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蘋之末(小说)

2018-09-10雪归

青海湖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奶奶微信医院

算是蝴蝶效应么?看着窗外墨障一般不见一颗星星的天幕,张礼宁无奈地想。翻身换个睡姿,她依旧烦躁难安。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之前的一张报纸说起。

那张报纸上,有行醒目的黑体大号字《为了折翼天使的康复梦想》。没有孩子的张礼宁本就稀罕孩子,先是“天使”两个字吸引了她,而“折翼”二字,更是深深地牵动了她的心。

在记者采写的这篇报道中,有许多残障儿童来自贫困山区,曾经因为治疗花费了巨额费用,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最让张礼宁感慨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些孩子目前正在一家医院做免费的康复训练治疗。

这年月,哪有免费的午餐,何况还是免费的治疗!这应该是医院的变相广告。

张礼宁痛恨媒体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为了增加广告收入,挖空心思地诱骗读者。竟然还打着残障儿童的幌子,这太不应该了!张礼宁十分气愤。而她之所以如此气愤的另一个原因是,很想要一个孩子的她,眼看要奔四却至今都没有自己的孩子。

看到那家医院离自己所在的城区不远,张礼宁想,如果余生实在找不到另一半,找一个可怜的孩子陪伴自己,未尝不是好事一桩。况且,她爱孩子,是不是自己生的并不重要。这些小天使被生生折断了翅膀,如果她能帮助其中一个,也是积德行善。

让张礼宁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就此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其实说姐弟恋在张礼宁看来未必恰当,应该是介于恋人与朋友之间的暧昧。再准确一点,刚开始一周是暧昧,从第二周开始便是猛攻。

那家医院的院长王达竟然对张礼宁展开追求,这是她始料未及的。这便是张礼宁一时好奇带来的结果。如今,单位里的同事几乎都知道有人爱上了张礼宁,这个人不但年龄比她小,而且还是家私营医院的院长。

王达属于那种热血质的人,他的猛烈攻势让张礼宁很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而这,正是张礼宁最担心的。张礼宁属于人们常说的慢热型,很难在短时间内升温。她认为,来得猛烈,去得迅疾。

有多少突兀的炽烈,要时间来抚平。这是那天张礼宁发的微信朋友圈。

说实话,张礼宁其实是很享受这种过程的。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异性追求自己,而且还是经营着一家投资千余万元的民营医院的院长,这极大地满足了张礼宁的虚荣心。院长的鲜花加巧克力,还有一条条滚烫的微信,以及那些决定陪她走完余生的承诺与誓言,实在令张礼宁无力抵挡。

而更令张礼宁无法抵挡的,是这个叫王达的人真的在给这些孩子做免费的康复训练。而之所以免费,报纸上是这样说的:在相关医保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前,许多费用都由医院垫付。

这就是说,这些孩子在这里的训练和治疗,的确是免费的。报纸上还这样说:“因为康复训练满足不了部分残障病患的需求,康复中心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对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报道中列举了多个孩子的例子,还配发了照片,说明这些孩子在这里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媒体弄虚作假也不是没有。张礼宁决定亲自一探究竟,顺便看看有没有和自己投缘的孩子,以便领养。于是,这一天张礼宁自己开了车,前往那家医院。

当张礼宁以一个爱心人士的身份来到医院时,那一天,有五十多个残障儿童在这家医院里。孩子们有的在做针灸,有的在做器械训练,还有的在玩游戏。过道、病房、康复室,到处都是孩子,笑着闹着,哭着叫着。

张礼宁见到了医院院长王达———发际线相当高但个子不高,身形偏胖,长相普通,绝对属于放进人海瞬间被淹的那一种。王达并没有过多地追问张礼宁到这里的目的,他热情地向她介绍了医院的基本情况,并对张礼宁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说起许多孩子的治疗情况时,他了如指掌。

张礼宁印象中的领导和老总大都颐指气使,而王达这个院长却是例外。他超乎寻常的热情让张礼宁感动,这让她对王达有了好感。后来她甚至打电话到报社去表扬写这篇报道的记者。虽然电话里那个记者的口气完全是职业化的,带着热情的冷漠让张礼宁有点小小的失望,却令她对王达的好感更加深了一层。

离婚多年的张礼宁,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前夫嗜酒,酒后便是家暴。酒醒后他常常痛哭流涕,对她各种哀求。初时张礼宁选择了原谅,因为清醒时的他虽然只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平庸无为,但他顾家,也疼她。后来,当日子在柴米油盐中被人间烟火味熏透,感情被熏出了裂缝。这个嗜酒如命的男人,三天一大醉,两天一小醉,另加随时降临的家暴,令张礼宁日渐绝望。早几年时张礼宁以为他会悔改,后来她发现这只是她自己的天真幻想。

