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
2018-09-10王志学
王志学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富含较多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促进作用,应用价值比较高。要想提高玉米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就需要合理应用玉米栽培技术,掌握每个环节的关键点,并且还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加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2-0046-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1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 土地管理
土地质量对玉米的生长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玉米生长的基础,也是核心内容,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肥力都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结合玉米的生长需求,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在比较特殊的地区,还需要对土壤进行整改,土地整改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栽种之前,需要掌握好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变土壤环境,提高土壤中所含营养物质,让玉米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要根据玉米的特性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对土壤进行整改工作[1]。玉米品种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对生长条件和气候的要求非常高,要根据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来进行玉米品种的选择。
1.2 种子的处理
玉米是喜温、喜光的高产型作物,其根系比较发达,整体高度偏高,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力,但是其对生长环境的敏感程度较为特殊,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种子的需求和生长情况进行考虑。玉米种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和发育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的种植地区,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挑选,确保玉米可以在第一次霜降之前成熟,以此保证玉米的产量。种子选择完成后,还要进行科学处理,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在阳光下暴晒,或者进行温和浸种,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保证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达到健康生长的目的。
1.3 科学选择播种时间
选择合理的栽培时间也是玉米栽种技术中重要的环节,我国不同地区所适合玉米生长的季节是不一样的,在播种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安排。玉米种植的时间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情况,并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需求,这样才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合理利用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确保播种的时期,可以促进玉米的快速生长,使其根系发达,提高玉米吸收土壤中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能力。
1.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玉米播种完成后,需要实时关注玉米的生长状态,结合其实际生长情况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如果发现玉米幼苗出现病害或者烂芽的现象,可将提前准备好的玉米幼苗与之替换,在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还需要对幼苗进行施肥管理,不同时间喷洒的肥料不一样,要做好田间的除草工作,保证玉米幼苗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2]。同时,做好灌溉工作,保证玉米有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使其快速生长。
2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
2.1 苗期害虫的防治
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土蚕是玉米苗期比较常见的害虫,其会对玉米幼苗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刚刚栽种完的玉米幼苗,如果受到土蚕的入侵,会将幼苗全部吃光,对玉米的收成和生长质量造成影响。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在栽种完成后及时喷洒农药,降低害虫对玉米幼苗的影响。同时,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苗工作,以此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2.2 玉米大、小斑病
通常在玉米生长期间会出现大斑病和小斑病,对玉米的叶片造成影响,如果病状比较严重,还会对玉米的果实造成一定的危害。大、小斑病早期会出现水浸现象,叶片的颜色发生变化,最后出现枯死的现象。如果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病斑上会出现发霉的情况。要想对这种病害进行有效防治,可以在挑选种子阶段,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或者消除玉米生长期间的各类细菌。
2.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对玉米果实影响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一旦感染上这种病害,玉米果实都会受到损坏,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选择高品质、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子,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2.4 玉米青枯病
症状是玉米整株叶片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该病由镶刀菌和腐霉菌引起。综上所述,每个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不一样,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使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有所差异的。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并对种植地区进行精细整地,保证玉米的生长环境,这样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另外,还要重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做好防治工作,完善防治措施,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 1 ] 许建华.玉米栽培技術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6(24):36.
[ 2 ] 黎淑群.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科技旬刊,2017(07).
(收稿日期: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