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8-09-10姜春明
■姜春明
上海大学期刊社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编辑部,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200444
英文科技期刊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全世界科技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对英文科技期刊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显著加强。2013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旨在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其中D类计划主要资助新创办或拟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属于《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之一的“高校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同样正在实施中,目的在于提升英文学术期刊的质量。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未来几年对英文科技期刊的需求必将不断增大。为了深入研究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现状,陆续有专家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进行了研究。2018年1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对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进行了介绍[1];马峥等[2]和胡永近等[3]对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出版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任胜利等[4]对2017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姚玮华[5]研究了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现状;刘小燕等[6]则统计分析了SCI收录的高校英文科技期刊;范爱红等[7]对50种英文期刊开展问卷调查,提出发展对策。然而,大部分研究以全国或者高校的英文期刊为样本。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2017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有373种[8],其中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有38种,仅次于北京,是英文科技期刊出版数量排名第2的城市。基于此背景,本文拟对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的出版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数据统计日期截至2018年4月11日),从期刊基本情况、采编系统、网站建设、国际出版合作和出版模式5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对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整体的办刊现状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并对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对提高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的出版水平提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是指由国内出版单位主办,且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已经取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且CN号为31开头的正常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
1 调研结果与分析
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共38种。调研发现,其中有8种期刊或为非科技类期刊,如ECNUReviewofEducation、JournalofWTOandChina、InternationalComparativeResearch、ClinicalMedicalEducation、ContemporaryDanceResearch;或为中英双语期刊,如Nursing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或者无具体相关最新出版信息,如MedicialBulletin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JournalofMedicialCollegesofPLA。因此,排除这8种期刊后,上海市其余30种英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
续表
注:期刊名称右上角的S表示期刊被SCI收录;O表示期刊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出版;P表示期刊实施在线预出版;W表示建立了期刊网站。
1.1 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在这30种英文期刊中,19种期刊只有一家主办单位,其余11种期刊均是由两家单位共同主办。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主办或共同主办的期刊为12种,由高等院校主办或共同主办的期刊为13种,由各级学会主办或共同主办的期刊为9种。
从创刊时间来看,20世纪80、90年代创办的期刊共11种,最早的期刊为1980年创办,距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2010年以来新创期刊11种。一般而言,期刊的出版周期越短,对热点研究论文的吸引力越大。上海市30种科技英文期刊中,月刊8种、双月刊9种、季刊13种,出版周期为季刊的期刊数量相对最多。从SCI收录情况来看,30种期刊中已有18种被SCI收录,占比达60.0%,在2017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中,处于Q1区的期刊有7种。从学科分类来看,30种期刊中只有2种为综合类期刊。
1.2 期刊采编系统
利用期刊采编系统可以实现在线投稿、审稿、远程编辑等在线处理功能,可有效缩短审稿和出版周期,进而提高论文的时效性。目前,绝大多数期刊使用了稿件采编系统,全面实现编辑工作流程的网络化[9]。上海市有27种(90.0%) 英文科技期刊采用了期刊采编系统,其中使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的期刊有15种,3种期刊使用Editorial Manager System系统,使用Elsevier的Evise采编系统和北京玛格泰克采编系统的均为2种,其余5种期刊分别使用的是中国知网的期刊协同采编系统、HighWire出版社开发的Bench>Press稿件处理系统、OSA′s Prism Article Tracking System、eJournal Press的Manuscript Tracking System以及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勤云采编系统。英文科技期刊最好使用国际流行的稿件采编系统,这有利于吸引海外来稿,也便于邀请海外专家审稿,而国内公司研发的采编系统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英文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关键是要扩大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争取到更多的海外读者和作者。
1.3 期刊网站建设
上海市有28种(93.3%)英文科技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部分英文科技期刊除了建立独立的期刊官方网站外,在合作的出版商平台上也有相应的期刊网站。如以笔者所在的AdvanceinManufacturing为例,期刊官方网站的网址是http://www.aim.shu.edu.cn;其在合作出版商Springer网站上的网址是http://www.springer.com/engineering/industrial+management/journal/40436。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出版商平台建立的网站一般无单独的个性化设计,并且当国际出版合作一旦结束,网站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因此,期刊仍需建立具有独立自主权的官方网站。在这28种期刊中,有6种期刊仅基于合作出版商平台建立了网站,如ChineseJournalofChemisy,通过搜索引擎只能查到其在Wiley平台上的网站。
1.4 国际合作出版