张礼宁也曾深入分析过其中原因,她认为,是因为他的公司半死不活,而他工作十余年业绩平平,难得上司赏识,加上他自己不思进取,混吃等死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而当他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没有门路和背景时,张礼宁在经过无数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后终于消灭了幻想。

恰在此时,一个让他们的婚姻走到终点的问题出现了。张礼宁结婚七年没有身孕。虽然在人工授精以及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也算不得大问题,但问题的根本在于张礼宁的丈夫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為不育的问题在他自己。这更加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张礼宁只要一提求医问药他就发火,于是酒醉更成家常便饭,这一来张礼宁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再后来,张礼宁一狠心,就选择了离婚。

没有孩子,离婚就没那么复杂,当七年的婚姻换来一张离婚证走出民政局时,张礼宁想哭却哭不出。她不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让这个男人看到她软弱的一面。这个男人,自打拿上离婚证,竟没事人一样吹口哨的样子让张礼宁的心里如针扎刀绞。但还能怎么样?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于是,张礼宁开始了孤家寡人的日子。最初的一年,还算适应,但越到后来,每天回家看着冷锅冷灶冷床冷铺,尤其是自己有个头疼脑热时身边连个问寒问暖的人都没有,张礼宁再无法淡然处之。

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已经走出婚姻殿堂的张礼宁,对于再次走进围城,心里的畏惧多于期待。相亲多次失败的她不断地等待、观望,结果这一等待就是八年时间倏忽而去。都说女人四十豆腐渣,想到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已然逝去,张礼宁不无悲哀。如今,王达让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王达也经历过一次婚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当初年轻气盛导致他变成剩男。因为妻子是家里人给他介绍的,婚后二人育有一个女儿。那时他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期,掌声与美酒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当许多人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他,还真的就让他迷失了自己。他便再也忍受不了相貌平平的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一气之下,给了她足够的钱让她离婚。

离婚后,他的事业依旧风生水起,但寻找另一半的事情无限期地搁置下来。原因在于一是他实在太忙,无法兼顾爱情。现在的年轻人,要的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他忙得两头不见太阳,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另一主要原因在于,他王达不想因为钱而结婚,他知道许多年轻貌美的姑娘找他就是为了他的钱,花钱买来的爱情他不能接受。于是他蹉跎了八年。

同样是八年,这是否就是所谓的缘分?张礼宁想,同时又觉得自己有点可笑。对方有钱有事业,还比她年轻,居然就看上了她。这虽然让她有点小得意,但她也并未因此被冲昏头脑。现在张礼宁需要跳出爱情看爱情,再不想轻易踏进婚姻重蹈覆辙。

可是天底下的事情,永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王达真正属于张礼宁的时间,永远在夜里10点以后。

这个时间段,以前张礼宁是在床上,或者敷面膜,或者看手机,不久之后便是与周公约会。而现在,每天晚上10点以后,他们二人谈人生、谈理想,谈各自的困惑与迷茫。

在张礼宁眼里,王达成熟,有血性,有魄力,更有魅力。如果有一点不足,那就是他并不是那种许多人眼里的帅哥。他自嘲为中年大叔,已经不是年轻姑娘喜欢的类型。

张礼宁本人并不喜欢什么姐弟恋,她喜欢成熟稳重的异性,希望有一个肩膀可以让她依靠,而不是一个小弟弟让她去安慰。而王达的自嘲,恰是让张礼宁所喜欢的。为什么呢?这让她的自卑感得以减少。张礼宁长得还算可以,至少同事朋友评价她是知性的气质美女,别有风韵。但她毕竟已过不惑之年,好在如今有闲的她,工作轻松,又不用太过操持家务、不用带孩子,有的是时间捣饬自己。而王达的不够帅,刚好弥补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

综合分析对比,张礼宁觉得这王达还是不错的伴侣人选。他有钱、有事业,这倒在其次,关键是他本人对婚姻有强烈的渴求,这从他每晚给张礼宁发来的微信中可见端倪。另外,他有爱心。虽然需要打点折扣,但他已经竭尽所能地为这些残障儿童提供服务。这是真正打动张礼宁的所在。

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笑笑的小女孩,红苹果一样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比星星还亮的大眼睛,一笑就露出一对可爱的小虎牙,十分可爱。因为语言和听力障碍,5岁的笑笑至今还不能口齿清楚地开口说话。笑笑特别爱笑,有银铃一样的笑声。笑笑一岁时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笑笑和她的奶奶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笑笑的爸爸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常年在外不回家。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为了给笑笑做语言和听力康复,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间房,每天来中心做康复训练。王达听说后,专门腾出一间病房给笑笑和她奶奶,同时还提供免费的中餐。只要有人来访,笑笑奶奶就一个劲儿地夸王院长,说他是难得的大好人。

