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国际比较研究
2018-09-10方红玲
■方红玲
1)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编辑部,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2)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
《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自1975年创立以来,影响因子被确定为JCR中评价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2]。近年来,在科技期刊全球化、数字化和新媒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众多评价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指标中,除了发表论文数量较多外,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低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SCI收录期刊[3]。期刊发表学术成果的被引用率与时间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被引半衰期就是对这二者关系的具体体现[4]。因此,被引半衰期也被公认为期刊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由被引半衰期的定义可知,期刊被引半衰期越大,则期刊被利用的时间越长,其老化的速度越慢[5]。因此,比较我国SCI收录期刊与国际上其他国家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差异,一方面可为评价我国SCI收录期刊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老化情况与其他国家的差异。然而,国内外鲜有上述问题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以2017年发布的JCR数据为依据,对我国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与国际上其他国家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对不同分区(Q1~Q4区)的SCI收录期刊进行国际对比,以期为我国期刊同仁及时了解和准确评估我国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现状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同时为我国SCI收录期刊编辑根据刊登论文老化速度制定今后的组稿、约稿策略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国别选择
参考贺德方教授论文《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中的国别选择[6],本研究选择G7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新兴国家代表(韩国、印度、俄罗斯)作为比较对象,对我国(不含台湾地区)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国际现状进行分析。
1.2 数据获取方法
登录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JCR,选择2016年版SCI数据库的View a group of journals by country/territory,分别获取本研究中11个国家的SCI收录期刊目录,逐个点击并获取每种期刊2016年的被引半衰期和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主要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来源文献量、引用半衰期、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将以上指标数据复制并粘贴到Excel数据表中。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处理数据,使用单因素ANOVA检验方法进行多个国家间的比较,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国际比较
2016年,我国SCI收录期刊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意大利、日本、印度、俄罗斯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比较见表1。
表1 我国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国际比较 (均值±标准差)
期刊被引半衰期是指期刊在统计年被引论文数量的最新一半论文的时间跨度,即该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的引用数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累计达到的,它是用来衡量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由表1可见,11个国家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945,P<0.001);其中,与G7国家和韩国、印度、俄罗斯SCI收录期刊相比,我国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整体水平仅长于韩国,均短于其他国家,而11个国家中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最长的前3位国家分别是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国内学者罗式胜[7-9]对半衰期进行了较多研究,他认为从文献的主体范围来看,文献半衰期可分为学科文献半衰期、著者文献半衰期及国别文献半衰期等,即不同国家的期刊文献的半衰期是不同的。因此,尽管同为SCI收录期刊,本研究显示11个国家的期刊文献半衰期各有差异。另外,从期刊所处的分区来看,我国SCI收录Q2区期刊被引半衰期位居11个国家中最后一位,而Q1区、Q3区和Q4区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也仅长于韩国SCI收录期刊。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要理性看待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半衰期越长,说明期刊学术影响越深远,刊登内容“比较传统、陈旧且出版时滞较长”[10],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SCI收录期刊刊登文献的整体老化速度过快,被国内外学者引用的时间太短。
鉴于我国期刊被SCI收录的时间相对其他国家较晚,尤其是近几年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较多,本研究仅对2016年我国SCI新收录期刊与其他国家的SCI新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11个国家SCI新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比较
由表2可知,2016年我国被SCI新收录期刊共3种,与其他国家SCI新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相比,其被引半衰期仅高于加拿大和日本的SCI收录期刊,这说明我国SCI收录期刊刊载论文老化速度较快。
2.2 11个国家不同分区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秩均值比较
为帮助广大办刊同仁认识我国位居不同分区SCI收录期刊与其他国家同一分区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具体差异,本研究还对11个国家不同分区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秩均值和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分区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11个国家不同分区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秩均值比较
表4 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分区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的P值比较
由表3可知,本研究11个国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位居不同分区的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德国、韩国、意大利和中国位居不同分区的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德国Q4区期刊、韩国Q2区期刊、意大利Q4区期刊和我国Q4区期刊在各国SCI收录期刊中被引半衰期较长。表4结果显示,我国SCI收录Q1区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加拿大、韩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为P>0.05);我国SCI收录Q2区期刊被引半衰期与法国、韩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为P>0.05);我国SCI收录Q3区、Q4区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加拿大、韩国、意大利、印度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为P>0.05)。
2.3 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各国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除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印度外,其他国家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与总被引频次均具有相关性;美国、德国、中国的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影响因子具有相关性;美国、法国和中国的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即年指标具有相关性;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与来源文献量具有相关性;所有国家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与特征因子均不具有相关性;只有德国和中国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与论文影响分值具有相关性;除俄罗斯外,其他国家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均具有相关性。笔者的前期研究结果也显示,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指标部分有相关性[11],而与引用半衰期具有相关性,这与国内外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0,12-13]。
3 结语
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指标,它可弥补影响因子在评价期刊时间上的局限性,现已得到期刊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甚至有学者指出:以总被引频次作为期刊影响力的衡量标准,期刊寿命与影响因子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相同的检索次数下,半衰期比影响因子更能说明问题[6]。因此,本研究对我国SCI收录期刊与其他国家(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意大利、日本、印度、俄罗斯)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进行了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SCI收录期刊整体和不同分区(Q1~Q4)的被引半衰期均短于除韩国外的其他国家。办刊人通常认为,英文期刊能够比非英文期刊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我国2016年被SCI收录的186种期刊中,有22种期刊的出版语言为中文,这可能是我国SCI收录期刊被国外学者因语言障碍而下载阅读和引用较少,进而导致被引半衰期较短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可对不同国家英语出版和非英语出版的SCI收录期刊、具有不同出版频次的期刊被引半衰期进行国际比较。
科技期刊是科技传播和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是进行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技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我国SCI收录期刊的编辑同仁要正确认识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国际现状,调整下一步工作策略和措施,如将期刊出版语言改为英文,多发表国内外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争取加入国内外大型数据库,开发并定向推送数字化产品等,促进我国SCI收录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