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模式探析
2018-09-10徐亮
徐亮
摘 要:对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模式进行探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文章通过日常工作观察与学业数据分析,对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问题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着力于现实实践的价值检讨,着力面向未来,探寻构建适合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特色的学业辅导模式的张力和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模式;张力和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8-0175-03
Abstract: It is a new focal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mode of academic guidance for art undergraduates in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daily work observation and academic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tra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rt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problems in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the value review of practical practice and facing the future, explore the tension of academic counseling mode and the way of real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rt undergraduate.
Keywords: art undergraduate; academic guidance mode; tension and realization way
隨着高校扩招,大多数综合性院校均已开设艺术类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艺术类本科生由于自身艺术特质和艺术类教学的独特性,导致其在学业上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使得开展艺术类本科生的学业辅导模式探析显得尤为必要。
一、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问题现状与特点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本文以北京工商大学2013级、2014级、2015级3个年级的艺术类本科生学业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与英语学习行为调研,深入了解艺术类本科生目前学业问题现状与特点。
(一)专业课基础较好,文化课基础薄弱
艺术类本科生在高考录取时往往以区域联考成绩以及艺术专业院校考试成绩为基准,文化课成绩远低于普通考生。统计北京工商大学2015级艺术类本科生生源质量分①发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生源质量分为66.31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分为64.85分,产品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分为64.73分,非艺术类专业生源质量分在78.45-87.67分之间,可以看出,艺术类本科生生源质量分远低于非艺术类专业生源质量分。艺术类本科生多数从小学习美术等专业知识,部分由于高中文化课成绩不好而转学美术,并将多数时间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导致进入大学文化课基础薄弱。统计截至2016年春季学期北京工商大学艺术类本科生2013级、2014级、2015级班级学业情况发现,652人中有267人不及格,平均不及格率为40.95%,不及格门次为488门,平均不及格门次为1.83门,绩点2.0以下人数为29人,占总人数的4.45%。不及格门次中95.90%为文化课,集中在大学英语、体育上。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课基础薄弱,亟待提高,是学业辅导的对象。
(二)习惯自由,缺乏自律性
艺术类本科生由于自身的艺术特质,思路开阔,习惯自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约束和自律性较差,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尤其是缺乏英语、思政等文化课学习的主动性。2013级、2014级、2015级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学习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9.25%的学生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认为英语可学可不学以及完全不想学的占30.13%;课余时间会主动学习英语的只占20.42%,21.36%的学生课余不会主动学习英语,59.06%的学生课余偶尔会学习英语;89.04%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不会超过1小时;由此可知,艺术类本科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主动性不强,时间投入少,自律能力不足。
(三)个性鲜明,缺乏组织纪律性
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在学校受关注度不够,往往被误视为异类,因为他们个性张扬,情感丰富,思想相对活跃,但思维方式相对简单,往往缺乏深度,政治意识比较淡薄,不善于分析问题,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比较差,调查中发现40.04%的学生表示英语课和其他课堂上自己从来没有迟到或逃课,仅有22.25%的学生表示在英语课和其他课堂上从来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由此可知艺术类本科生学习上相对比较散漫,缺乏组织纪律观念,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因为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往往较为冲动,个人主义倾向较为严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不愿承担责任。对组织纪律带有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二、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存在的困境
学业辅导自上而下,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比较重视,大部分院校虽然重视学业辅导,但缺乏完善的支持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学业辅导主体参与意识淡薄。