心善。张礼宁又给王达加分。免费住宿、免费餐饭还加上免费的治疗,这听起来简直像一个神话,如今神话变成了现实,而实现这种巨变的,正是王达。

除了笑笑,中心还有一个孩子,13岁,脑瘫加癫痫,看着那个眼睛被生生拉扯到大脑袋两侧太阳穴的孩子,着实让张礼宁的心疼了许久。是的,他们就是天使,却在人间承受着巨大的磨难。而他们的守护者,他们的父母家人,也因此饱尝痛苦。

中心还有一个不到两岁的脑瘫儿,被护士抱着,戴着花棉布做的小围兜,十分可爱。当那个年轻的妈妈声泪俱下地给张礼宁讲述给孩子四处求医的过程,更让张礼宁感慨万千。

张礼宁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孩子,把照片发了微信朋友圈。她这样说:折翼天使需要关注、关心、关爱。

张礼宁没想到她的这条微信朋友圈竟引发了一场小地震。

张礼宁现在喜欢上了徒步。他们有一个徒步微信群,人数逾四百。其中一个群友见到张礼宁发的这些残障儿童的照片大受震动,第一时间截图发到了群里,并说提倡优生优育多年,在贫困山区竟然还有这么多可怜的孩子,这实在是让人意外。

那几个孩子弱小却严重变形的身体,让大家心情沉重。该帮帮他们,热心的群友提议。群里的人,大都有钱有闲,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天下大事,想到离自己所在城市不远的另一个地方,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群体默默承受着人间苦难,大家便商议捐款献爱心。

张礼宁把朋友们的热心及倡议告诉了王达。没想到王达比张礼宁还兴奋。他在电话中激动地说,太好了,社会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并说他会联系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第一时间来采访。他说仅凭他一人之力毕竟微弱,如果发动社会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功莫大焉。

张礼宁自然更为开心,能为王达做点事也是她心之所愿。况且这可是好事,温暖,感人,充滿了正能量。

张礼宁很快就在微信群里发起了捐款献爱心的活动。热心的人当然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也有群友质疑,说有人想借机赚名声,想来个名利双收。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却也让人不快。尤其是张礼宁的那个发截图的朋友,更是为张礼宁打抱不平。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张礼宁想,还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个5岁的孩子笑笑。笑笑没有妈妈,如果她奶奶同意,她就认笑笑为义女,以后会当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爱她疼她。这就够了,有多大劲出多少力,她张礼宁能力有限,人微言轻,能做到这个已经是最大限度。

这边张礼宁想悄悄地进行,那边王达却等不及了。他开始催促张礼宁快点行动,因为学校马上要放假,康复中心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来自特殊教育学校,如果学校放假,这些孩子就不好召集,电视台就不好采访。

张礼宁一听,也觉得有马上行动的必要,于是又在群里发通知,想尽快促成此次献爱心行动。

哪想到问题又来了———許多人不同意让媒体介入,说他们只是想献爱心,并不是想出名,坚决拒绝电视台和报社的采访报道。

张礼宁把情况反馈给王达,没想到王达很不高兴,他想不通这些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做法。他特别说明,如今他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社保局有百余万元的社保资金至今不到位,已经拖了三个多月。如果有爱心人士和媒体关注康复中心,势必形成一个倒逼态势,社保局就不好再找借口拖欠该给中心的费用。他还说到那个社保局长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对他的医院各种刁难。王达说了民营医院的各种艰难,总之一句话,借此活动既宣传了医院,也传播了正能量,何乐而不为?

听来全在理,张礼宁是口拙的人,自然难以辩驳,况且王达说的也没错,这是好事,没必要遮着掩着,社会需要正能量。

有一点让张礼宁深为疑惑,这么一次爱心行动经过媒体报道,就能形成倒逼之势,让社保局转账百余万元?这听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她把疑问向王达道出。王达说,其实转账只是时间问题,民营医院进入医保也是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现在的问题是社保局领导对他各种卡拿,不想顺顺利利转账,从局长到下面的会计、出纳以及办公室科员,许多人有一种不平衡到近乎嫉妒的心理,觉得钱是直接给了他王达,自然不会轻易转款。

这算不算套取国家社保资金?张礼宁问道。

王达明显不高兴了。他说,这不是套取。就民营医院来说,没有医保,就等于砍去了民营医院的腿,举步维艰。国家医疗资源本就有限,而咱们是人口大国,就医难看病难不是小问题,民营医院在一定程度弥补着公立医院的不足。如今的现实是在公立医院就诊患者可以正大光明地刷医保卡,而轮到民营医院就被各种设卡。现在国家提倡医康结合,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已成必然,试点工作早在几年前开始。只是这边开展更慢一些,许多人观念上一时转变不过来罢了。