“借船出海”,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商合作成为期刊国际化的一种共同路径。通过借助这些出版商的国际影响力和覆盖面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能见度,也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上海市已有25种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出版平台上出版发行,占83.3%,其余5种(占16.7%)未有相关合作。在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出版的25种期刊中,在Springer的SpringerLink平台上出版的期刊为9种,在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出版的期刊为6种,在Nature Publishing Group的nature.com平台上出版的期刊为2种,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Oxfordjournals平台和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的osa.org平台出版的的期刊各2种,在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的cambridge.org平台、Wiley的Online Library平台、Wolters Kluwer平台和Taylor and Francis的tandfonline.com平台上出版的期刊各1种。
另外,为缩短论文的发表时滞,国际出版平台大都提供在线预出版服务。在线预出版有2种形式:(1)已经过同行评议且被期刊接受,但未经正式排版;(2)在线提前出版,即已正式排版,但印刷版本尚未出版。目前,上海市这25种英文科技期刊也大都通过合作的国际出版平台实施了在线预出版。
1.5 期刊出版模式
期刊出版模式大致分为订阅模式和OA模式。订阅模式是传统的出版方式;OA模式则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利用互联网推动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的自由传播、免费获取而采取的行动[10-11]。OA模式是由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可以免费下载,但OA的出版费用非常高,以Springer为例,每篇论文的OA出版费用高达2200欧元。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仅9种期刊采用OA模式出版,其余21种均是订阅模式出版,表明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仍以订阅模式出版为主。由于大多数高校或者科研机构都会购买大型出版商的数据库,因此即使论文不是采用OA模式出版,论文的浏览下载也都是可以实现的。国内期刊在对策划组织的高质量稿件采取OA模式出版时,出版费用基本上由期刊承担,不需要作者付费。对于论文而言,OA模式并非是必须的,学术质量才是关键。当然,如果期刊本身的办刊经费充足或者作者支持其论文以OA模式出版,那么出版的效果肯定会进一步提高。
2 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研发现,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的出版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偏少。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提倡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对英文科技期刊的重视日益增加。2017年国家批准创办英文科技期刊达26种,上海市仅有2种。2010年以来上海已新创办11种英文科技期刊,而且这些期刊大都是专业化期刊。在创办新刊的时候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尽量不要创办类似的期刊,而应努力寻找期刊领域的某些空白点或新兴的交叉学科等。如2012年上海体育学院创办的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是中国大陆第1种英文版体育类学术期刊,2014年1月便被SCI和SSCI收录。笔者所在的AdvancesinManufacturing是中国大陆第1种制造类英文期刊,2013年创刊,2017年5月收到被SCI收录的通知,且收录论文追溯到2013年第1卷第1期。在很多研究领域,我国尚缺少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且收录在很多学科领域中仍是空白。例如,2016年度JCR显示,我国的179种期刊分布于JCR的99个学科,而在JCR全部177个学科领域中还有78个学科领域中没有我国期刊被收录。另一方面,绝不能单纯地为了办刊而办刊。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新创办的期刊在期刊采编系统、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准备还不是很充分,如有的期刊通过E-mail投稿,这对期刊的宣传与推广是不利的。因此需要抓住契机,争取办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期刊,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服务。
(2) 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虽然社会各界对期刊是否被SCI收录以及影响因子的高低等评价形式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被SCI收录仍是检验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有18种被SCI收录,但在18种SCI收录的英文科技期刊中,多数期刊处于Q3或Q4区,仅有7种期刊处于Q1,表明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与国际知名期刊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即使是已被SCI收录的期刊,仍亟需全面提升其总被引频次、学科排名等指标。另一方面,上海市大多数英文期刊为季刊,出版规模较小,发表的优秀科研成果有限,因此期刊的刊载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3) 期刊的专业化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发展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只有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ience)和JournalofDonghuaUniversity(EnglishEdition)作为当时高校学报历史发展的特色产物,从创刊之初便为综合类期刊,其余均为专业化期刊[12]。期刊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日益成熟的办刊模式,已有很多综合类期刊改版为专业类期刊,尤其是一些高校学报的英文版。例如,AdvancesinManufacturing便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在2012年由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EnglishEdition)改版而来[13-14]。
(4) 选择合适的国际出版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具有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平台。英文科技期刊要走向国际,只能借助国际出版平台实施全球电子版发行。在选择合作出版商时,需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与运营相对成熟的Springer和Elsevier合作的期刊最多,也有选择与期刊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学会进行合作,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众所周知,出版商旗下合作出版的期刊众多,他们的学科编辑负责的期刊也很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期刊主动出击,积极与这些出版商的学科编辑进行联系和沟通,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和策划营销活动,并将期刊嵌入进去。而对于尚未建立国际合作的期刊而言,也应积极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做好准备工作。
(5) 期刊网站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期刊网站是期刊重要的对外交流平台,因此期刊网站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期刊自身的发展。大多数期刊网站都具有在线获取论文、投审稿件、期刊介绍及编辑部办公等功能,但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有许多期刊的网站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有的期刊网站虽然设置了很多栏目,但是有些栏目长时间未得到维护和更新;有些期刊网站只是将纸质版论文内容简单地发布到网站上,增值服务不够全面,缺乏个性化。上述不足均与新媒体的发展对期刊的数字化融合出版提出的更高要求不符。
3 结语
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期刊影响力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期刊的整体发展并不均衡。虽然有CellResearch等国际一流的英文期刊,但也有一些创刊已10多年但其国际影响力仍比较低的期刊。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多方齐心协力,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