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作文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2018-09-10谢芳

大东方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

谢芳

摘 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强的活动,是作者情感真实而自然的表露。在作文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精巧命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参加更多活动,以此来丰富内心的情感,并投入写作……展示自我、抒发自我、提升自我。

关键词:初中作文;写作情感;心理体验

长久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承担了命题、指导、点评、讲解等任务,学生只参与了写作这一小部分,这种缺乏趣味性的被动作文教学,使学生只为写作而写作。缺乏感情基础,作品也变得空洞而无感染力。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文章只有具有饱满的感情,才能愈久弥香。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引导学生寄情于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一、用好命题,调动情感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他们实际生活的反映。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有着强烈的习作热情。作文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

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因此,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作文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命题特点,突出“四性”。一是启发性。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美好回忆,浮现出写作素材的各种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心动(难忘、精彩)瞬间”、“美丽的选择”、“永恒的记忆(怀念)”等。二是趣味性。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高涨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如“都是绰号惹的祸”、“别叫我宝贝了”、“我家趣事多”等。三是动情性。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如“分手时,我想对您说”、“我终于明白(懂得)了”等。四是灵活性。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可操作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命题,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

二、注重指导,点燃情感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参与社会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的情境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媒体展示”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迸发,不吐不快。运用“期望心理”,诱发学生写作情感。

三、立足生活,积累素材

纵观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之所以情感缺失,是因为缺少了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悟,有的学生喜欢罗列历史事件、文人墨客,看似博闻强识,信手拈来,却依旧是在谈论间接获得的知识,少了一些真实度。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于生活,语文学科体现得则更为明显,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窗口的一株月季花、每天上学路上遇到的路人甲以及那个同桌的你,

都可以化作作文素材。有人觉得初中生每天穿梭于学校和家的两点一线,哪有时间去感悟生活,其实不然,生活就像夜空中的那一弯月亮,只要你愿意抬头望望它,你就会发现它总是在跟着你走,从未离开过。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新学期伊始,春暖花开,我组织学生到学校后面的花园进行了一次春游,带领学生们一起去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嗅一嗅花香,听一听鸟鸣,没有雾霾的侵袭,没有课堂的压抑,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嬉戏玩耍,时不时地传来阵阵银铃一般清脆的笑声,仿佛我的心也跟着年轻了起来。回到学校后,我布置学生将今天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作文,每个人都无比认真地完成了这篇习作,平日里的抓耳挠腮的样子不见了,因为有了感悟,每一篇习作都是情感的真实流露。为了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和积累的良好习惯,我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随笔本”,无论何时何地,产生了情感体验和奇思妙想都可以记录下来,我会定期检查并进行评比,对表

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奖励。长此以往坚持下来,还怕学生的习作缺失情感体验吗?

四、利用讲评,加深情感

作文讲评由于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除了讲评一些普遍意义上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外,还应善于深化学生积极的情感。

1.在讲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在讲评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2.在讲评阶段,老师“下水”作文的朗读评析,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因为初中生涉世未深,阅历较浅,习作素材不足。老师“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具体实在,从而在敬佩信服老师的写作能力之余,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五、课外阅读,延伸情感

古人经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都是告诉我们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僅仅只读书中的那些故事情节,更要细品书中人物的灵魂、读文章的结构、读文章的主题,进而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比如,可以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在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是最好的书籍、篇目或者语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与同学分享。去分析文句的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文章触动人灵魂深处的那些东西,学生可以不求甚解,但应当努力去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必然会形成比较全面的富有深意的写作的感悟以及素材。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初中生生活多彩,充满童真童趣,只要我们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常利平.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新一代月刊,2013(6).

[2]黄春燕.激发动情点,抒发真性情——初中作文教学情感教学之我见[J].赤子(上中旬),2013(11).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
打开思路 放飞个性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初中作文分层教学初探
小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学生写作情感培养策略探析