对于这些张礼宁一片空白,虽然偶尔也在报纸上看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但她也只是一扫而过。这个晚上,聊天结束后张礼宁专门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内容,发现这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甚至还有私人牙科诊所、盲人按摩院纳入其中,不由得感慨社会真是发展了。如果连盲人按摩院都可以纳入医保范围,那么他们这些长期伏案工作难免有职业病的人,可就有福了。

这些倒在其次,现在张礼宁更关心的是,怎么说服群里的朋友同意宣传。如果真的可以实现,岂止一举两得,简直是多得。如果可以借此帮助王达的话,那他们的感情,便可以再加分。

想到这里,张礼宁有点兴奋。于是,她开始了在群里的一次次呼吁。当然她不好直说是为了医保资金的事,只是鼓动大家不要拒绝媒体宣传,说社会需要热心人、需要正能量。

哪知不止一人不买她的账,这是张礼宁没有想到的。平时大家一起出去嘻嘻哈哈、打打闹闹,除了开心热闹,就是自在逍遥。现在好了,各执己见,很难中和。支持的人自然同意张礼宁的说法,可更多的人反对,并说,如果有人想借机出名,就不要做。甚至有人直接说要放弃。

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好事啊。看来真是好事多磨,张礼宁哭笑不得。

她不得不再次和王达商量。

王达依旧希望媒体介入和助力,又讲了一通民营企业的难处。

有的人坚决不要媒体介入,一说采访的事就态度强硬地拒绝,有的人模棱两可,还有的人希望更多力量介入扩大影响。张礼宁被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各持己见。怎么办?张礼宁甚至想过放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现在她骑虎难下。王达一天几个电话催促,而群里因为意见不统一,大家心照不宣地绕开这个话题,恢复了之前的嘻嘻哈哈,令张礼宁进退两难。

王达开始坐不住了,除了打电话,就是发微信。现在他和张礼宁微信聊天的内容,除了各种甜言蜜语,就是尽他所能地出主意想办法,想促成这件事。

能不能这样?王达说,你们还是赶在放假之前做,媒体记者我也不请了,但到时我们中心这边出个简报宣传下总可以吧?

张礼宁哭笑不得,毕竟她是发起人,不了了之也不是她的性格,当然只有答应。但具体行动时,张礼宁动了一点小心思。她避开想宣传的那一类,把不想宣传的人拉进新建的一个微信群,大家在这里讨论具体实施事宜。譬如买多少东西,买什么,一个人承担多少钱,大家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张礼宁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她本人坚信,那些不爱宣传不出风头的,才是真正想做事的人,他们会拿出实际行动来。

果然如张礼宁所料,新微信群里的人很快就开始了筹资行动,你一百,他二百,各人按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用红包形式在群里发放,由张礼宁负责登记和管理。

仅一个晚上,8000块钱就筹集起来了。大家说做就做,第二天就去买东西。

于是,有车的开车,没车的出人,三辆车载着爱心,一大早奔批发市场。

张礼宁等人原想买些学习用品,又觉得这些孩子能活着就是大幸,学习倒在其次,还是米、面、油最实惠。又想,这些孩子毕竟在山区,怎么把整袋米、面或一桶油运回家?想来想去,还是衣服最好。毕竟衣服是可以穿的,而且接近年关,天气寒冷异常,冬衣最有用。大家达成一致后,五十多件新衣在他们的奔走中买了回来,当天就运到了医院。

王达见张礼宁说到做到,自然很是开心。于是大家热热闹闹地把新衣发给每一个孩子。更让大家开心的是,因为事先准备充分,对每一个孩子的身高体重进行了详细登记,他们买的时候买大不买小,这些新衣看来非常合身,孩子们开心地合影留念。

一场献爱心活动就此落下帷幕。让张礼宁有一点点不开心的是,这次活动,她出钱最多。本来她工资也不高,想着到时大家均摊,但她还没来得及说这话,群里已经发起了筹资活动。在市场买新衣的时候,差了900块钱,那个店铺老板死活不松口,说衣服给的最低价,已经是最大的爱心,再不愿意降一分钱,于是,张礼宁又垫付了900块钱。

