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开展的探究

2018-09-10闫龙

体育风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合作意识拓展训练体育课

闫龙

摘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对高中体育课中注入拓展训练内容的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注入拓展训练内容,与现有的体育教学进行整合,不仅具有教育理念先进、课程内容新颖、教学质量优良和教学效果显著的积极意义,而且对推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深化高中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课;合作意识

一、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开展的背景

社会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拥有健康,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团队意识在现代生活中尤为重要,而拓展训练则是一种以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的教育模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心理品质和综合得到完善和发展。近几年,我在所带的体育教学班中有意识的开展拓展训练,并且收到了一定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同行和学校领导密切关注,经过二轮25个班级的拓展训练教学后,根据我的问卷跟踪调查结果表明:91.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中注入拓展训练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96%的学生对课程有较大的学习兴趣;97%的学生赞成开设拓展训练课;93.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拓展項目活动时总体表现出色,自己在团队中表现非常努力,90.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团队中具有价值。这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83.5%的学生认为通过拓展训练,自己团队的凝聚力提升较快,91.6%的学生对团队感觉很好。学生通过拓展训练教学后,对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感悟成功与失败能力以及提升能力等方面认为都有很大的收获。特别是在像我们三星级普通高中中开展此类训练,对于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内容的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实质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拓展训练回归体育教学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

(一)拓展训练的目的和体育教育目的相一致。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提升个人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个目标上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所以两者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是一致的。

(二)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体育教学相同。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体验中,从学员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入手,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通过体验式学习形成新的行为品质;同样,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反复练习,完成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相关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拓展训练运用的原理和途径也与体育教学相似。调查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20%;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都是利用这一原理,拓展训练设计特定的情景让学员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从而培养在社会中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这与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比赛雷同。

三、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拓展训练游戏的作用

拓展训练游戏要以小队为单位活动,通过新鲜、刺激和够酷的活动,密切配合,使同学们在欢乐中领悟,当困难来临时,谁也无法逃避,只有面对。任何人在各种困境下都有最后一种选择的自由,那就是态度。选择积极、乐观、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态度,运用自己智慧,借助团队的力量,就不会再有能压垮自己的困难。学习上遇到障碍,生活上碰到难题,谁没有自己的烦恼?不要畏惧,勇敢地上,你会发现,解决之道原本就这么简单!

在我们体育教师的眼光里,拓展游戏的内容,说穿了无非就是游戏,只不过它专门选那些特别有健身益智作用的游戏,并赋予其生动的情境、明确的目标,更强调人际的沟通、信任、体验和合作,采取一种全新的理念来组织的活动。

四、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整合

(一)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体育与技能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学生、教师的主次地位颠倒,不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而拓展训练以活动为途径、以学员为中心,为学员创造难忘的学习体验;通过对体验的反思,使体验者超越体验本身;同时使学员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激励中加速所学知识的有效转换;并能联系生活与工作实际;以学习为目的,提供挑战和高峰体验;拓展训练课程始终遵循“理论一应用一活动一反思一迁移一提升一理论”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职业实用性为一体。

(二)引进在体育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绝大部分仍沿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即“三段论”模式,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而拓展训练注重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进学员问的了解和鼓励学员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这种观点更符合目前学生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引进在体育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把拓展训练中的游戏、独木桥、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项目移植到体育课教学中,改变体育教学只注重生理效应的单一局面,按照人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的规律来重新安排体育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内容、方式和形式多元化,使高职体育教学更生动、活泼,为“准职业”大学生提供服务。

(三)采用目标式管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发令,学生响应”的指令式管理,而拓展训练用个人与团队的目标来指导训练的进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更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迁移、提升。因此,我们在高职院校中采用拓展训练这种目标式管理,它有利于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五、拓展训练注入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拓展训练作为先进的培训理念,进入体育教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通过几年教学我发现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拓展训练教学应采用小班化教学,每次培训学生人数以14~16人为宜,才能保证较好的培训效果。因此,在高中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体育教师的数量不可能满足开课的需要。(2)拓展训练需要相对较长的授课时间(一般为l~2天),这样才能保证连续不断的项目刺激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悟”,这样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而现行高中体育课时间一般45分钟,导致培训特别是反思阶段匆匆流逝,影响反思提升的效果。(3)拓展训练项目虽对改善学员心理素质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但对三维健康内容之首的身体素质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获得参加体育锻炼的急迫感和欲望。建议在高中将拓展课程与现有的体育课程交叉渗透进行推广,以达到体育带给人类健康的完整性。(4)拓展训练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体育运动学知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引导和预见能力。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开展课程教学的老师需要参加拓展课程的进修、提高,切勿盲目开设。(5)安全问题是拓展训练进入高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拓展训练内容的高空项目对参训的高中学生在心理上有较高的挑战性,同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提高挑战性、降低危险性,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安全的、能够达到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系统,为整个拓展训练提供安全保障。(6)拓展训练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许多事情还在摸索阶段,需要尽快调查、研究,真正做到科研与实践同步。

六、结论

借鑒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来改变目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过分单一的局面。将拓展课程和体育课程交叉进行推广,在课堂教学上运用拓展训练来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教育目标;而运用现有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和灵活性来实现生理方面的教育目标,利用两者优势的互补性,实现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夏生兵.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8 (11):98.

[2]徐辉.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第14卷第3期,2005年9.

[3]郑志平.一堂体育心理拓展训练课的回顾与剖析[J].贵州教育,2010 (23):39-40.

猜你喜欢

合作意识拓展训练体育课
体育课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试分析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