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作间期的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特点☆

2018-09-10董亮艳李芳潘宗拓炜陈景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周期性波幅变化率

董亮艳 李芳 潘宗 拓炜 陈景云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处于发作期时临床上诊断不难。但实际上,有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常处于间歇期,肌力及血钾已完全恢复,即使高度怀疑,也缺乏客观证据,有时只能等待再次发作,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1]。国内外研究表明,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 test,ET)可以在发作间期检测出患者的异常,且特异性高[2-3]。本文通过对我院的HOPP发作间期患者进行ET检查,探讨其临床价值及相关病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①临床已确诊的HOPP患者;②进行ET检查时临床疑诊,经过其他辅助检查排除、鉴别等追踪后最终确诊为HOPP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在进行ET检查时均处于发作间期。

1.1.2 排除标准 ①进行ET检查时临床疑诊,经过追踪后排除了HOPP,确诊为其它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②尚处于发作期,肌力、血钾未完全恢复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象与分组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7例为病例组:男21例、女6例,年龄 20~55(30.88±11.23)岁;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 27例,男 21例、女 6例,年龄 20~50(30.57±9.98)岁,与试验组性别、年龄均匹配。

1.2.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操作检查,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同一性,按照CMAP标准测定方法,选取右侧尺神经进行检测。使用美国尼高力Nicolet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电极为表面电极,置于小指展肌远端肌腹和肌腱;刺激电极为鞍状电极,置于距腕横纹2~3 cm,尺侧腕屈肌腱内侧或外侧,找到最佳刺激点,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引出最大CMAP后,再增加20%~30%强度(超强刺激)。测量时保持电极片位置固定,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1.2.3 快速运动方法 选择小指展肌的进行快速运动。患者坐位放松后,令患者尽力外展小指,给予相同的阻力,使小指展肌快速剧烈收缩。运动45 s后休息15 s,如此进行5个循环的运动,共5 min。

1.2.4 测量指标 运动前波幅(基线水平)、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测定CMAP负相波波幅。计算运动前后波幅的变化率。波幅变化率=(运动后波幅-运动前波幅)/运动前波幅×100%。即:波幅升高率为正值,波幅降低率为负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可信区间选择双侧。计量资料采用x±2s描述,统计检验两组间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

试验中考虑到由于ET检查本身为诱发试验,与患者抵抗阻力的配合程度及当天的身体状况均有关,存在检查误差现象,在研究中部分患者(8例)进行了隔天重复检测,记录其波幅较低数值。

2.1 对照组波幅变化正常值范围(x±2s)对照组运动后即刻波幅轻度升高,波幅变化率为15.7%±5.5%(4.7%~26.7%),即正常波幅升高范围为26.7%以内。随后波幅降低至基线水平以下,降低幅度较小,多数在30 min后不再降低,开始有回升趋势,平均在90 min~120 min内回复至基线水平。波幅变化率为-18.9%±5.0%(-8.9%~-28.9%)即正常波幅降低范围为-28.9%以内。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波幅变化率及曲线 两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MAP波幅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发现随着测量时间的推移CMAP波幅变化率也有差异(P=0.000),经分析,CMAP波幅变化率存在组别与测量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P=0.000)。病例组运动后即刻波幅轻度升高,波幅升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运动后15 min两组波幅均小幅度降低,波幅降低率仍无统计学差异(P=0.087),病例组在运动后 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波幅仍持续降低,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从曲线看,病例组在15~30 min时间段波幅降低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拉开距离,在30~120 min波幅降低幅度稍平缓,检测期间(120 min 内)无回升(见表 1、图 1)。

图1 两组不同时间点波幅变化率曲线

3 讨论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骨骼肌离子通道病,发病时骨骼肌细胞膜无法正常去极化,导致兴奋性异常而影响正常收缩。该病经常于剧烈运动、寒冷、饱餐等诱发因素后发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1-5]表明,ET较其他诱发试验(如冷诱发、自行车运动等)对于发作间期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因为此方法能记录到细胞膜兴奋性的整个变化过程[4],且操作方便、安全无创。

本研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正常人比较,CMAP波幅变化率有差异,且两组间CMAP波幅变化率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从波幅变化率曲线来看,两组患者的运动前CMAP基线相同,运动后即刻波幅均轻度升高,两组间波幅升高率无差异,目前对其升高原因国内外尚不清楚;运动后15 min两组波幅均开始出现降低,至30 min后两组波幅降低程度明显加大,两组比较出现了差异,后在 60 min、90 min、120 min各时间点正常组CMAP变化率逐渐回升至正常基线,而病例组在120 min之内持续降低无回升,波幅变化率两组间逐渐加大。因此在临床中HOPP患者行ET检查的检测时间应至少大于30 min。

在本研究对象中,病例组中有6例患者为ET阴性,检测发现波幅降低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正常人相同在60 min~120 min内逐渐回升,因此导致病例组的标准差值增加,如排除ET阴性的患者,病例组波幅降低曲线更明显。在对照组中出现1例ET阳性,像病例组患者一样波幅持续降低无回升,丁则昱等[3]研究发现健康人也可出现部分变异,约占8%。同时本试验发现,健康人回复至基线水平的时间多数在90 min后,很少有60 min内回复至基线水平的,这与丁则昱[2]、刘海玲[6]等研究结果50 min内回复至基线水平不一致,笔者将会在以后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以北京协和医院的CMAP波幅降低率33%为异常判断标准。在刘明生[1]一文中,采用ROC曲线分析,采用30%CMAP波幅下降作为界值时较为合适,其诊断周期性瘫痪的敏感度达87.5%,特异度达93.7%。笔者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讨论。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波幅变化率(%)(x±2s)

近年来众多文献报道离子通道病 (包括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高钾型周期性瘫痪、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先天性肌/副肌强直)均可出现ET异常[6-7]。本试验只研究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曾遇到1例疑诊为HOPP患者,行ET检查后为异常,后经过追踪再次发病后经过测血钾和心电图等其他检查,最终确诊为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因此不符合纳入标准,已剔除。本研究最初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时,有一些神经肌肉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疑诊为HOPP患者,行ET检查后结果为正常,后来经过作者追踪其他检查后,得知最终确诊为其他神经肌肉病,此类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也已剔除,但同时反映了ET检查特异性高,对于神经肌肉病的鉴别能起到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周期性波幅变化率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如何快速解答抽象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的问题
相位差变化率的快速高精度测量及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