(一)学业辅导自上而下, 各综合性院校执行不一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部门比较重视学业辅导,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尤为重视,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专门召开学业辅导工作会,于2014年底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意见》,对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高校建立由主管学生、教学工作校领导牵头,教学、学生、人事及各院系协调推进学业辅导工作机制,要求成立学业辅导中心,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专职人员,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业帮扶,为学业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从文件来看,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学业辅导,但从执行来看,各高校执行情况不一,任务基本落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参与较少。领导机构缺位,没有物质保障、经费保障、人员配备不齐等问题,各高校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漠视,最终流于形式。
(二)学业辅导缺乏完善的支持体系
目前,各综合性院校学业辅导支持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虽然不少综合性院校已经建立了学业辅导工作中心,但大部分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院系辅导员大部分兼职承担学业辅导工作。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务部门在学业辅导中各司己职,没有领导牵头进行科学、系统的分工协作,导致开展学业辅导时缺乏合作机制,没有良好的保障和体系支持。
各院校的学业辅导体系基本上参照传统的教学体系,重内容,轻方法。学业辅导工作者往往将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传授给学生,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实质性的联系。各院校在学业辅导上重配备,轻管理现象很明显,人员配备架构涵盖广泛,包括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及优秀学长等,但决定学业辅导质量的关键不仅是人员的配备,还必须有完善的日常化的培训和管理模式等运行机制支撑。
(三)艺术类本科生参与学业辅导主体意识淡薄
目前,各综合性院校在开展学业辅导过程中多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开展,且学业辅导模式单一,不能有效吸引艺术类本科生积极参与。在学业辅导过程中艺术类本科生处于被动的角色,忽视了其主体作用。对于习惯自由,个性鲜明的艺术生来说,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业辅导模式让其没有自主选择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意识不高,导致高校资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育实效性差等问题。
艺术类本科生参与学业辅导主体性意识淡薄另一层原因在于,综合性院校承担学业辅导的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老师、任课教师以及心理咨询教师等,且多为兼职人员,由于自身有繁杂的学生工作、教学科研任务,往往缺乏时间精力钻研学业辅导技能。更为致命的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辅导员并非都是艺术类专业毕业,对艺术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艺术生自然不会亲近和信服辅导员的学业辅导。而专业教师和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缺乏主动性和延续性教学;此外部分院校两校区办学,很多教师家离学校远,教师处于上课完就离开,没有给学生留有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导致艺术类本科生更加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模式构建
随着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艺术类本科生的现状和特点开展学业辅导,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一)构建科学的学业辅导原则,树立正确的学业辅导理念
艺术类本科生不同于普通专业本科生,其习惯和个性要求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业辅导原则来指导工作的开展。
1. 统合性原则。在遵循教育教学普遍原则基础上,根据艺术类本科生专业特性和艺术教学特点在学业辅导过程中照顾到其特殊性;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专业学习特点对学业辅导内容和方法实施有效调整,将有效资源进行调度整合,要考虑到学业困难艺术生的帮扶和全体艺术生的发展引导,坚持个体群体辅导相结合。
2. 主动参与性原则。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发挥艺术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激励作用;提倡全员育人的理念,强化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发挥教师主导和调动艺术生主体作用,实现艺术生自主学习。
3. 个性化指导原则。针对艺术类本科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开展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艺术专业实践性强,需要提供延续性实践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培养艺术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正确的学业辅导理念是学业辅导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业辅导理念。
第一,尊重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分类分层培养。充分尊重艺术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量身打造合适的学习计划,激发艺术生内在动力和求职求学的兴趣。
第二,合理组织,有序规范。学业辅导成效在于构建学业辅导有效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工作,强化组织体系、人员队伍和规章制度,建立针对艺术生特点的学业辅导科学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业辅导氛围。
(二)注重实效,健全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工作运行体系
学业辅导运行体系建设是学业辅导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学业辅导运行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
1. 完善组织机构,做好经费保障。学校层面,成立学业辅导中心;学院层面,成立学业辅导站;在系层面,成立学业辅导小组;学生层面,组织成立学业辅导社团。配备学业辅导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保障校、院、系學业辅导有序运行。