张礼宁原想在群里说一说,但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况且群里去买衣服的每个人都清楚这事,但都没有出来说话。如此一来张礼宁更不好向大家張口索要,只有哑巴吃黄连。好在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张礼宁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当天她还发现了来自一个贫困家庭的一对姐妹,她准备长期关注。而之前那个笑笑,张礼宁也承诺了她的奶奶,要给笑笑想办法解决助听器的问题。她忘不掉笑笑奶奶生了锈的目光里,在听到“助听器”一词时突然放出的光亮。

没有媒体介入,自然没有太多人关注这个事,王达闷闷不乐。说张礼宁他们太实在,不适合这个社会。张礼宁的本意只是献爱心,有没有人宣传她无所谓。听到王达埋怨,她只有耐心解释,还说了自己多垫付了900块钱的事,王达以叹息结束聊天。

张礼宁心里有个谜团,不好直接问王达,心里装着反而越装越大。在医院献爱心那天,张礼宁出来接电话的时候,看到办公室门前有人在争执。

张礼宁是细心人,虽然没有走近,但已经听明白了缘由———有人来这里要钱。来人说,自己已经跑了好几趟,都见不到院长,这个钱今天必须要回来。

那人看样子似乎是水暖工,衣衫上挂着泥灰。而接待他的人,反复强调院长不在,还拒绝提供院长的手机号。张礼宁知道,院长王达明明就在楼上。

这件事在张礼宁心里打了个结,但她一直没有问王达。联想到王达说社保方面未给他转账,她对王达的困境也知晓一二,理解他为什么想让媒体倒逼。

过了几天,王达突然给她打电话,说是急需5万块钱,药品销售方正在等待付款。他这会儿已经取了药,但因为社保方面迟迟不转账,没法付钱。年底了,用药量大,今天必须支付。

张礼宁没有多想,就给王达转了5万元,因为王达说社保那边半个月后就转账,即会归还。

不过三天,王达又一次打电话,说垃圾车来要钱,有3000元的卫生费要付,把他堵在楼道里了。

张礼宁想象王达的艰难,古道热肠的她,又转去3000元救急。

接下来的半个月,王达很少和张礼宁联系。他说最近大检查,加上取药的人多,他几乎天天加班,吃住都在医院,尤其是取药的几天,他直接铺个纸板睡在地上。有人还拍了视频发到医院的微信群,张礼宁也在那个群里,看了视频感慨万千。

见王达如此辛苦,张礼宁很是心疼他,越发觉得创业维艰的说法没有错。张礼宁的弟弟就在广州创业,已经有十年。当初弟弟缺少启动资金曾向她张口借过,那时张礼宁没什么积蓄,加上和丈夫感情出问题,也没什么心情,就没管弟弟的事。不知道弟弟那边后来是怎么解决资金难题的,张礼宁不好意思多问,心里十分愧疚。这几年,因为没有孩子,协议离婚时前夫补偿了她一些钱,加上月月旱涝保收的工资,张礼宁手头有了点积蓄。如果不是因为找不到人生另一半而发愁,她的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如今遇到王达,让张礼宁内心十分纠结。她盼望能和王达走到一起组建家庭,但看到王达的事业虽然外面做得大,内里几乎是空的,心里又不免担心。尤其是社保这一环,王达一说起来就咬牙切齿,更让张礼宁为他悬着心。

半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王达不提还钱的事,张礼宁也不好追问。她知道社保没到账,他就没有钱,毕竟百万元不是小数目。好在总是有希望的。

这个晚上,张礼宁和朋友们徒步回来,骨头几乎要散架了,这回他们去的是以前从没去过的雪山冰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张礼宁越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与可笑。人总想征服自然,但自然就在那里,百年千年,并不屑于人类的狂妄。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张礼宁的心情好了许多。不再纠结于王达和她越来越少的联系,也不再忧心于人生另一半的寻找。她想,随缘吧,该来的总会来。

这时,连续十多天没有和张礼宁联系的王达突然打来电话。张礼宁不想接电话,就没理。不一会儿,电话又来了。张礼宁还是不想接,于是发短信让他微信留言。不一会儿,微信提示音不断响起。王达看样子是着急了,微信中接连追问张礼宁为什么不接电话。张礼宁随便找了个借口敷衍他。

王达突然说:“现在,我终于有时间陪你了。”

张礼宁不明白他的意思。

他接着说:“我现在有的是时间陪你,只要你不烦我就可以。”

张礼宁越发糊涂。因为毕竟这么久没有联系,不知道他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王达说:“医院停业了。”

这话不啻于惊雷,把张礼宁炸蒙了。好一会儿她才回复了两个字:“停业?”

