开元通宝”钱始于621年。撒马尔罕开始铸造此类货币应该晚于630年摆脱突厥控制之后。世夫毕的统治时间早于开元通宝钱铸造时间,因此有理由认为,世夫毕不应该是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的开创者。

西希庇尔也不能被看作是康国国王。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一时期的康国并不是昭武九姓中最为强大的,从钱币徽记来看,这一时期的钱币上出现了源自史国的三尾纹饰。

《新唐书》对史国的记载:

史,或曰佉沙,曰羯霜那,居独莫水南康居小王苏薤城故地。西百五十里距那色波,北二百里属米,南四百里吐火罗也。有铁门山,左右巉峭,石色如铁,为关以限二国,以金锢阖。城有神祠,每祭必千羊,用兵类先祷乃行。国有城五百。隋大业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国,号最强盛,筑乞史城,地方数千里。贞观十六年,君沙瑟毕献方物。显庆时,以其地为佉沙州,授君昭武失阿喝刺史。开元十五年,君忽必多献舞女、文豹。后君长数死、立,然首领时时入朝。天宝中,诏改史为来威国[6]卷221,6247-6248。

史国在这一时期最为强大,很有可能史国控制着撒马尔罕。西希庇尔钱币的背面有四个徽记,其中,三尾纹饰源自史国。根据费多罗夫的观点,在史国国王丧失了对撒马尔罕的控制权之后,三尾纹饰继续出现在720年代史国Akhurpat钱币上①Akhurpat一般是指王室级别(court rank),但费多罗夫认为,这一术语在此应该指代一个统治者的名字。根据中国文献记载,727年,史国国王忽必多曾派使者朝贡。因此,Akhurpat可能就是忽必多。。由此推断,史国在控制撒马尔罕之后,将自己的族徽带到了撒马尔罕,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出现在这一时期撒马尔罕的钱币上。

在基本可以确定西希庇尔是来自史国之后,谁是汉文史料中的西希庇尔国王呢?从隋朝大业年的狄遮国王到贞观十六年的沙瑟毕国王统治时期,史料记载并没有提及撒马尔罕出现其它国王。鉴于这一记载,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如果狄遮与沙瑟毕之前没有其它国王,那么沙瑟毕可以解释为西希庇尔。另外一种是如果两者之间有其它国王,只是出于某些原因而导致文献没有对其进行记载,那么该国王可能是一位不确定的史国国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其它国王,这有待我们通过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来证实。目前为止,西希庇尔王可被比定为史国国王沙瑟毕。

三、乌克·瓦尔呼缦王和迪瓦什梯奇王的历史

乌克·瓦尔呼缦王的名字出现在钱币上,但中国史料并没有提供这一过往的相关信息。根据《新唐书》的记载,从拂呼缦(649—655年,瓦尔呼缦王)到笃娑钵提(696—797年,图卡斯帕达克王)统治期间,在撒马尔罕地区并没有出现其它国王。然而,从考古发现和钱币学资料来看,这一期间撒马尔罕地区应该出现了一位“无名王”和乌克·瓦尔呼缦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他们的统治时期。拂呼缦与中国唐朝的往来主要集中在649—655年,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在位时间。撒马尔罕的阿弗拉西亚卜壁画却为此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阿弗拉西亚卜北墙右边是一幅狩猎图,其中一位狩猎者是唐高宗。受到破坏的西墙左上方的人物,经过修复之后,被看作是撒马尔罕国王拂呼缦。研究表明,这一壁画反映的历史发生在大约公元661年。由此可以断定,至少到661年,拂呼缦依然是撒马尔罕的统治者。之后有关撒马尔罕的历史没有任何记载,直到公元675—676年,无名王的出现才弥补了这一历史空白[7]。

2011年春,一枚“无名王”钱币(an anonymous coin)被发现于阿弗拉西亚卜附近,其正面方孔左边是Y形徽记,右边是三尾纹饰,钱币背面是两个相对的Y型徽记(图7)。由于这枚钱币不同于其它国王的钱币,没有国王的名字,只有不同的徽记,因此被称作“无名王”钱币。“无名王”钱币背面的徽记类似于拂呼缦的一种钱币(图6),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无名王统治与拂呼缦统治之间的连续性。在无名王短暂的统治之后,出现了乌克·瓦尔呼缦王。尽管汉文史料没有留下任何关于乌克·瓦尔呼缦王的记载,但当时的政治背景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撒马尔罕地区遭到了来自呼罗珊总督萨伊德·伊本·乌斯曼率领的大军进攻。萨伊德向撒马尔罕进军,在撒马尔罕人的抵抗下,战争持续了一个月,最后,萨伊德与撒马尔罕国王缔结了和约。从670到690年,吐蕃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唐朝与帕米尔以西地区的联系。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了中国古代史家未曾记载这一时期撒马尔罕国王与中国唐朝之间的往来。