2. 完善学业辅导队伍体系。学校层面,由主管学生工作和教务工作的校领导,组织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务部门开展工作。学院层面,主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带领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务部门开展工作。系层面,系主任带领副主任和专业教师参与学业辅导工作。着力打造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优秀学生志愿者和校外专家(优秀校友)五支学业辅导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艺术类本科生导师制度。
3. 建立科学的辅导体系。(1)普遍性辅导体系。针对所有艺术生可开展共同参与性活动,如北京工商大学针对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开展致知学堂名家讲坛和“五早一晚”育人工程,“五早一晚”即早睡、早起、早读、早锻炼、吃早饭和上晚自习;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发起的早读早锻炼项目,通过参加科技立项提升学习成效;针对大四学生的就业超市和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和创新创业机会。(2)发展性辅导体系。教务部门大力宣传学科竞赛,组织动员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并给予经费保障。如带领学生参加“大广赛”、“学院奖”、“工业设计大赛”、“金铅笔奖”等艺术类大赛。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立项,参加“挑战杯”大赛,开发创业园区,进行创新创业指导。(3)特殊性辅导体系。开展学业数据分析,对学业困难学生具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帮扶。
(三)着眼长远,完善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工作有效运行机制
学业辅导运行体系是学业辅导取得成效的保障,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为学业辅导提供制度保障。
1. 学业预警帮扶机制
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困难是高校开展学业辅导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学业辅导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体现之一就在于对学业困难学生的辅导效果。学业困难艺术生的学业辅导必须以个性化指导为原则,根据其学业困难的等级实施学业预警机制与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
北京工商大学部分学院建立了学业预警制度和预警学生档案,学业预警有利于提早介入,将“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预警分为“两色两类”,内容分为考勤预警、成绩预警两类,等级分黄、红两色,便于及时预警,分类解决。该预警机制通过“校家联合”,共同督促帮扶学生。目前运行良好,成效显著。
2. 管理保障机制
适当的学业辅导机构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学业辅导取得成效的关键。学校学业辅导中心应进行全面统筹协调,调动所需学业辅导资源,院系学业辅导机构则结合艺术生特点和所学专业特性,制定具体学业辅导计划并贯彻落实。
学校学业辅导中心应对五支学业辅导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和管理,使其具备相关工作理念和学业辅导技能,为艺术类本科生提供更高水平的学业辅导。同时畅通专业教师队伍与学生工作部门的沟通渠道,通过任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优秀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协作,构建一个多角色、多维度的学业辅导工作新局面。
制定和完善学业辅导工作制度,设置专门的辅导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定期开展学业辅导工作例会,召开学业辅导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交流会,确保学业辅导工作取得成效。
3. 考核评价机制
学业辅导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需要进行有效考核评价,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的考核评价体系。学业辅导考核评价应不仅限于学习成绩层面,还应包含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多个维度。
学业辅导重在学业,而学生的学业发展是连贯性、发展的,需要全面、科学、动态的学业辅导反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要对参与学业辅导前后效果进行分类评价,也要对参与和未参与学业辅导进行评价。
健全学业辅导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借鉴360考核评价方法,学校学业辅导中心在年终对院系学业辅导工作进行整体考核评价,同时也对学业辅导工作人员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评选出学业辅导工作优秀学院和优秀工作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学业辅导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综合性院校应为艺术类本科生提供学业辅导的环境和氛围,根据艺术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健全学业辅导工作体系,完善学业辅导工作运行机制,帮助艺术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自主化。
注释:
①生源质量分统计是由折算百分制后的高考成绩(权重0.5)、高考成绩与省控一批线的分线比(权重0.35)和新生入学英语分级测试成绩(权重0.15)三个部分构成,艺术类本科生的分线比以生源地文理科的最低分为参照。
参考文献:
[1]王秀彦.发展性学业辅导:高校学生工作新视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16-20.
[2]卢桂珍.大學生学业辅导探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11):22-25.
[3]李晓旭.民族院校理工科学生学业辅导模式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12.
[4]黄向军,许云燕.不同模式下增强高校学业辅导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16.
[5]仰晓莉,杨东华,等.大学生学业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5(4):18-23.
[6]王颖.发展性学生工作视阈下高职院校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5(17):154-155.
[7]林仪,陈凌,谢丹琼.工科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探究——以补充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5(0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