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实施游戏化教学,助推体育教学
2018-09-10李世臻广州市流溪河林场学校
李世臻 广州市流溪河林场学校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确保其心理健康。目前部分学校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水平低下,教学模式落后时普遍情况,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教师通过分析研究课堂现状,在课堂中针对的引入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提升身体素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小学体育游戏化的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贪玩、好动、想象力丰富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游戏化教学能够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将课堂内容游戏化的形式,集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进行学习。游戏性教学还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互动学习[1]。
我国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小学的体育课程通常比较少,家长以及教师潜意识的将体育课程归类为“休闲课程”认为体育课没有实际教学意义,只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放松。而且体育器材不足也是目前小学中的普遍现象,这两个因素导致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体育课堂都不重视。课堂的教学资源匮乏,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丧失兴趣。游戏化教学能有效的改善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通过让教师对课堂内容细心规划,让教师对体育教学给予重视。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丰富小学体育的教学资源。
首先,游戏化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展其知识面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游戏是以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思想品德为目的,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其次,体育游戏通常需要团队配合,所以体育游戏海恩那个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班级的凝集力。再次,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游戏规则,思考获得胜利的方法。
二、体育游戏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
体育游戏的设计一定要以教学目的为原则,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针对性的设计游戏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辅助教学,游戏在课程中为教学目标起到辅助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要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分组要合理,将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体现小组之间的竞争力[2]。
(二)安全性
体育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动态化的教学模式通常不好掌控,并且小学生的身体都尚未发育成熟,极容易受到伤害。教师在构建游戏教学时一定不能忽略安全教育这个前提条件。学生在游戏中,常常会因为玩的太过开心,而忘记遵守安全规范,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教师在考虑活动场地、活动规则等因素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安全因素,避免学生的运动的时候因为场地原因出现摔倒的情况。
(三)游戏规则的讲解
教师在构建游戏活动之后,应当对游戏的规则对学生讲解,对其中的安全事项以及违规事项一定要加以强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亲自为学生进行示范。一方面能够确保游戏的正常实施,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性,避免因为不清楚游戏规则出现安全事故。教师要在课前就细致的规划好游戏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动态教学教师对教学工程通常不好掌握,因此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出小组长协助进行管理,进一步确保体育游戏的正常开展以及学生的人生安全。
(四)注意观察
教师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且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加以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不遵守规章制度是常见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中止活动,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的进行教育,避免因为个别学生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时的进行难度调整,实现游戏性教学的效果最大化[3]。
(五)注意评价以及总结
因为体育教学除了期末考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对自己的水平以及对自己的表现通常会感到疑惑。教师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良好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运动的过程及时给予建议。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进而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游戏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实际策略
(一)情境教学
体育教师应当创立相应的教学情景,以此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教学活动中,将体育游戏与生活相结合,体现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从而让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立定跳远时可以加入游戏性的环节以及情感语言增强教学效果[4]。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立定跳远是利用田径场中的沙坑,让学生对老师的动作单纯进行模仿,然后排队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效率还是质量上都比较低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规范学生的跳远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的加以鼓励。通过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在竞争之中进行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
(二)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体育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应当对这一点加以重视,在开展游戏性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进而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游戏教学模式都大同小异“投篮比赛”“接力比赛”被体育老师频繁的使用,不但让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新鲜感降低,还会导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认真。因此,教师要在游戏编排的时候注意游戏的创新性以及教学目的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将“老”游戏融入“新”元素的方法,不仅仅可以提升游戏的趣味性,还能确保游戏的正常实施。比如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接力竞赛”将其加入“多人多足”的元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通过团队合作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教师应当将新游戏与老游戏加入新游戏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老鹰抓小鸡”“猫抓老鼠”等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趣味性强的活动与训练性强的活动相互结合,以此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老鹰抓小鸡”一类的趣味活动,选出淘汰的学生,淘汰的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如“立定跳远”“50米短跑”等等轻量化的运动,这样既能够提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游戏融入体育课堂,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进行游戏性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详细的计划游戏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教师以及家长要对体育教学给予重视,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