王达解释说:“是停业了,上回大检查的结果。”

他展示了一张图片,是省厅处理定点医疗机构违纪违规的通知。最近省厅加大力度整治医疗机构,对省内多家相关单位进行了整顿。通知中被处理的共有五家,指出王达的医院存在伪造病历、空录费用、普通门诊套取医保基金、虚增医疗费用等问题,全省通报批评,给予停止医保刷卡半年的处罚。

看着这张通知,外行人张礼宁也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处理的四家违规内容各不相同,给予的处罚也不同。

问题显然很严重。张礼宁问他:“你怎么打算的。”

他说:“我想放弃,自己去打工。”

张礼宁发了一个吃惊的表情。

“那怎么办?”他反问。

张礼宁当然不知道怎么办。她又问:“你投入的能收回多少?”

“投入一千多万元,现在收回可能拿不到一半。”

这天文数字让张礼宁担心加剧,问道:“有没有别的挽救办法。”

“往省上花钱。”他说,“社保欠我百余万元,不转账,我身无分文,举步维艰。”

“花钱能摆平吗?”

“省上摆平下面自然就可以。关键是需要钱。”

“多少?”

“25万元。”

“这个钱你有吗?”

“没有。我打算把车卖了。交了罚款,把员工工资发了,医院关门,改行打工。”

“车能卖多少?”

“我的车五十多万元买的,开了一年,能卖二十多万元。”

“那损失太大啊!”

“没办法啊。没有人可以帮我,现在只能这样。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这么难过。”

“我人微力单,什么都帮不了你。”

“谢谢你,有你我足够了。”

这句话让张礼宁倍感温暖。她没想到仅一个月就天翻地覆。她不禁又问,“去年也是这样吗?”她突然想到有人在医院要债的事,忍住没有说。

王达说:“年年抽查,查到谁谁倒霉。不过,许多事就是得花钱摆平。”

“花钱就能摆平?”

“是的,花钱就可以。处理完我就去打工。”

“你是当老板的,你到哪打工,你受得了别人的脸色吗?”

“我去西藏,去西藏过年。”

“那边联系好了吗?”

“没有,边走边看吧。”

“那不去那么远不行吗?”

“我想离开这个让我伤心的地方。我太累了……”

“那得计划好再行动啊。”张礼宁越发担心。

“我心里流着血,我突然想到了死亡。我也没什么特别知心的朋友,只有你。”

“别胡思乱想,你这么年轻,又能干,人也聪明,不过是决策失误,谁都有低谷期。”

“但我现在没法走出眼前的低谷期。”

“你需要时间。”

“现在没有时间,再过半个月,社保局转账时间就到了。如果我这边不处理好,就得再等半年。半年时间太长。如果省上搞定,我交了罚款,账自然转出。我今天还去了一趟放贷公司。”

“那个去不得。”

“是啊!我都要愁死了。给你添麻烦了,影响你的心情,实在对不起。”他说。

张礼宁的心瞬间柔软下来。怎么办?她的脑子飞快地转着。还没容她想好,他突然说:“我想现在见你一面。”

“现在?”张礼宁有点惊愕。

“是的。”

“见面有什么用,我也帮不了你。”

“就聊一会儿,反正以后不容易见到了。想见你最后一面。”

“最后一面?你不是正积极想办法解决吗?”

“我想不出办法啊!只能放弃,然后离开这里。以后恐怕再见不到你。只能微信联系。”

“啊?”

“你不想见我吗?”

“想啊,可是现在是半夜一点,况且下了雪,路又滑,开车不安全,几十公里路,可不是玩的。”

“那我明天一早上来,明天我们见个面。然后我去省上。”

关了手机,张礼宁彻夜难眠。明天要见到王达,她觉得开心,但一想到他的处境,又不免忧心。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第二天一大早,王达开车来到张礼宁家门口。张礼宁不好让他到家里,只能上车,由他带着无目的地乱转。

因为晚上聊了许多,今天没了话题,气氛有些沉闷。张礼宁看着憔悴了不少的王达,嘴唇起皮发白,心里隐隐作痛。

转了两圈,王达意兴索然。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来。

接电话中,王达不断地说“是、是、是”“好、好、好”,并说中午会面一类的话。

挂了电话,王达解释说,有转机了。

见张礼宁一脸疑问,他解释说,今天他上来就是准备去卖车的,手续都带了,他展示给张礼宁看。“现在事情有了转机,有个老领导刚打电话,说已经找好人,只需要我带着钱上去就可以。”他说。

“那你就不用担心了。”

“怎么不担心,我没钱啊,我拿什么上去?”

“啊?”张礼宁一想也是。一时无言。

“再给我借点钱。我给你写借条。连以前的5万多元全部加上,总共30万元。社保局一到账我就还你。”

“你不是要卖车吗?”