另外,钱币上出现了’Prykk国王的名字,但汉文史料同样对其没有记载。’Prykk MLK’被理解为Afrig Ikhshid,Afrig意思是“受到祝福的人”(blessed one),被认为是迪瓦什梯奇国王。关于他的统治时间,学术界存有争议。斯米尔诺娃和李铁生认为,继古雷克王(700—720年/710—718年)统治之后,迪瓦什梯奇出现在吐格哈尔王(720—740年/748—750年)统治时期。费耶认为,迪瓦什梯奇王是在古雷克王统治期间(712—737年)出现的,其统治仅仅维持了两年,继古雷克之后,才出现了吐格哈尔王(737—740年)。A·A·弗列依曼(A·A·Freiman)将迪瓦什梯奇王与吐格哈尔王看作是同一人。他认为,“Tarkhun不是一个名字,而只是一个头衔,具体是指迪瓦什梯奇王。从704年开始,他在撒马尔罕的统治持续了5—6年(704—710年)。之后,古雷克成为撒马尔罕的国王”[8]。根据穆格山文书的记载,718年,乌勒伽派使者前往中国,试图获得唐朝帮助抵抗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得知此事之后,他们委派片治肯特国王迪瓦什梯奇作为撒马尔罕的国王。719—722年,粟特人在迪瓦什梯奇王带领下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最后被困穆格山,迪瓦什梯奇王被处死。因此,在719—722年期间,撒马尔罕出现了双王共治的现象,即乌勒伽王和迪瓦什梯奇王。此外,钱币本身也提供了一些关于迪瓦什梯奇国王的线索(图16)。斯米尔诺娃认为这一钱币是“仿乌勒伽钱币”,但是此类钱币的方孔并没有被切割。

钱币学资料和考古发现弥补了汉文文献对伊赫希德王朝历史记载的缺失。伊赫希德王朝在瓦尔呼缦王统治之后,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无名王”时期。继“无名王”统治之后,乌克·瓦尔呼缦王成为伊赫希德王朝的国王。只是由于当时中亚政治混乱,战争频繁,所以这一时期伊赫希德王朝国王没有出现在汉文文献中。迪瓦什梯奇王与乌勒伽王共治,但其统治时间甚短,再加上乌勒伽王是由唐朝正式任命,因此,在汉文文献中只出现了对乌勒伽的记载,而没有出现有关迪瓦什梯奇王的任何信息。

四、仿造中国币与伊赫希德王朝世系的重构①注明:图3-图18是撒马尔罕地区不同国王统治时期铸造的仿造中国币。

在梳理和探讨了上述问题之后,结合《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等文献中关于撒马尔罕国王的记载以及一枚“无名王”钱币,笔者认为,伊赫希德王朝应该包括11位国王,即:乌佐格王(634—639年)、西希庇尔王(642年)、瓦尔呼缦王(650—不晚于675年)、无名王(675—676年)、乌克·瓦尔呼缦王(676—696年)、图卡斯帕达克王(696—697年)、马斯其乌那什王(697—706年)、吐尔昏王(707—718年)、古雷克王(719—740年)、迪瓦什梯奇王(719—722年)、吐格哈尔王(740—755年)。

1.乌佐格

乌佐格被比定为同娥。《旧唐书》记载,贞观八年,同娥被立为西突厥可汗。贞观九年,曾上表唐朝。其统治时间大约是634—639年。

图3 Zeno.ru 41895

正面:方孔上方是MLK’,下方是w/tz/nw/tr/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右边是三尾纹饰(缺少左边)。

2.西希庇尔

西希庇尔王被比定为来自史国的沙瑟毕。《新唐书》记载,贞观十六年(642),沙瑟毕向中国进贡。

图4 Zeno.ru 152381

正面:方孔上方是Šyšpyr,下方是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右边是三尾纹饰的徽记;上方是类似倒U形徽记;下方是一个圆圈。

3.瓦尔呼缦

瓦尔呼缦王被比定为拂呼缦。《新唐书》记载,永徽年间,唐高宗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授拂呼缦王为都督。其统治时间大约是650—(不晚于)675年。

