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力

2018-09-10王童

青海湖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牦牛犀牛生命力

王童

郭建强的长篇散文《青藏牦牛记》,用凝重厚实的笔调将青藏高原上的这一经霜耐寒的独特物种牦牛,由浅入深,解剖开来,层层剥离,由此引喻出了牦牛与精神的互为因果关系,读后,让人有一种砥砺奋前的潜在力量。

牦牛这一高原的牲畜,寻常看上去,只是在草场上默默地舔食,沉静地安之若素。但实际上它是承载人類历史重负的一个缩影。这一点,在郭建强的笔下,勾勒得很清楚。从它生存的韧性到艺术的符号;从牦牛生存的自然氛围到诗歌里的气韵,其既嫉恶如仇又从善为良的天性,勾画出牦牛身上散发出野性中又含有人文气息的特质,这入木三分的刻画,也不难让人联想映衬着围绕着牦牛生存着的那些同样有着坚韧品性的人群。

记得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作家尤涅斯库早年创作的一出荒诞话剧《犀牛》,便是将这一哺乳动物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剧本通过人蜕变为犀牛,揭示了西方社会现实中的异化现实,以及人格丧失、精神堕落带来的社会灾难。与此感悟不同的是,郭建强笔下的牦牛,虽然披着厚厚的牛毛,抵御着寒冷等自然灾害,它却是乐观而又充满力量的。由此,散文由一个平行线上,不断向下切入,渐渐让人感受到了牦牛与人类生存相互呼应的生命力。如文中这样感悟道:“从文明的标志———火,火焰,到实际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扶助,牦牛在物质和精神的多重层面,都称得上是游牧高原、生活在高原的人们的一个图腾。人们称呼这个坚韧、强健、勇敢的物种为‘高原之舟,实在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离开它的扶助,实在是因为牦牛负载着人们太多希望。牦牛牵引着人们度过一个个飞雪弥漫的艰苦岁月,直至花香草绿的春天重返人间。”

这里,作者已将牦牛身上潜移默化出的精神品质凝练了出来,并在行文走笔中,让牦牛这一看上去的“异类”与人有了相通的共同体。

散文结尾,寄望牦牛能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画龙点睛出作者内心的向往,也将牦牛的驱动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这篇散文也有一些缺点,即开篇太过于拉开架子,与后面牦牛的烘托处有些脱节,自然景观的描述,若将牦牛的生活形态融合在一起效果会更好。但瑕不掩瑜,托物比兴,缀连感应的效果已达到了,不失为一篇浓墨重彩的佳作。

猜你喜欢

牦牛犀牛生命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直到世界尽头
绿野仙踪
如梦似幻
暴脾气的犀牛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