“没有車我也寸步难行。”

“那……”

“求你了。”王达拱手作揖。

“可是我……你有那么多朋友,我算什么呢。30万元,不是小数字,是我的全部积蓄。”

“我知道,但我也知道只有你能帮我。其他人,我有钱时全围着我转,现在我没钱,一个一个躲得远远的。”

“可是我……”张礼宁说不出来。

“求你了,别可是,我付利息给你。”

张礼宁一向口拙,此时更不知道说什么。

“我会还你的,我给你写借条,我现在就写。”

还没等张礼宁答应,他就拿出一张纸开始写借条。

张礼宁想帮他却又觉得矛盾。认识不到三个月,这个比她小的男人,就要从她这里拿走30万元。张礼宁不是傻子,30万元,是她此生的全部积蓄。可是想到那天有人上门讨债,又想到他昨晚说的那些话,张礼宁觉得他太艰难。当初她没有出手相助她弟弟,至今让她无颜面对。

想到这些,张礼宁内心矛盾重重。如果可以,她甚至想着,如果他能保证爱她一辈子,她愿意借给他。但这样的话,如何让矜持的她说出口?

“求你了。”他再次乞求。

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再次触动,张礼宁一横心,点了头,拿了借条,掏出手机,用微信开始转账。甚至当一张卡上钱不够时,她又挂了另一张卡给王达转账。

拿到钱的同时,王达那边又有电话催促,于是,他匆忙将张礼宁送回,赶去办事。

晚上,王达发来微信感谢她帮助,没让他卖车。

张礼宁不想听这个,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让他保重。

王达说,领养孩子的事,还是别考虑,现在人心难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张礼宁不想继续这个话题,随便发了一个表情。

“如果,你执意要领养,我得把丑话说到前头。我不喜欢残疾孩子。”王达说。

张礼宁无言以对。

一个长夜过去,又一个白天过去。当一个又一个的长夜与白天交替着流逝,一切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似乎又随之改变。张礼宁依旧上班、下班。每天推日头下山倒也不难,但她觉得自己被王达给掏空了。

没缘由地,张礼宁和王达渐渐疏远起来。其实早前除了王达猛然展开追求的那几周外,他们二人的联系并不频繁。如今,王达既不打电话也不发微信,张礼宁自然不好主动联系,生怕他误会她是在催账。

张礼宁心里纠结如麻。心里既盼着他能早日还钱,又担心他归还了再无理由联系。转念又觉得自己太过可笑,暗想,自己真是太不成熟了。到底什么时候,自己才可以真正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

在承诺的还账时间超过81天时,王达依旧不见动静,张礼宁坐卧不宁。她一直关注着医院的群消息,当听说那些孩子的免费治疗因为检查出问题都停了时,张礼宁突然想起了那个叫笑笑的孩子,想知道到底她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家庭,过着怎样的日子。她很想走近了看看她,只是看看。

王达曾经十分反对张礼宁收养残疾儿童,她怕他知道了不高兴,就搁置下来。现在,张礼宁准备一个人悄悄地去看看。

在一个雪天,张礼宁独自开车到了笑笑家。

在那个没有手机信号的名为疙瘩的村里,看着封闭的走廊上残破的玻璃窗用透明胶带粘着,看着在院子里拿着一根麦草却玩得不亦乐乎的笑笑,看着院子里破烂的柳条背篼上打着的补丁时,张礼宁感触良多。

笑笑的奶奶满头灰白头发荒草一样伏在头皮上。荒草下,是一张如核桃一样的写满沧桑的小脸,皱着,笑着。奶奶所系的围裙上扑满了粉灰,奶奶身上穿的丝棉棉衣不但破了衣边和袖边露出内里,许多地方因为洗的次数过多,已经有了不少小破洞。奶奶的胳膊上套着一双十分奇怪的袖套,张礼宁仔细一看,居然是旧衣服的袖子剪下来缝制的。当奶奶伸出粗糙的双手时,张礼宁发现,手指全部蜷曲不说,手背和指缝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裂口。而这双手颤抖着伸出来和张礼宁的手相握时,温暖异常。

奶奶因为张礼宁的突然到来十分忙碌,她一会儿去割肉,一会儿又去买茶叶,没有一刻得闲。奶奶还亲自下厨为张礼宁炒菜。厨房位于小院的西北角,在那个四处漏风如冰窖一样的灶房里,张礼宁站在被灶烟熏黑了梁顶的灶房下不知所措。案板上盖着一块破了多处的人造革盖布,上面放着一块小小的圆截木板当菜板,菜板上是奶奶刚切的土豆片,旁边是一盘酸菜,切得细碎。灶膛里烧着麦草,不时有没有烧尽的麦草从灶膛落到地上。张礼宁怕引起火灾,抓起来一把填入灶膛,手忙脚乱的她竟将几根草扔到了灶台上方。灶台上方支着一口大锅,奶奶刚把油倒进准备炒菜,见张礼宁狼狈的样子,奶奶笑着说:“你坐会儿,我来。”只见她麻利地将麦草填进灶膛,用火棍拨了几下,刚才接近熄灭的火苗瞬间燃起,油锅热了,奶奶将土豆片倒进锅里翻炒,一股浓烈的油烟味弥漫在小小的灶房……