图5 Zeno.ru 34948

正面:方孔上方是βrγwm’n,下方是MLK'。背面:方孔左边是三尾纹饰;右边是Y型徽记,朝左。

图6 Zero.ru 43169

正面:方孔上方是βrγwm’n,下方是MLK'。

反面:两个相向的Y型徽记。方孔左边的Y型徽记向右,方孔右边的徽记向左。

4.无名王

在拂呼缦统治之后,出现了短暂的无名王统治时期。汉文文献没有相关记载,但是在阿弗拉西亚卜附近发现的一枚无名王钱币可以证实无名王的存在。其统治时间大约是675—676年。

图7 无名王钱币

正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方孔右边是三尾纹饰。

背面:两个相向的Y型徽记。方孔左边的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的徽记朝左。

5.乌克·瓦尔呼缦

汉文文献没有提供这一国王的记载。根据考古资料和钱币资料,其统治时间大约是676—696年。

图8 Zeno.ru 123062

正面:绕方孔‘wrk wrtrmwk`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是三尾纹饰。

图9 Zeno.ru 167069

正面:绕方孔‘wrk wrtrmwk`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是三尾纹饰。

注:没有切割方孔。

6.图卡斯帕达克

图卡斯帕达克王被比定为笃娑钵提。《新唐书》载,笃娑钵提在万岁通天中(696)为撒马尔罕国王,但不久去世。其统治时间大约是696—697年。

图10 Zeno.ru 121456

正面:绕方孔twk’sp’δ’k 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徽记的中间部分类似于一个菱形,菱形上面的部分类似艹,下面部分类似两个相背的字母C。

图11 Zeno.ru 50498

正面:绕方孔 twk’sp’δ’k 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徽记的中间部分类似菱形,略带圆形状;菱形上面的部分类似艹,下面部分类似一个倒写的T字母。

7.马斯其乌那什

马斯其乌那什王被比定为泥涅师师。《旧唐书》记载,他在笃娑钵提去世之后,继承了王位。《新唐书》记载,泥涅师师在神龙年间中去世。其统治时间大约是在697—706年。

图12 Zeno.ru 128867

正面:绕方孔m´stc´wns 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是三尾纹饰。

8.吐尔昏

吐尔昏王被比定为突昏王。《新唐书》记载,大约在707年,突昏成为国王。其统治时间大约是707—718年。

图13 Zeno.ru 5198

正面:绕方孔trywn 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徽记的中间部分类似于一个菱形,菱形上面类似艹,下面类似两个相背的字母C。

图14 Zeno.ru 29014

正面:绕方孔trywn 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徽记的中间部分类似一个菱形,略带圆形状。菱形上面的部分类似艹,下面类似两个相背的字母C。

注:没有切割方孔

9.古雷克

古雷克王被比定为乌勒伽或者乌勒。《新唐书》记载,719年,乌勒伽与阿拉伯人之间发生了战争。他派使者前往中国,但遭到拒绝。《册府元龟》记载,乌勒王在开元十九年去世。其统治时间大约是719—740年。

图15 Zeno.ru 5245

正面:绕方孔'wr'kk MLK’。

背面: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方孔右边徽记的中间部分类似一个菱形。菱形上面部分类似相背的两个C字母上半部分,菱形下面类似一个倒写的T字母。

10.迪瓦什梯奇

迪瓦什梯奇王在汉文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是粟特文献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其在撒马尔罕的统治时间大约是719—722年。

图16 Zeno.ru 53716

正面:绕方孔’Prykk MLK’。

背面:仿方孔左边徽记的中间部分是菱形,略带圆形状,菱形上面类似艹,下面类似两个相背的字母C;仿方孔右边是Y形徽记。

注:没有切割方孔

11.吐格哈尔

吐格哈尔王被比定为咄曷。《新唐书》记载,740年,咄曷继承了其父乌勒伽的王位。《旧唐书》记载,天宝三年,咄曷被授予钦化王头衔。《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二年、十三年,咄曷向中国派遣使者。其统治时间大致为740—755年。

正面:绕方孔 twrγ’r MLK’。

背面:方孔左边徽记的中间部分类似一个菱形。菱形上面部分类似相背的两个C字母上半部分,菱形下面部分类似两个相背的C字母下半部分;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

图18 Zeno.ru 41898

正面:绕方孔 twrγ’r MLK’。

背面:方孔左边徽记的中间部分类似一个菱形。菱形上面类似相背的两个C字母上半部分,菱形下面类似相背的两个C字母下半部分;方孔左边是Y型徽记,朝右;在方孔上面,一个面朝下的月牙形徽记。

五、余 论

汉文文献提供了撒马尔罕伊赫希德国王生平及其与唐朝往来的活动等信息。然而,有关伊赫希德王朝历史的粟特文献甚少,因此汉文文献的记载尤为重要。本文以唐朝世系年代为基础,结合汉文史料、被释读的钱币面文以及新的考古发现,在回答一些争议问题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伊赫希德王朝的世系。那么,伊赫希德王朝的国王是否源自一个家族?他们反映了何种承继关系?钱币背面的徽记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根据徽记特征,伊赫希德王朝国王的钱币大致可分为三组,即带有Y型徽记和三尾纹饰的钱币,包括乌佐格、西希庇尔、瓦尔呼缦、乌克·瓦尔呼缦、马斯其乌那什;带有Y型徽记和菱形徽记的钱币,包括图卡斯帕达克、吐尔昏、迪瓦什梯奇;带有Y型徽记和菱形徽记变体的钱币,包括古雷克和吐格哈尔。

《新唐书》对伊赫希德王朝国王关系的记载如下:

隋时,其王屈木支娶西突厥女,遂臣突厥。武德十年,始遣使来献。贞观五年,遂请臣。太宗曰:“朕恶取虚名,害百姓,且康臣我,缓急当同其忧。师行万里,宁朕志邪?”却不受。俄又遣使献师子兽,帝珍其远,命秘书监虞世南作赋。自是岁入贡,致金桃、银桃,诏令植苑中。

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万岁通天中,以大首领笃娑钵提为王。死,子泥涅师师立。死,国人立突昏为王。开元初,贡锁子铠、水精杯、码碯瓶、驼鸟卵及越诺、侏儒、胡旋女子。其王乌勒伽与大食亟战不胜,来乞师,天子不许。久之,请封其子咄曷为曹王,默啜为米王,诏许。乌勒伽死,遣使立咄曷,封钦化王,以其母可敦为郡夫人[6]卷221,6244。

由此可以看出,依据徽记特征对国王家族关系进行的分类与《新唐书》对国王家族关系的记载并不完全吻合。第一组中,乌佐格属于突厥人,西希庇尔来自史国。从瓦尔呼缦开始,撒马尔罕有了自己的统治者。文献史料对瓦尔呼缦和乌克瓦尔呼缦的关系没有记载,但是后者的钱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前者货币类型的一种效仿。第二组中,汉文史料明确记载了图卡斯帕达克、马斯其·乌那什和吐尔昏之间存在着家族关系。但是,马斯其乌那什的钱币徽记却类似于瓦尔呼缦的钱币徽记,而且在马斯其乌那什钱币的面文中出现了Unash,在阿弗拉西亚卜发现的铭文中,瓦尔呼缦的称呼中也包括Unash。里维斯茨认为“Unash一词与马斯其乌那什王钱币上出现的一样,代表的是家族或者部落名字”[9]。费多罗夫也认为,由西希庇尔建立的王朝可以称作“Hunnish(匈奴)王朝”[10]。实际上,Unash并不能代表某一特定的家族或者部落,只是对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第三组中,汉文文献明确记载了乌勒伽和咄曷之间的家族关系,但是两者钱币背面的徽记却有所不同。

有关徽记的早期研究表明,徽记是家族或者王朝的一种象征和标志。但对于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而言,钱币背面的徽记并不能完全反映这些国王之间的家族世系关系。笔者认为,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的徽记反映的是一种更为重要的政治历史意义。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的用途可以印证这一观点。3世纪到8世纪,粟特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被称为“亚欧文明的十字路口”,粟特商人也因此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腓尼基商人”。随着粟特商业贸易的发展,粟特商人经过在撒马尔罕与中国河西走廊建立联系,然后进入中国内地。钱币的铸造应该是与商业贸易联系在一起,但关于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的用途需要进一步探讨。萨珊波斯银币和拜占庭金币曾在中亚一带和中国西北部分地区作为货币而流通。然而,据笔者所知,除了萨珊波斯银币、拜占庭金币,目前这条商道似无发现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粟特商业聚落也出现在草原游牧地区。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发现了拂呼缦钱币[11],其 面文是’βrγwm’n MLK’,背面是Y型徽记和三尾纹饰。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萨发现了乌勒伽钱币,其面文是wγrk MLK’,背面是Y形和类似菱形的撒马尔罕徽记[12]。鉴于这一现象,撒马尔罕仿造中国币并不是丝绸之路上主要的流通货币,其铸造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和利益需求,是撒马尔罕承认唐朝宗主权的表现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撒马尔罕铸造货币的目的,其政治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

猜你喜欢

撒马尔罕希德瓦尔
臭希德
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菲比·瓦尔作品欣赏
最佳拍档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死在撒马尔罕
米儿咱·穆罕默德·海答儿《热希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