奶奶后来还擀了面,张礼宁许久没有吃到手擀面了,一口气吃了两碗。奶奶开心地笑着。笑笑见奶奶笑,也一脸兴高采烈的样子。奶奶甚至还热了自家酿造的粮食酒端给张礼宁,无论如何要她喝一口。在張礼宁以开车为由推辞时,奶奶拉开铺盖说,醉了最好,就在这里住一晚。

那夜,张礼宁真就住下了。她拿出自己的手机给笑笑玩,直至耗尽最后一格电。夜深了,笑笑怎么都不肯和奶奶睡,紧贴着张礼宁坐的她,小声地哭泣着,小肩膀一抖一抖。在张礼宁看来,此时的笑笑,仿佛是被雨打落的一只蝴蝶,在污泥中努力想展开翅膀。她担心随时会有一只脚落下来踩住这只蝴蝶。如果可能,她将凭自己的力量阻止这只脚的落下……

这一夜,笑笑就睡在了张礼宁身边。小人儿睡梦中流着口水的样子可爱又讨人亲,半夜里,张礼宁轻轻地把笑笑的胳膊放进被中掖好,在她光洁的额头亲了一下。然后她一个人爬起身,准备起夜。

当张礼宁给自己壮着胆儿战战兢兢地往大门口的旱厕走时,双腿打着哆嗦,既冷又怕。匆匆解决后,当张礼宁打着寒战返回时,却看见了笑笑的奶奶。

老人不知什么时候起的床,一个人站在院中的雪地上,穿着薄薄的内衣打着手电照着张礼宁脚下的路。奶奶没有说话,在暗处的奶奶仿佛一尊雕塑,只是这尊雕塑不断打着寒噤。此时,老人变成了光源,来自老人手中的那一束光,也照亮了张礼宁的心。

临别时,张礼宁提出要认笑笑做义女,奶奶喜出望外,当场就让笑笑跪下给她磕头。

笑笑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眼睛里有不解,更有不安。但她却十分听话地跪下磕头。张礼宁把笑笑拉过来抱在怀中,亲了又亲。笑笑的一双小手抓住张礼宁的裤腿,用她的小脑袋轻轻地抵着张礼宁,表达着她对张礼宁无法言说的依恋。这个举动更让张礼宁对这个孩子的疼爱增加了几分。

回去之后,张礼宁立即着手正式认笑笑为义女的行动。王达听说后再一次反对张礼宁认义女的做法。他说这些人太难缠,如果你一直对他们好,他们就没完没了地向你索取,仿佛一切天经地义。张礼宁此时想的是王达什么时候还钱。还钱时间过了许久,王达却从来不提一个字。张礼宁想用这笔钱给笑笑装一个人工耳蜗。

张礼宁觉得,现在什么也阻止不了她认笑笑为义女。有一种异常强大的力量支持着张礼宁不顾一切去做,这种力量,不止来源于笑笑,还来源于夜里笑笑奶奶手中的那束光。

“风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张礼宁想起宋玉《风赋》中的这句话。她把自己的微信名字改为青蘋之末。她想,如果自己注定就是始于青蘋之末的微风,哪怕终究改变不了什么,她也无怨无悔。

就在张礼宁将笑笑接到自己家中的第七天,这个晚上,久未联系的王达突然发来一条微信:愿你被温柔以待。随后,他又发来一张他个人的照片,照片后面是医院的大门,大红的春联内容如下: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时,张礼宁想起一副旧联:

但愿世间人无病

宁可架上药生尘

看到这张照片,张礼宁轻叹一声,在微信通讯录中拉黑了王达。

作者简介:雪归,本名杨秀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中国作协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小说等作品见于《文艺报》《作品与争鸣》《清明》《文学港》《飞天》《西藏文学》《山东文学》《北方文学》《青海湖》等省内外多家报刊,入选多种选本,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暗蚀》《无脚鸟》《在我之上》,散文随笔集《云端或泥淖》等。有小说等作品获得青海省政府文艺奖、青海省青年文学奖、全国电力文学大赛单篇作品一等奖、海东市首届河湟文艺奖金奖等。

猜你喜欢

奶奶微信医院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微信
萌萌兔医院
微信
微信
我家也有奶奶等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